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然虾青素水溶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00860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4: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天然虾青素水溶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微胶囊由胶囊壁材以及胶囊壁材包裹的含天然虾青素的油相组成。胶囊壁材由糖胺聚糖、聚糖、琥珀酸淀粉钠、蔗糖酯组成。油相包括天然虾青素以及稳定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配置含有胶囊壁材的水相与含有虾青素的油相;S2、通过乳化均质,将油相分散在水相中;S3、通过低温真空喷雾干燥,将上述混合物干燥制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微胶囊。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备方法包埋率高,可显著提高天然虾青素的稳定性以及水分散性能,显著提高天然虾青素的吸收率,可在食品、饮料、化妆品、护肤品、药品等产品上应用。药品等产品上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天然虾青素水溶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物质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天然虾青水溶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天然虾青素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能够天然产生的抗氧化剂,已被作为一种新型的活性因子应用在食品饮料、化妆品、药品之中,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虾青素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但未经加工的天然虾青素主要以油溶性的酯化虾青素的形式存在,不溶于水,同时作为强抗氧化剂,未经加工的天然虾青素在通常条件下储存时极易被氧化降解从而失去活性。微胶囊可以将活性物质包裹在一个由壁材形成的保护层内,隔绝活性物质与外界环境的接触从而保护被包裹的活性物质;微胶囊包埋还可以将液体的天然虾青素转化为固体,方便运输和使用;通过对壁材进行选择,微胶囊包埋还可达成虾青素的水分散。因此将天然虾青素制成微胶囊是一种理想的加工方法。
[0003]于2012年12月22日申请的、专利号为201210561599.7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虾青素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但按其方法生产的虾青素微胶囊颗粒大、水分散性差,且虾青素的包埋率低,形成的微胶囊稳定性差。于2008年12月19日申请的、专利号为200810244049.6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也给出了一种虾青素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但按其方法生产的微胶囊虾青素含量低,胶囊的稳定性差。于2015年4月2日申请的、专利号为201510152395.1中国专利提供了另一种虾青素微胶囊的制备方法,此方法在胶囊的粒径和水分散性上稍有提高,但也存在包埋率低和微胶囊稳定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天然虾青水溶微胶囊配方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天然虾青素水溶微胶囊,所述微胶囊包括胶囊壁材、以及由胶囊壁材包裹的含天然虾青素的油相,所述胶囊壁材包括糖胺聚糖、聚糖、琥珀酸淀粉钠、蔗糖酯。
[0006]优选的,所述糖胺聚糖为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0007]优选的,所述由胶囊壁材包裹的含天然虾青素的油相包括以下原料组份:天然虾青素以及稳定剂。
[0008]优选的,所述天然虾青素是指从雨生红球藻细胞、磷虾中获得的未经化学加工的主要组分为虾青素酯的油溶性物质;
[0009]所述稳定剂是指油溶性的物质,稳定剂为植物提取物、生育酚及其衍生物、天然多酚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0]优选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天然虾青素水溶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S1、配置含有胶囊壁材的水相与含有天然虾青素的油相;
[0012]S2、通过乳化均质,将含有天然虾青素的油相分散在含有胶囊壁材的水相中制成乳液;
[0013]S3、通过低温真空喷雾干燥,将上述乳液干燥制成所述的微胶囊。
[0014]优选的,所述胶囊壁材包括糖胺聚糖、聚糖、琥珀酸淀粉钠、蔗糖酯,将上述胶囊壁材的组分和水混合并溶解后形成含有胶囊壁材的水相,其中,糖胺聚糖与水的重量比为1∶20~1∶3,聚糖与水的重量比为1∶20~1∶3,琥珀酸淀粉钠与水的重量比为1∶20~1∶3,蔗糖酯与水的重量比为1∶500~1∶100;
[0015]所述由胶囊壁材包裹的含天然虾青素的油相包括天然虾青素以及稳定剂,将上述由胶囊壁材包裹的含天然虾青素的油相的组分混合,加热至30℃~40℃溶解制成含有天然虾青素的油相;其中,天然虾青素占油相总重量的90%~99%,稳定剂占油相总重量的1%~10%。
[0016]优选的,步骤S2具体包括:将步骤S1中含有胶囊壁材的水相和含有天然虾青素的油相混合,通过乳化均质制成含有天然虾青素的乳液,水相与油相的比例为5∶1~1∶5;
[0017]其中,乳化均质的方法为高速均质以及高压均质,先将所述水相、油相混合进行高速均质,再进行高压均质;高速均质使用的转速为14000~26000rpm,高速均质时间为O.5~10分钟;高压均质使用的压力为800~1500bar,高压均质的遍数为1~20遍;高压均质后所制备的乳液的粒径为50~500nm。
[0018]优选的,步骤S3具体包括:通过低温真空喷雾干燥,将步骤S2乳液干燥制成含有天然虾青素的微胶囊,干燥过程中使用的干燥气体为氮气;
[0019]其中,干燥的方法为低温真空喷雾干燥,将需要干燥的物料在干燥腔内雾化,同时通入干燥气体并利用真空泵在干燥腔内产生负压促进物料所含水分蒸发,以降低所需的干燥气体的温度,雾化后物料的粒径为1~100um,干燥腔内的真空度为

