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桑黄菌菌棒培养的培养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1550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桑黄菌菌棒培养的培养室,包括培养室,培养室顶部中间设置固定连接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培养室,且在末端设置固定连接的圆柱杆,圆柱杆上设置有固定连接的培养盒,圆柱杆一侧位于培养室顶部内壁上固定设置加湿器,圆柱杆另一侧位于培养室顶部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制冷空调,培养室内靠近底部设置有导热板,导热板固定在培养室侧壁上,导热板中部固定设置有转台,圆柱杆底部活动连接在转台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吹风机以及消毒池保证了培养室吹进来的空气经过消毒处理,其次通过设置暖光灯,以及旋转电机带动旋转的培养盒,保证了培养盒上的培养的菌种光照以及受热均匀。菌种光照以及受热均匀。菌种光照以及受热均匀。

A culture room for Phellinus igniarius rod cul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桑黄菌菌棒培养的培养室


[0001]本技术涉及食用菌培养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桑黄菌菌棒培养的培养室。

技术介绍

[0002]桑黄菌是一类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十分珍贵的大型真菌,在中国,桑黄菌的使用从汉朝起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中国最早的本草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就已经有了"桑上寄生"的药用功效记载;《本草纲目》记载桑黄菌能"利五脏、宣肠胃气,排毒气";现代研究证实桑黄菌多糖能够缓解疼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及疲劳倦怠等癌症特有的症状,提高生活品质。目前,桑黄菌菌棒多堆积在大棚或简陋的室内培养,培养条件多变;有些食用菌培养室,其通风系统多直接引入外界空气,引风口易积留尘埃,导致换气效果差、室内菌落总数大,高低温季节更是容易影响室内温度均匀分布,即不利于桑黄菌菌丝生长,也增加菌棒损失或污染风险;同时,桑黄菌培养温度需求高,仅仅依靠电加热方式,生产的能耗大,给农户或企业增加运行成本负担,所以,需要设计一种用于桑黄菌菌棒培养的培养室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桑黄菌菌棒培养的培养室。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桑黄菌菌棒培养的培养室,包括培养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室顶部中间设置固定连接的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培养室,且在末端设置固定连接的圆柱杆,所述圆柱杆上设置有固定连接的培养盒,所述圆柱杆一侧位于所述培养室顶部内壁上固定设置加湿器,所述圆柱杆另一侧位于所述培养室顶部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制冷空调,所述培养室内靠近底部设置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固定在所述培养室侧壁上,所述导热板中部固定设置有转台,所述圆柱杆底部活动连接在所述转台内,所述导热板与所述培养室内底部形成一个空仓,且在所述培养室底部设置有暖气片,所述暖气片进水管穿入空仓环绕一圈后出水管穿出连接在所述暖气片出水口上,所述培养室顶部一侧固定设置有吹风机,所述吹风机出风口固定设置有导管,所述导管下方设置有消毒池,所述消毒池固定在所述培养室内侧壁上方,所述导管插入所述消毒池中,所述培养室内侧壁位于所述消毒池下方设置固定连接的灯罩,所述灯罩内设置有暖光灯和紫外线灯,所述培养室顶部远离所述吹风机的一侧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上固定设置有排风机。
[0005]进一步的,所述圆柱杆上固定设置有温度计。
[0006]进一步的,所述培养盒为圆形盒。
[0007]进一步的,所述培养室外正表面设置有活动连接的室门,所述室门一侧上设置有固定连接的门把手,且所述室门中间设置有固定连接的玻璃窗。
[0008]进一步的,所述吹风机风口处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滤网棉。
[0009]进一步的,所述培养室底部设置固定连接的支撑腿。
[0010]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1、本技术设置有吹风机以及消毒池保证了培养室吹进来的空气经过消毒处理,其次通过设置暖光灯,以及旋转电机带动旋转的培养盒,保证了培养盒上的培养的菌种光照以及受热均匀。
[0012]2、本技术设置有排风机,可以将培养室内的二氧化碳及时排除,保证了培养室内的空气流动性。
[0013]3.本技术设置有室门以及玻璃窗,方便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玻璃观察情况,进一步避免了污染。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桑黄菌菌棒培养的培养室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桑黄菌菌棒培养的培养室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桑黄菌菌棒培养的培养室内部局部视示意图;
[0017]图中:1培养室、2通风口、3排风机、4制冷空调、5旋转电机、6温度计、7加湿器、8吹风机、9滤网棉、10导管、11消毒池、12培养盒、13圆柱杆、14导热板、15进水管、16出水管、17暖气片、18转台、19灯罩、20支撑腿、21紫外线灯、22暖光灯、23室门、24玻璃窗、25门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参照图1

