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益生菌聚合物微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401129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益生菌聚合物微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步骤1,将灭活益生菌的菌悬液加入壳寡糖水溶液中,进行第一次反应,然后添加阿拉伯胶,进行第二次反应,去除沉淀和聚集物,得到微胶囊溶液;步骤2,将谷氨酰胺转酶加入微胶囊溶液中,进行第三次反应,冷冻干燥,得到益生菌微胶囊;步骤3,将(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益生菌聚合物微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健品及药物制剂的
,具体涉及一种益生菌聚合物微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脉络膜位于视网膜和巩膜之间,是一层柔软光滑、具有弹性和富有血管的棕色薄膜。脉络膜的主要作用是营养视网膜外层,相当于供给大脑营养的软
‑ꢀ
蛛网膜。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Choroid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CVECs) 的损伤会导致多种眼部疾病的发生。例如黄斑变性、高度近视、特发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眼组织胞浆菌病及眼底血管样条纹等眼部疾病的发展,造成血管舒展与紧缩调节的活性物质发生分泌紊乱。血管内皮细胞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旁分泌及自分泌的代谢器官,可以产生和分泌几十种生物活性物质。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复杂的功能,主要分为4点:屏障保护作用、血管张力作用、内皮分泌作用、修复增殖作用。血管内皮是最易受损的靶细胞,可因缺血、缺氧、血流的机械损伤等因素而受损。
[0003]因此,研究保护CVECs是防治缓解眼部疾病的新途径。针对眼部健康,最新研究发现了一株护眼益生菌,由原料供应商Kyowa Hakko提供,其公司宣布在美国推出一种突破性的热灭活益生菌菌株,市场命名为Eyemuse,已经开展的临床研究证明该菌株能够支持健康的眼部功能,据悉这是首款针对眼部健康的益生菌专利菌株。研究测试表明,Eyemuse可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减轻眼疲劳,同时能诱导巨噬细胞分泌IL

10,并通过调节免疫平衡进一步支持眼睛健康。热灭活益生菌,又称为“非活性益生菌菌株(Paraprobiotics)”,具有调节免疫反应的效果,这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减少眼睛疲劳。但是热灭活益生菌易受加工、储存以及动物消化道酸性环境等条件的影响而不稳定。
[0004]聚合物微囊制剂可以提高食用性益生菌的物理保护和稳定性,为有效成分提供更大的保护,复杂凝聚法在用于封装益生菌方面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然而,生物聚合物的组成和浓度以及环境条件等参数会影响微胶囊的生产及其结构,使得益生菌的稳定性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益生菌聚合物微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可对益生菌表现出更好的保护作用,可作用于眼部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及其线粒体,具有保护眼部组织细胞等保健和治疗功效。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益生菌聚合物微囊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1,复凝聚法制备微囊体系
[0009]将灭活益生菌的菌悬液加入壳寡糖水溶液中,进行第一次反应,然后添加阿拉伯胶,进行第二次反应,去除沉淀和聚集物,得到微胶囊溶液;
[0010]步骤2,酶促反应的共价交联过程:
[0011]将谷氨酰胺转酶加入微胶囊溶液中,进行第三次反应,冷冻干燥,得到益生菌微胶囊;
[0012]步骤3,益生菌聚合物微囊制剂制备
[0013]将(3

羧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溶解于2

(N

吗啡啉)乙磺酸缓冲溶液中,添加 1

(3

二甲氨基丙基)
‑3‑
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

羟基琥珀酰亚胺,搅拌反应,得到(3

羧丙基)三苯基溴化膦羧基活化液;将(3

羧丙基)三苯基溴化膦羧基活化液与益生菌微胶囊混合,搅拌反应后,透析,冷冻干燥,得到益生菌聚合物微囊制剂。
[0014]优选的,步骤1中,灭活益生菌为灭活的Eyemuse菌株。
[0015]优选的,步骤1中,第一次反应的温度为50

