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组件及下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0865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组件及下水装置,连接组件用于可取放地设置在下水管道与排污管道之间,包括:连接件,可取放地设置在下水管道的出口端,密封件,可取放地设置在连接件上,用于让连接件与下水管道的出口端之间形成密封状态;连接件具有结合部,用于与密封件相结合,内置部,从第一开口向下延伸,用于设置在排污管道的进口端内。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连接件组件和下水装置,由于连接件设置在下水管道的出口端,并且延伸至排污管道的进口端内,水流自下水管道流下,穿过连接件直接排入到排污管道中,实现排水;另外密封件能够加强下水管道与连接件之间的连接紧密性,避免出现由于水流冲击过大导致下水管道掉出而出现漏水等情况。情况。情况。

A connecting component and launch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组件及下水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排水下水装置
,涉及一种连接组件及下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厨房水槽的水盆底部或洗漱室的面盆、浴盆底部都设有排水口,在排水口上安装有下水管道,通过下水管道可以将水盆或面盆中的水排放到预埋在墙体内的排污管道中。
[0003]现有的排污管道通常整体是预埋在墙体内的,仅留一段进口端延伸出墙体或地面,下水管道直接插设在进口端,从而将台盆内的水排入到排污管道中。但采用直接插设的方式,下水管道很容易在较大的水流经过时掉出,造成漏水等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连接性能强的连接组件及下水装置。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组件,用于可取放地设置在下水管道与排污管道之间,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连接件,可取放地设置在下水管道的出口端,密封件,可取放地设置在连接件上,用于让连接件与下水管道的出口端之间形成密封状态;其中,连接件具有:结合部,具有一个与下水管道相对应的第一开口,且用于与密封件相结合,内置部,从第一开口向下延伸,用于设置在排污管道的进口端内。
[0006]在本技术提供的连接组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密封件含有:上密封部,用于让出口端与第一开口之间形成密封状态;下密封部,用于让结合部与进口端之间形成密封状态;以及安装槽,用于让结合部嵌入安装。
[0007]在本技术提供的连接组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内置部具有与结合部相结合的内周壁部分以及与该内周壁部分相结合的防臭部分,防臭部分可开合地设置在内周壁部分的底部。
[0008]在本技术提供的连接组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内周壁部分的外圈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内周壁部分的外圈设置有安装部位,安装部位为内周壁部分向内凹陷的安装凹槽,第一密封圈安装在该安装槽上;或,安装部位为内周壁部分向外凸出的安装凸环,第一密封圈套设在该安装凸环上。
[0009]在本技术提供的连接组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防臭部分含有盖板,转动设置于内周壁部分的底部,并具有与周壁部分底部的出水口相适配的形状;内周壁部分的底部一侧向内凹陷并设置有安装座,盖板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安装座上,转轴上套设有扭簧;盖板盖设在内周壁部分的底部时,盖板呈由安装座所在的一端朝向底部的另一端的倾斜状态。
[0010]在本技术提供的连接组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防臭部分还包括:密封垫,套设在盖板的外周或附着在盖板的内侧面,用于让盖板与出水口之间形成密封状态。
[0011]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下水装置,具有这样的特征,至少包括过滤组件,用于与排污管道的进口端相结合,连接组件,安装在过滤组件内,用于与下水管道的出口端相结合,其中,连接组件为如上所述的连接组件。
[0012]在技术提供的下水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过滤组件包括:过滤壳体,用于插设在排污管道的进口端;以及第二密封圈,设置在过滤壳体的外周,用于让过滤壳体与排污管道的进口端之间形成密封状态;过滤壳体具有:覆盖部,含有一个与排污管道相对应的第二开口,且用于至少部分覆盖排污管道的顶部;以及过滤部,从第二开口向下延伸,用于设置在排污管道内;过滤部具有与覆盖部相结合的外周壁部分以及与该外周壁部分相结合的镂空部分。
[0013]在技术提供的下水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覆盖部至少包含环绕第二开口的环绕部分,该环绕部分与排污管道的顶部相匹配并用于覆盖顶部的顶面,环绕部分具有水平或倾斜的环绕面。
[0014]在技术提供的下水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二密封圈设置有n个,用于让用户择一替换使用,n个第二密封圈具有不同的外径,适用于n种进口端的内径不同的排污管道。
[0015]技术的作用与效果
[0016]根据本技术所涉及的连接组件和下水装置,由于连接组件具有连接件,连接件设置在下水管道的出口端,并且延伸至排污管道的进口端内,水流自下水管道流下,穿过连接件直接排入到排污管道中,实现排水;同时,由于连接组件具有密封件,能够加强下水管道与连接件之间的连接紧密性,避免出现由于水流冲击过大导致下水管道掉出而出现漏水等情况。