3,本技术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一种用于桑黄菌菌棒培养的培养室,包括培养室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室1顶部中间设置固定连接的旋转电机5,所述旋转电机5的输出端贯穿培养室1,且在末端设置固定连接的圆柱杆13,所述圆柱杆13上设置有固定连接的培养盒12,所述圆柱杆13一侧位于所述培养室顶部内壁上固定设置加湿器7,所述圆柱杆13另一侧位于所述培养室1顶部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制冷空调4,所述培养室1内靠近底部设置有导热板14,所述导热板14固定在所述培养室1侧壁上,所述导热板14中部固定设置有转台18,所述圆柱杆13底部活动连接在所述转台18内,所述导热板14与所述培养室1内底部形成一个空仓,且在所述培养室1底部设置有暖气片17,所述暖气片17进水管15穿入空仓环绕一圈后出水管16穿出连接在所述暖气片17出水口上,所述培养室1顶部一侧固定设置有吹风机8,所述吹风机8出风口固定设置有导管10,所述导管10下方设置有消毒池11,所述消毒池11固定在所述培养室1内侧壁上方,所述导管10插入所述消毒池11中,所述培养室1内侧壁位于所述消毒池11下方设置固定连接的灯罩19,所述灯罩19内设置有暖光灯22和紫外线灯21,所述培养室1顶部远离所述吹风机8的一侧通风口,所述通风口2上固定设置有排风机3。
[0020]优选的,所述圆柱杆13上固定设置有温度计6。
[0021]优选的,所述培养盒12为圆形盒。
[0022]优选的,所述培养室1外正表面设置有活动连接的室门23,所述室门23一侧上设置有固定连接的门把手25,且所述室门23中间设置有固定连接的玻璃窗24。
[0023]优选的,所述吹风机8风口处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滤网棉9。
[0024]优选的,所述培养室1底部设置固定连接的支撑腿20。
[00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首先工作人员通过打开紫外线灯21,对培养室1进行消毒,消毒完毕后,将需要培养菌种放到培养盒12内进行培养,不时的打开吹风机8,进行换气,空气经过消毒池11,在进入培养室1,提供干净的空气,当温度太冷时候,可以打开暖气片17,导热板14会将热量导入培养室,保证了温度,同样当温度太热时候,可以打开制冷空调4进行调温,一段时间打开排风口进行排风处理,保证了室内的空气得到更换,空气流动更有利于菌种的培养。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桑黄菌菌棒培养的培养室,包括培养室(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室(1)顶部中间设置固定连接的旋转电机(5),所述旋转电机(5)的输出端贯穿培养室(1),且在末端设置固定连接的圆柱杆(13),所述圆柱杆(13)上设置有固定连接的培养盒(12),所述圆柱杆(13)一侧位于所述培养室()顶部内壁上固定设置加湿器(7),所述圆柱杆(13)另一侧位于所述培养室(1)顶部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制冷空调(4),所述培养室(1)内靠近底部设置有导热板(14),所述导热板(14)固定在所述培养室(1)侧壁上,所述导热板(14)中部固定设置有转台(18),所述圆柱杆(13)底部活动连接在所述转台(18)内,所述导热板(14)与所述培养室(1)内底部形成一个空仓,且在所述培养室(1)底部设置有暖气片(17),所述暖气片(17)进水管(15)穿入空仓环绕一圈后出水管(16)穿出连接在所述暖气片(17)出水口上,所述培养室(1)顶部一侧固定设置有吹风机(8),所述吹风机(8)出风口固定设置有导管(10),所述导管(10)下方设置有消毒池(11),所述消毒池(11)固定在所述培养室(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春李书杰潘勇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桑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