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石炉口辐射热余热回收防泄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1216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4:51
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涉及电石炉口辐射热余热回收防泄漏装置,包括可对电石炉口的余热进行收集的集热罩;还包括缓冲罐、以及蒸发系统,集热罩和缓冲罐自上而下依次排布,集热罩内设有集热管道,集热管道和缓冲罐上均设有可供导热油进出的进口和出口,集热管道的进口与缓冲罐的出口连接,集热管道的出口蒸发系统连接,缓冲罐的进口与蒸发系统连接,所述蒸发系统上设有可为集热管道提供负压的油泵,缓冲罐中的导热油通过油泵的作用下依次经过集热管道后将集热罩内的热量吸收,并在导入蒸发系统后进行换热。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能够对电石炉口的余热进行安全且高效回收,高效实用。高效实用。高效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石炉口辐射热余热回收防泄漏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一种电石炉口辐射热余热回收防泄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石作为一种基础无机化工原料,在化工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电石生产属于典型高能耗行业,在其生产过程中需利用特高温工艺(如电石炉工作温度超2000℃,熔融电石出炉约2000℃,炉面600

800℃,尾气600℃

800℃),电石出炉带走24.6%,炉面散热损耗8.9%,电石炉煤气损耗4.1%,上述合计为37.6%。其中电石出炉带走的24.6%的热量,其中一部分在出炉的过程中以热辐射的形式释放掉,这部分的热量回收目前尚无好的回收手段。
[0003]余热回收常用的储热介质水、惰性气体、导热油与熔盐,其中惰性气体的传热效率降低,余热回收的装置的体积较大,而电石本身的特殊性,难以良好的实现电石热辐射回收,一旦出现泄漏,电石与水会发生反应生成乙炔,不仅影响电石的品质,还有可能引起火灾或乙炔中毒事件的发生;电石的产出具有间断性,每炉电石的产出约出炉半小时,炼制2个半小时,使用熔盐介质无法持续运行,每次启动时的预热和伴热,不仅成本大幅提高,也会导致可回收能源的大幅下降,导热油由于闪点约在200℃附近,发生泄漏会迅速气化,并易被高温电石引燃,这对于存余可燃的电石炉气的空间来说非常危险。
[0004]现有技术中,电石在生产工艺中使用完成后,电石液会从电石炉倒入电石锅中,在电石液从电石炉口倾倒进电石锅的过程中,电石液会以热辐射的方式将热能进行释放,大量的热能会流失掉,造成了能量的浪费,十分不便。
[0005]专利技术专利内容
[0006]本专利技术专利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石炉口辐射热余热回收防泄漏装置,通过导热油在装置内流动时,在负压的环境下进行的吸热、汽化、过热和冷却液化后,有效的将炉口电石辐射热的余热进行回收和利用,且正是因为负压,即便集热罩和集热管路发生破损时空气会灌入,避免了导热油喷出后与电石接触,有效的将导热油与电石保持着隔离的状态,保证余热回收的安全性,结构巧妙,高效实用。
[0007]实现本专利技术专利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专利包括可对电石炉口的余热进行收集的集热罩;还包括用于盛装导热油的缓冲罐、以及可将汽化的导热油进行换热的蒸发系统,集热罩和缓冲罐自上而下依次排布,集热罩内设有可导入导热油的集热管道,集热管道和缓冲罐上均设有可供导热油进出的进口和出口,集热管道的进口与缓冲罐的出口连接,集热管道的出口蒸发系统连接,缓冲罐的进口与蒸发系统连接,所述蒸发系统上设有可为集热管道提供负压的油泵,缓冲罐中的导热油通过油泵的作用下依次经过集热管道后将集热罩内的热量吸收,并在导入蒸发系统后进行换热。
[0008]进一步的,集热罩和蒸发系统之间还设有汽包,汽包上设有进油口、出油口、进气口和出气口,汽包的进气口与集热管道的出口连接,汽包的进油口与缓冲罐的出口连接,汽包的出油口与集热管道的进口连接,汽包的出气口与蒸发系统连接,汽包内的导热油通过
其自重及负压的环境下在集热管道内自然循环流动。
[0009]进一步的,集热罩内设有夹层,集热管道设置在夹层内,集热管道(11)内的导热油在运行期间呈负压力运行。
[0010]进一步的,蒸发系统包括过热器和蒸发器,过热器上设有第一进口、第二进口、第一出口和可导出换热后的过热蒸汽的第二出口,蒸发器上设有第三进口、可通入除盐水的第四进口、第三出口和第四出口,油泵位于过热器和蒸发器之间,过热器的第一进口与汽包的出气口连接,油泵的两端分别与过热器的第一出口和蒸发器的第三进口连接,蒸发器上的第三出口与缓冲罐的进口连接,蒸发器的第四出口与过热器的第二进口连接。
[0011]进一步的,过热器的安装高度等于集热罩的安装高度,且均高于缓冲罐和蒸发器的高度。
[0012]进一步的,缓冲罐通过第一管路与汽包连接,所述第一管路上还设有可与集热管道连接的分支管路,第一管路与分支管路连通,分支管路上设有控制分支管路通断的第二控制阀,第一管路上设有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位于第一管路和分支管路交汇处的上方,所述汽包通过第二管路与过热器连接,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可通入空气的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第一支管上设有可控制第一支管通断的第三控制阀,第二支管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第二支管和压力传感器之间还安装用于控制第二支管通断的第四控制阀。
