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色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1870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6: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调色剂。提供含有调色剂颗粒和外部添加剂的调色剂,所述外部添加剂含有钛酸锶颗粒,其中调色剂的平均圆形度为至少0.935且不大于0.995,钛酸锶颗粒的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为至少10nm且不大于60nm,在至少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调色剂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2月27日、申请号为201810162502.2、专利技术名称为“调色剂”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如电子照相法等的图像形成方法的调色剂。

技术介绍

[0003]对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要求更高的速度、更长的寿命、更大的能量节省和更小的尺寸,并且为了响应这些需求,对调色剂也要求各种性质的另外的改进。特别地,从实现更长的寿命的观点,对调色剂要求品质稳定性的另外的改进。
[0004]特别地,关于为了实现更长的寿命,重要的是即使在长期重复使用期间品质也不会经历大的变化,并且此处已经提出各种调色剂和外部添加剂。
[0005]例如,为了即使在长期重复使用期间也维持优异的显影性能,经常使用平滑的高圆形度调色剂。认为对于此的基础如下:高圆形度调色剂容易经历滚动,结果调色剂表面于是可以均匀地带电。另一方面,高圆形度调色剂也容易处于过度带电(charged

up)状态,即它们最终变得过度带电。由于此,在作为用于控制高圆形度调色剂的带电性能的一种手段的方法中,通过使用外部添加剂作为电阻调节剂使调色剂带电性能稳定。
[0006]已将作为具有中等电阻的物质的钛酸锶颗粒用作提供高圆形度调色剂的带电的优异调节的电阻调节剂。
[0007]用作外部添加剂的钛酸锶颗粒具有六面体形状并且通常具有平滑侧。当钛酸锶颗粒具有平滑侧时,与调色剂颗粒的接触面积增加,并且这使得对于电荷容易在调色剂颗粒和钛酸锶颗粒之间移动。结果,即使当调色剂颗粒由于摩擦带电而呈现过度带电状态时,电荷可以扩散并且调色剂颗粒可以均匀地带电。结果,可以显示从耐久的初期阶段的优异的显影性能。
[0008]然而,当在长期重复使用期间在显影单元内进行重复摩擦时,常规的钛酸锶颗粒有时从调色剂颗粒迁移,导致在长期重复使用的最终阶段中调色剂的带电性能的波动以及其中带电性能容易下降的趋势的出现。这种迁移表示其中外部添加剂从调色剂颗粒转移至另一调色剂颗粒或其它构件的现象。因此,它表示其中外部添加剂不留在调色剂颗粒上的现象。
[0009]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15

137208提出通过向调色剂颗粒外部添加具有控制的SrO/TiO2(摩尔比)的钛酸锶颗粒,可以改进调色剂的环境特性和带电特性。
[0010]日本专利No.4944980提出通过向调色剂颗粒外部添加具有控制的晶体结构和控制的形状的钛酸锶颗粒,可以增强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图像污损(smearing)的抑制。
[001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3

277054提出通过向调色剂颗粒外部添加具有控制的粒度分布的钛酸锶颗粒,可以改进调色剂的流动性和耐湿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12]使用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15