60℃,时间为15

25min,第二次反应的温度为30

35℃,时间为30

45min。
[0016]优选的,步骤1中,添加阿拉伯胶后,调节pH值至4.3

4.5。
[0017]优选的,步骤2中,第三次反应的温度为25

28℃,时间为15

20h。
[0018]优选的,步骤3中,第一次搅拌反应的温度为室温,时间为6

8h;第二次搅拌反应的温度为室温,时间为12

24h;透析时间为3

5d。
[0019]优选的,步骤3中,(3

羧丙基)三苯基溴化膦、1

(3

二甲氨基丙基)
‑3‑
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

羟基琥珀酰亚胺的质量比为(5

7):(5

6.5):(3

5)。
[0020]采用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益生菌聚合物微囊制剂。
[0021]所述的益生菌聚合物微囊制剂在制备治疗眼部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0022]优选的,所述药物为靶向眼部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的药物。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首先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然后再采用谷氨酰胺转酶与复凝聚法制备的微囊进行交联。由于复凝聚微囊在一定条件下的凝聚作用不够紧密,谷氨酰胺转酶的添加可增强其抗性结构,增加微囊的结构紧密性,可对益生菌表现出更好的保护作用,提高生物利用度。并且,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聚合物体系对益生菌微胶囊进行封装设计,具体利用复合凝聚法和转谷氨酰胺酶交联法对于益生菌进行封装,旨在提高微囊的抗性和对益生菌的保护作用。进一步在体系中修饰(3

羧丙基)三苯基溴化膦,可被用作各种探针的线粒体靶向载体。由于(3
‑ꢀ
羧丙基)三苯基溴化膦含有三个苯基,使整个分子高度脂溶,除了苯环上的三个正电荷外,还可以去定域,此特性使得(3

羧丙基)三苯基溴化膦很容易通过磷脂双层通过被动扩散进入细胞质双层。并且在线粒体膜电位的驱动下,进一步从细胞质积累到线粒体中,使本体系能被靶向输送至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
[0025]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Eyemuse菌株能很好的防治缓解眼部疾病。
[0026]进一步的,pH 4.0左右为微胶囊形成的最佳条件。
[0027]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益生菌聚合物微囊制剂,稳定性更高,可用于眼部疾病的治疗。
[0028]进一步的,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源,消耗氧气以产生维持细胞正常运转所需的能量。线粒体在维持细胞内稳态所需的一系列其他细胞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包括调节钙贮量和作为细胞凋亡的启动器。维护健康的线粒体对细胞生存和正常运作至关重要。本专利技术益生菌聚合物微囊制剂能被靶向输送至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在缺氧条件下,能抑制细胞增殖及迁移,治疗眼部疾病。
[0029]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益生菌聚合物微囊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复凝聚法制备微囊体系将灭活益生菌的菌悬液加入壳寡糖水溶液中,进行第一次反应,然后添加阿拉伯胶,进行第二次反应,去除沉淀和聚集物,得到微胶囊溶液;步骤2,酶促反应的共价交联过程将谷氨酰胺转酶加入微胶囊溶液中,进行第三次反应,冷冻干燥,得到益生菌微胶囊;步骤3,益生菌聚合物微囊制剂制备将(3

羧丙基)三苯基溴化膦溶解于2

(N

吗啡啉)乙磺酸缓冲溶液中,添加1

(3

二甲氨基丙基)
‑3‑
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

羟基琥珀酰亚胺,搅拌反应,得到(3

羧丙基)三苯基溴化膦羧基活化液;将(3

羧丙基)三苯基溴化膦羧基活化液与益生菌微胶囊混合,搅拌反应后,透析,冷冻干燥,得到益生菌聚合物微囊制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聚合物微囊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灭活益生菌为灭活的Eyemuse菌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聚合物微囊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第一次反应的温度为50

60℃,时间为15

25min,第二次反应的温度为30

35℃,时间为30

45mi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雪倪静云谭贵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横琴澳叶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