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血管活性药物智能输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018865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6: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注射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血管活性药物智能输液系统,所述输液系统包括:第一采集单元,用于获取患者的生命体征;第二采集单元,用于获取输液速度;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生命体征与输液速度的增长关系;执行部,用于控制输液速度;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基于获取的生命体征、生命体征与输液速度的增长关系调节输液速度以使得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在预设范围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血管活性药物智能输液系统通过获取患者生命体征、输液速度、生命体征预设范围,并基于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生命体征预设范围调节输液速度,使得患者在输液时的输液速度更加人性化,更加符合患者的情况。情况。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管活性药物智能输液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射
,尤其涉及一种血管活性药物智能输液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静脉输液治疗是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给药途径之一,通常的静脉注射方式是护士通过调节器调节输液速度,而输液速度的设置由医生设置,而输液器的实际输液速度的控制由医护人员目测,这就造成了输液速度的控制情况人性化低,无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节输液速度,特别是针对血管活性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在输入体内时会引起体内血压变化,如果输液速度不可控会引起血压变化超出预设值,造成不良反应。基于此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血管活性药物智能输液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管活性药物智能输液系统,以解决目前的输液速度不会根据患者情况自动调节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血管活性药物智能输液系统,所述输液系统包括:
[0006]第一采集单元,用于获取患者的生命体征;
[0007]第二采集单元,用于获取输液速度;
[0008]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生命体征与输液速度的增长关系;
[0009]执行部,用于控制输液速度;
[0010]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基于获取的生命体征、生命体征与输液速度的增长关系调节输液速度以使得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在预设范围内。
[0011]进一步的,所述智能输液系统在输液时执行以下步骤:
[0012]获取输液速度、患者生命体征以及生命体征与输液速度的增长关系;
[0013]对比患者生命体征与预设的生命体征范围;
[0014]基于对比结果以及生命体征与输液速度的增长关系调节输液速度。
[0015]优选的,所述第二采集单元包括:
[0016]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内部中空,所述第一外壳的外侧设置有输液壶卡槽以固定输液管路上的输液壶;
[0017]位于所述第一外壳内的光束发射器及光强接收器,所述光束发射器和所述光强接收器分别设置在所述输液壶卡槽的两侧以使得所述光束发射器发出的恒强度光束穿过所述输液壶卡槽;
[0018]设于所述第一外壳内的第一处理模块,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基于所述光强接收器接收到的光强变化统计输液管路的输液速度;
[0019]第一通信模块,用于建立与所述控制部的通信链接以传递输液速度。
[002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采集单元还包括:
[0021]所述第一外壳上还设置有固定部以固定所述第二采集单元。
[0022]优选的,所述执行部包括:
[0023]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上设置有贯穿第二外壳的输液管固定槽以放置输液管路;
[0024]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外壳内的凸轮,所述凸轮转动时通过压迫输液管路的方式改变输液管路的内径以改变输液速度;
[0025]设于所述第二外壳内的驱动电机组件,用于带动所述凸轮转动;
[0026]第二通信模块,用于连接所述控制部以接收所述控制部对所述驱动电机组件的控制信号。
[0027]优选的,所述执行部还包括:
[0028]固定连接于所述凸轮的转轴上蜗轮;
[0029]与所述驱动电机组件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蜗杆,所述蜗杆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外壳内,且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以传递动力。
[0030]优选的,所述执行部还包括:
[0031]设于所述蜗杆上的把手组件,用于手动转动所述凸轮以调节输液速度。
[0032]优选的,所述蜗杆的外侧设置有多边形盲孔,所述把手组件包括:
[0033]把手槽,所述把手槽为槽型结构,所述把手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边形柱体;
[0034]铰接于所述把手槽上远离多边形柱体的把手手柄,所述把手手柄能够转动至所述把手槽内。
[0035]进一步的,所述智能输液系统在输液时还包括以下步骤:
[0036]在输液结束后生成输液报告,并记录在医院服务器内,其中,所述输液报告包括生命体征数值及变化、输液速度数值及变化、药品名称、患者信息及医生信息。
[0037]进一步的,,所述智能输液系统还包括:
[0038]第四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当前药物的输液量以使得所述控制部计算输液患者的剩余药量;
[0039]其中,所述控制部在计算剩余药量时包括以下步骤:
[0040]获取当前输液的药物信息及输液药量;
[0041]获取输液开始时的输液速度曲线及输液时间,基于输液速度曲线和输液时间计算已输液量;
[0042]基于已输液量及输液药量计算剩余药量;
[0043]将剩余药量、患者信息、患者生命体征显示在显示装置上。
[0044]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5]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血管活性药物智能输液系统通过获取患者生命体征、输液速度、生命体征预设范围,并基于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生命体征预设范围调节输液速度,使得患者在输液时的输液速度更加人性化,更加符合患者的情况。
[0046]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血管活性药物智能输液系统还通过计算已输液量计算药液剩余量,及时提醒医护人员换药。
附图说明
[0047]图1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血管活性药物智能输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2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血管活性药物智能输液系统中第二采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49]图3为图2公开的第二采集单元的全剖图。
[0050]图4为图2公开的第二采集单元采集输液速度的示意图。
[0051]图5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血管活性药物智能输液系统中执行部第一视角的剖视图。
[0052]图6为图5公开的执行部的第二视角的剖视图。
[0053]图7为图5公开的执行部中手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54]图8为图1公开的血管活性药物智能输液系统输液时的步骤图。
[0055]附图标记:1、第一采集单元;
[0056]2、通讯网络;
[0057]3、控制部;
[0058]4、第二采集单元;41、第一外壳;42、输液壶卡槽;43、固定部;44、光束发射器;45、光强接收器;46、第一显示模块;
[0059]5、执行部;51、第二外壳;52、输液管固定槽;53、凸轮;54、驱动电机组件;55、第二供电模块;56、蜗轮;57、蜗杆;58、把手槽;59、把手手柄;
[0060]6、第三获取单元;
[0061]7、监控单元;
[0062]8、第三获取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6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64]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活性药物智能输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系统包括:第一采集单元,用于获取患者的生命体征;第二采集单元,用于获取输液速度;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生命体征与输液速度的增长关系;执行部,用于控制输液速度;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基于获取的生命体征、生命体征与输液速度的增长关系调节输液速度以使得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在预设范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活性药物智能输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输液系统在输液时执行以下步骤:获取输液速度、患者生命体征以及生命体征与输液速度的增长关系;对比患者生命体征与预设的生命体征范围;基于对比结果以及生命体征与输液速度的增长关系调节输液速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活性药物智能输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采集单元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内部中空,所述第一外壳的外侧设置有输液壶卡槽以固定输液管路上的输液壶;位于所述第一外壳内的光束发射器及光强接收器,所述光束发射器和所述光强接收器分别设置在所述输液壶卡槽的两侧以使得所述光束发射器发出的恒强度光束穿过所述输液壶卡槽;设于所述第一外壳内的第一处理模块,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基于所述光强接收器接收到的光强变化统计输液管路的输液速度;第一通信模块,用于建立与所述控制部的通信链接以传递输液速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管活性药物智能输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采集单元还包括:所述第一外壳上还设置有固定部以固定所述第二采集单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活性药物智能输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部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上设置有贯穿第二外壳的输液管固定槽以放置输液管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外壳内的凸轮,所述凸轮转动时通过压迫输液管路的方式改变输液管路的内径以改变输液速度;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劳月文陈香萍张奕姚张鹏王璐郭倩倩朱珍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