137208、日本专利No.4944980和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3

277054中描述的技术,关于调色剂的环境特性、调色剂的带电特性和图像污损的抑制观察到一定的效果。然而,对于这种技术与高圆形度调色剂的组合,在各情况下,关于长期重复使用存在进一步的研究空间。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解决该现有问题的调色剂。
[0014]即,本专利技术提供即使对于高圆形度调色剂的长期重复使用的情况,也具有优异的显影性能并且能够抑制起雾和构件污染的出现的调色剂。
[0015]本专利技术是含有调色剂颗粒和外部添加剂的调色剂,所述外部添加剂含有钛酸锶颗粒,其中
[0016]调色剂的平均圆形度为至少0.935且不大于0.995,
[0017]钛酸锶颗粒的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为至少10nm且不大于60nm,
[0018]在至少10
°
且不大于90
°
的2θ范围内获得的CuKαx射线衍射光谱中,钛酸锶颗粒在39.700
°±
0.150
°
范围内具有峰并且在46.200
°±
0.150
°
范围内具有峰,其中θ为布拉格角;并且
[0019]在Sa为在39.700
°±
0.150
°
处的峰的面积,Sb为在46.200
°±
0.150
°
处的峰的面积时,Sb/Sa为至少1.80且不大于2.30。
[0020]因此,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即使对于高圆形度调色剂的长期重复使用的情况,也具有优异的显影性能并且能够抑制起雾和构件污染的出现的调色剂。
[0021]参照附图从以下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钛酸锶颗粒1的透射型电子显微镜照片(代替图片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对于本专利技术,除非另有具体说明,否则给出数值范围的如“至少XX且不大于YY”或“XX至YY”等的短语表示包括作为端点的下限和上限的数值范围。
[0024]如前所述,钛酸锶颗粒的使用是一种用于控制高圆形度调色剂的带电性能的手段。
[0025]由于通过六面体钛酸锶颗粒的外部添加提供的调色剂颗粒和钛酸锶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积的增加,所以即使当在摩擦带电下调色剂颗粒呈现过度带电状态时,电荷也可以扩散并且可以实现均匀带电。结果,从重复使用的初期阶段实现优异的显影性能和起雾抑制。
[0026]然而,对于常规的钛酸锶颗粒,在长期重复使用期间,在显影单元中在摩擦的效果下钛酸锶颗粒可以从调色剂颗粒迁移,这导致在长期重复使用的最终阶段中调色剂的带电性能的波动以及带电性能和起雾抑制的劣化趋势的出现。
[0027]因此,为了抑制钛酸锶颗粒从调色剂颗粒的迁移,本专利技术人试图减小钛酸锶颗粒的粒径。
[0028]认为当直径减小时,即使在显影单元中暴露于重复摩擦期间也会抑制迁移。进一步认为当直径减小时,将有利于在调色剂颗粒表面上的滚动,并且因此这对于调色剂的均匀带电也是有效的。
[0029]即使在长期重复使用期间在显影单元中在重复摩擦期间,减小钛酸锶颗粒的粒径实际上确实抑制了钛酸锶颗粒迁移。
[0030]然而,发现当将减小粒径的钛酸锶颗粒应用于高圆形度平滑调色剂时,有利于调色剂颗粒表面的刮擦。还发现取决于情况发生调色剂颗粒的破裂。调色剂颗粒破裂的发生对调色剂带电分布有影响。
[0031]即,发现当将小粒径钛酸锶颗粒应用于高圆形度平滑调色剂时,调色剂颗粒的破裂引起带电分布的波动,并且调色剂的显影性能降低;也发现增加了起雾的产生。另外,发现有利于由破裂的调色剂颗粒引起的构件污染的发生。
[0032]作为深入研究的结果,本专利技术人发现,通过作为外部添加剂的在其X

射线衍射光谱中具有特定轮廓(profile)的小粒径钛酸锶颗粒的使用,即使对于长期重复使用,也可以获得优异的显影性能,并且也可以抑制起雾和构件污染的产生。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色剂,其包括:调色剂颗粒;和含有钛酸锶颗粒的外部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色剂的平均圆形度为至少0.935且不大于0.995,所述钛酸锶颗粒的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为至少10nm且不大于60nm,在至少10
°
且不大于90
°
的2θ范围内获得的CuKαx射线衍射光谱中,所述钛酸锶颗粒在39.700
°±
0.150
°
范围内具有峰并且在46.200
°±
0.150
°
范围内具有峰,其中θ为布拉格角;并且在Sa为在39.700
°±
0.150
°
处的峰的面积,Sb为在46.200
°±
0.150
°
处的峰的面积时,Sb/Sa为至少1.80且不大于2.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具有至少50℃且不高于7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色剂,其中所述钛酸锶颗粒的以摩尔比计的Sr/Ti为至少0.70且不大于0.85。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色剂,其中所述钛酸锶颗粒的一次颗粒的平均圆形度为至少0.700且不大于0.92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川浩司堀田洋二朗寺内和男古井贵昭永田谅田中启介佐藤和之吉田祐小崎祐辅藤本雅己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