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结构技术领域,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钢梁的焊接处性能降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超强耐压钢梁。所述一种超强耐压钢梁,包括第一工字钢体、第二工字钢体及连接件,所述工字钢体的腹板上设置椭圆形铆接孔,椭圆形铆接孔的长轴与所述腹板的中心线重合;连接件为U形钢板,包括上侧板、中板和下侧板,中板的两端设置椭圆形铆接孔,椭圆形铆接孔的长轴位于中板的中心线上,上侧板和下侧板之间竖向设置加强肋,所述加强肋分别位于中板的两端及两个椭圆形铆接孔之间;翼缘板焊接连接;连接件铆接在腹板的两侧。在对接处采用焊接和铆接相结合,减轻了焊接对腹板造成的变形和应力集中,并通过在特定位置布置加强肋,增强了对接处的强度。强度。强度。
A super pressure resistant steel be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强耐压钢梁
[0001]本技术涉及钢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超强耐压钢梁。
技术介绍
[0002]工字钢也称为钢梁,是截面为工字形状的长条钢材。工字钢分普通工字钢和轻型工字钢。工字型钢不论是普通型还是轻型的,由于截面尺寸均相对较高、较窄,故对截面两个主轴的惯性矩相差较大,故仅能直接用于在其腹板平面内受弯的构件或将其组成格构式受力构件。对轴心受压构件或在垂直于腹板平面还有弯曲的构件均不宜采用,这就使其在应用范围上有着很大的局限。
[0003]工字钢作为承重梁时,往往存在工字钢对接焊的情况。现有的工字钢对接焊的方法一般以在对接处腹板两侧加焊钢板,但此对接焊结构存在着焊缝处焊接应力集中的问题,同时钢板四周焊缝处焊缝过密,由于焊接应力的存在,过密的焊缝不仅会造成母材变形,同时大大削弱了钢材料的性能。因此,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能够改善连接处强度,能够承受较大压力的工字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钢梁的焊接处性能降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超强耐压钢梁。
[0005]本技术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超强耐压钢梁,包括第一工字钢体和第二工字钢体,所述第一工字钢体包括第一腹板,第一上翼缘板和第一下翼缘板;所述第二工字钢体包括第二腹板,第二上翼缘板和第二下翼缘板,所述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上设置椭圆形铆接孔,所述椭圆形铆接孔的长轴与所述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的中心线重合;
[0007]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U形钢板,U形钢板包括上侧板、中板和下侧板,所述中板的两端设置椭圆形铆接孔,所述椭圆形铆接孔的长轴位于中板的中心线上,所述连接件的上侧板和下侧板之间竖向设置加强肋,所述加强肋的厚度自中间向两端逐渐减小,宽度自中间向两端逐渐增大,所述加强肋的边缘与中板平滑过渡,所述加强肋分别位于中板的两端及两个椭圆形铆接孔之间;
[0008]所述第一上翼缘板和第二上翼缘板、所述第一下翼缘板和第二下翼缘板分别焊接连接;所述连接件为两个,分别铆接在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的两侧,上侧板抵靠在第一上翼缘板和第二上翼缘板,下侧板抵靠第一下翼缘板和第二下翼缘板。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上设置的椭圆形铆接孔距离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的端部3
‑
6倍的长轴长。
[0010]进一步的,设置在中板的两端的所述加强肋等间距布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上侧板和下侧板还设置相对中板向外的护边。
[0012]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对接处采用焊接和铆接相结合,减轻了焊接对
腹板造成的变形和应力集中,并通过在特定位置布置加强肋,增强了对接处的强度。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实施例第一工字钢体和第二工字钢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实施例第一工字钢体和第二工字钢体的断面示意图;
[0015]图3为实施例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实施例连接件的断面示意图;
[0017]图5为实施例超强耐压钢梁的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9]实施例
[0020]一种超强耐压钢梁,如图1
‑
5所示,包括第一工字钢体1、第二工字钢体2和连接件3。第一工字钢体1包括第一腹板11,第一上翼缘板12和第一下翼缘板13;第二工字钢体2包括第二腹板21,第二上翼缘板22和第二下翼缘板23。第一腹板11上设置椭圆形铆接孔14,第二腹板21上设置椭圆形铆接孔24,椭圆形铆接孔14的长轴与第一腹板11的中心线重合;椭圆形铆接孔24的长轴与第二腹板21的中心线重合。椭圆形铆接孔14到第一腹板11的端部的距离为4倍的长轴长。椭圆形铆接孔24到第二腹板的端部的距离也为4倍的长轴长。
[0021]连接件3,如图3和4所示,为U形钢板,U形钢板包括上侧板31、中板32和下侧板33。中板32的两端设置椭圆形铆接孔34,椭圆形铆接孔34的长轴位于中板32的中心线上,连接件3的两端上侧板31和下侧板33之间竖向设置加强肋35,加强肋35的厚度自中间向两端逐渐减小,加强肋35的宽度自中间向两端逐渐增大,加强肋35的边缘与中板32平滑过渡。有三组加强肋35,分别位于中板32的两端及两个椭圆形铆接孔34之间。每一组的加强肋均是等间距布置。
[0022]第一工字钢体1和第二工字钢体2采用焊接加铆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具体,第一上翼缘板12和第二上翼缘板22焊接连接,第一下翼缘板13和第二下翼缘板23焊接连接。连接件3作为连接第一工字钢体1和第二工字钢体2的连接结构,设置第一腹板11和第二腹板12的两侧。连接件3为两个,分别铆接在第一腹板11和第二腹板21的两侧,加强肋35正对第一腹板11和第二腹板21的接缝处,上侧板31抵靠在第一上翼缘板12和第二上翼缘板22内侧,下侧板33抵靠第一下翼缘板13和第二下翼缘板23的内侧。
[0023]为进一步增强连接的强度,上侧板31和下侧板33还设置相对中板向外的护边36,如图5所示,护边36将第一上翼缘板12和第二上翼缘板22、第二下翼缘板13和第二下翼缘板23的外沿包裹起来,可以采用焊接连接。
[002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相连”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使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强耐压钢梁,包括第一工字钢体和第二工字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字钢体包括第一腹板,第一上翼缘板和第一下翼缘板;所述第二工字钢体包括第二腹板,第二上翼缘板和第二下翼缘板,所述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上设置椭圆形铆接孔,所述椭圆形铆接孔的长轴与所述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的中心线重合;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U形钢板,U形钢板包括上侧板、中板和下侧板,所述中板的两端设置椭圆形铆接孔,所述椭圆形铆接孔的长轴位于中板的中心线上,所述连接件的上侧板和下侧板之间竖向设置加强肋,所述加强肋的厚度自中间向两端逐渐减小,宽度自中间向两端逐渐增大,所述加强肋的边缘与中板平滑过渡,所述加强肋分别位于中板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得刚,孙广田,官军伟,孙思兴,方知军,姜韶华,胡艺琳,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顺泰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