0.1~

0.01Mpa,干燥腔进风温度为30~40℃,干燥腔出风温度为20~30℃。
[0020]优选的,在水中分散的含有虾青素的油相的粒径为100~900nm。
[0021]本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相比于现存技术,通过降低工艺过程温度,本专利技术降低了微胶囊生产过程中天然虾青素的损耗,提高了微胶囊的储存稳定性、提高了其中油相的包埋率,提升了所制得的微胶囊的水分散性能,包括:提升了溶解速度、减小了溶解后分散在水中的油相的粒径、溶解后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内服和外用时的吸收率。
[0023]虾青素属于热敏性的物质,在较高温度下易降解。通过使用低温真空喷雾干燥进行干燥,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利用负压降低水的沸点,在不升高干燥气体温度的前提下就可使物料中的水份快速蒸发从而完成普通工艺仅在高温下才能够达成的瞬时干燥过程。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显著的降低了天然虾青素微胶囊制备过程中所使用的最高温度,在接近室温的温度下就可完成干燥,避免了高温,同时,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使用氮气作为干燥气体,完全避免了使用空气作为干燥气体导致的虾青素在加工过程中的氧化,整套干燥工艺中虾青素的损耗量几乎为零,远远优于现存技术。
[0024]本专利技术使用糖胺聚糖、聚糖、琥珀酸淀粉钠、蔗糖酯作为壁材原料,避免了动物源胶类、蛋白类等物质的使用,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相比于其他壁材组分,本专利技术使用的壁材组分储存稳定性更优。壁材的水溶性也远远优于现存工艺所使用的壁材材料,使得按
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微囊粉溶解速度大大提高。糖胺聚糖是人体中本来就存在的成分,因此在进入人体后具有更高的吸收率,通过糖胺聚糖的使用,相比于现存技术制得微胶囊,按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微胶囊中的有效成分虾青素的吸收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此外,通过利用壁材中不同组分,特别是糖胺聚糖与蔗糖酯的协同作用,使得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壁材的乳化性能大大增加,配合高速以及高压均质,使得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微胶囊中所包埋的油相的粒径显著的小于现存同类产品,从而:1)提高了油相的包埋率,减少了油相及其中的天然虾青素在存储期间的氧化,增加了微胶囊的存储稳定性;2)显著的降低了溶水后分散在水中的油相的粒径,提高了溶解后的澄清度以及物理稳定性,提升了内服及外用时虾青素的吸收利用率。
[0025]除上述有优点外,本专利技术使用糖胺聚糖、聚糖、琥珀酸淀粉钠、蔗糖酯做为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然虾青素水溶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胶囊包括胶囊壁材、以及由胶囊壁材包裹的含天然虾青素的油相,所述胶囊壁材包括糖胺聚糖、聚糖、琥珀酸淀粉钠、蔗糖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虾青素水溶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糖胺聚糖为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中的一种或几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虾青素水溶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由胶囊壁材包裹的含天然虾青素的油相包括以下原料组份:天然虾青素以及稳定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然虾青素水溶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虾青素是指从雨生红球藻细胞、磷虾中获得的未经化学加工的主要组分为虾青素酯的油溶性物质;所述稳定剂是指油溶性的物质,稳定剂为植物提取物、生育酚及其衍生物、天然多酚中的一种或几种。5.一种如权利要求1

4任一所述的天然虾青素水溶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配置含有胶囊壁材的水相与含有天然虾青素的油相;S2、通过乳化均质,将含有天然虾青素的油相分散在含有胶囊壁材的水相中制成乳液;S3、通过低温真空喷雾干燥,将上述乳液干燥制成所述的微胶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然虾青素水溶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囊壁材包括糖胺聚糖、聚糖、琥珀酸淀粉钠、蔗糖酯,将上述胶囊壁材的组分和水混合并溶解后形成含有胶囊壁材的水相,其中,糖胺聚糖与水的重量比为1∶20~1∶3,聚糖与水的重量比为1∶20~1∶3,琥珀酸淀粉钠与水的重量比为1∶20~1∶3,蔗糖酯与水的重量比为1∶500~1∶100;所述由胶囊壁材包裹的含天然虾青素的油相包括天然虾青素以及稳定剂,将上述由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彤
申请(专利权)人:睿藻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