[0017]本技术所涉及的连接件具有结合部,且密封件直接包裹在结合部外周,不仅加强了密封性,而且在拆卸时也只要在将结合部扣住向外拉拔即可将整个连接组件取出,非常方便。
[0018]本技术所涉及的连接件的内置部设置有防臭部分,并且采用盖板开合的形式设置在内周壁部分的部分,当水流通过时,盖板在水流冲击下打开可进行通畅排水,当水流排完后,盖板会复位闭合,从而阻断排污管道内的臭味溢出,具有较好的防臭功能。
[0019]另外,本技术所涉及的下水装置还具有过滤组件,过滤组件中的过滤壳体具有供水流经过的镂空部分,使得整个下水装置同时具备过滤及防臭功能,功能多样;同时,过滤组件的过滤壳体上设置有覆盖部,使用时覆盖部覆盖在排污管道进口端的端面上,当需要拆卸时,只要在覆盖部处施力,即可将过滤组件拆卸下来,拆卸更换便捷迅速。
[0020]此外,本技术所涉及的下水装置的过滤壳体外周还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与密封件形成双重密封,具有更加的密封效果,同时,该密封圈设置有多个,可以根据用户不同尺寸的排污管道选择适配的密封圈来对过滤壳体进行安装,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下水装置的截面剖视图。
[0022]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连接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0023]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连接件在闭合状态下的截面图。
[0024]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连接组件在打开状态下的截面图。
[0025]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密封件的截面图。
[0026]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防臭过滤下水装置的截面剖视图。
[0027]图7是图6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28]图8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连接组件及过滤组件组合的结构图。
[0029]图9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连接组件及过滤组件组合的结构爆炸图。
[0030]图10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过滤壳体的截面示意图。
[0031]图1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3中防臭下水装置的截面图。
[0032]图1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4中连接件开启状态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防臭下水装置100、防臭过滤下水装置100

、下水管道10、出口端11、排污管道20、进口端21、连接组件30、过滤壳体40、覆盖部41、第二开口411、环绕部分412、过滤部42、外周壁部分421、安装凹槽4211、镂空部分422、过滤孔423、连接件50、结合部51、第一开口511、内置部52、内周壁部分521、安装凹槽5211、出水口5212、安装座5213、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组件,用于可取放地设置在下水管道与排污管道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可取放地设置在所述下水管道的出口端,密封件,可取放地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用于让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出口端之间形成密封状态;其中,所述连接件具有:结合部,具有一个与所述下水管道相对应的第一开口,且用于与所述密封件相结合,内置部,从所述第一开口向下延伸,用于设置在所述排污管道的进口端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密封件含有:上密封部,用于让所述出口端与所述第一开口之间形成密封状态;下密封部,用于让所述结合部与所述进口端之间形成密封状态;以及安装槽,用于让所述结合部嵌入安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内置部具有与所述结合部相结合的内周壁部分以及与该内周壁部分相结合的防臭部分,所述防臭部分可开合地设置在所述内周壁部分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内周壁部分的外圈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内周壁部分的外圈设置有安装部位,所述安装部位为所述内周壁部分向内凹陷的安装凹槽,所述第一密封圈安装在该安装槽上;或,所述安装部位为所述内周壁部分向外凸出的安装凸环,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设在该安装凸环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防臭部分含有:盖板,转动设置于所述内周壁部分的底部,并具有与所述周壁部分底部的出水口相适配的形状;所述内周壁部分的底部一侧向内凹陷并设置有安装座,所述盖板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转轴上套设有扭簧;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榆彬尹敬国
申请(专利权)人:埃飞灵卫浴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