[0013]进一步的,集热管道包括侧壁管路和与侧壁管路连通的上壁管路,各个侧壁管路中的各个管路的延伸方向与集热罩外壁的延伸方向相同,集热管道的进口和出口均设置在上壁管路上,分支管路与侧壁管路连接。
[0014]进一步的,集热罩的内壁上涂设有用于吸热的吸收涂层。
[0015]本专利技术专利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电石炉口设置集热罩,通过集热罩来对电石炉口辐射热的余热进行均匀的回收,也是便于集热管道内的导热油对热量的均匀吸收,以便于集热管道内的导热油的均匀吸收热量并进行汽化,从缓冲罐通入集热管道内的导热油,通过导热油的自重以及油泵产生的负压,在集热管道内顺畅的流动,并将汽化后的导热油导出至蒸发系统,蒸发系统对汽化后的导热油进行换热以及液化,液化的过程中释放热量用以产生过热蒸汽,并将液化后的导热油再导入缓冲罐内,从而起到导热油的循环使用,一方面将集热罩直接设置在电石炉口上进行热量的收集,可以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石液在倾倒的过程中发生热量流失的问题,极大程度的对电石炉口的余热进行收集,减少了热能的损失,另一方面通过负压可以有效的避免集热管道内的导热油与电石接触,且即使集热管道发生意外,集热管道内的导热油也可以通过重力的作用流回缓冲罐内,此外,大幅度的降低电石厂家对电石炉口辐射热回收的敏感程度和危险系数,提高大众的认可程度,增大电石炉口辐射热回收的推广可能,同时减少意外发生时导热油的损耗,降低损失成本与维修成本,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结构巧妙,安全实用。
[0016](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汽包,汽包设置在集热罩和的上方,并与集热罩内的集热管路和蒸发系统连接,通过负压作用将缓冲罐内的导热油导入汽包内,同时汽包内的导热油通过其自重的作用导入集热管道,并在密度的作用下使导热油在汽包和集热管道之间形成自然循环,集热管道内的导热油吸收电石炉口后的热量后进行部分汽化,并将加热后的汽水混合物导至汽包内进行汽水分离,并将导热油蒸汽导入蒸发系统内进行换热,一方面导热油可以全面的对集热罩内的热量进行吸收和换热,另一方面导热油的循行期间也达不到自
燃的温度,可避免燃烧的出现,避免引起火灾或乙炔中毒。
[0017](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集热罩内设置夹层,并将集热管道设置在夹层内,在集热管道发生破裂时,导热油也不会与电石发生接触,保证了集热管道内的导热油对热量吸收时的安全性。
[0018](4)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蒸发系统设置成过热器和蒸发器的连接,过热器可以将汽化的导热油进行完全的液化放热,蒸发器可以将通过通入的除盐水对液化后的导热油进行降温,除盐水与导热油换热后形成饱和蒸汽,饱和蒸汽进入过热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石炉口辐射热余热回收防泄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对电石炉口的余热进行收集的集热罩(1);还包括用于盛装导热油的缓冲罐(8)、以及可将汽化的导热油进行换热的蒸发系统(3),集热罩(1)和缓冲罐(8)自上而下依次排布,集热罩(1)内设有可导入导热油的集热管道(11),集热管道(11)和缓冲罐(8)上均设有可供导热油进出的进口和出口,集热管道(11)的进口与缓冲罐(8)的出口连接,集热管道(11)的出口蒸发系统(3)连接,缓冲罐(8)的进口与蒸发系统(3)连接,所述蒸发系统(3)上设有可为集热管道(11)提供负压的油泵(6),缓冲罐(8)中的导热油通过油泵(6)的作用下依次经过集热管道(11)后将集热罩(1)内的热量吸收,并在导入蒸发系统(3)后进行换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石炉口辐射热余热回收防泄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罩(1)和蒸发系统(3)之间还设有汽包(2),汽包(2)上设有进油口、出油口、进气口和出气口,汽包(2)的进气口与集热管道(11)的出口连接,汽包(2)的进油口与缓冲罐(8)的出口连接,汽包(2)的出油口与集热管道(11)的进口连接,汽包(2)的出气口与蒸发系统(3)连接,汽包(2)内的导热油通过其自重及负压的环境下在集热管道(11)内自然循环流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石炉口辐射热余热回收防泄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罩(1)内设有夹层,集热管道(11)内的导热油在运行期间呈负压力运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石炉口辐射热余热回收防泄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系统(3)包括过热器(4)和蒸发器(5),过热器(4)上设有第一进口(41)、第二进口(42)、第一出口(43)和可导出换热后的过热蒸汽的第二出口(44),蒸发器(5)上设有第三进口(51)、可通入除盐水的第四进口(52)、第三出口(53)和第四出口(54),油泵(6)位于过热器(4)和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苏殷建平李杨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联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