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99216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09:58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器、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多个送风装置,壳体设置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多个送风装置沿壳体的高度方向布置,送风装置包括驱动机构、风道组件以及设置于风道组件内的风轮,驱动机构驱动风道组件转动以改变送风装置相对于竖直方向的送风角度。申请实施例中,多个送风装置均有独立的送风功能,使得空调室内机的送风量较大;多个送风装置沿高度方向布置且各送风装置的送风角度可以调节,实现广角送风、大面积送风,达到快速制冷、制热效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送风装置的送风角度,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送风需求,增强人机互动效果,提升用户体验感。提升用户体验感。提升用户体验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器、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
,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空调室内机,一般只有一个送风口,空调室内机的送风口设置导风板,通过导风板来改变送风角度;由于只有一个送风口,出风量较少,导风板调只能在较小的角度范围内调节送风角度,在高度方向无法实现广角送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出风量较大且能实现广角送风的空调器、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多个送风装置,所述壳体设置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多个所述送风装置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布置,所述送风装置包括驱动机构、风道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风道组件内的风轮,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风道组件转动以改变所述送风装置相对于竖直方向的送风角度。
[0005]一些实施方案中,各所述风道组件的转动轴线均沿所述壳体的左右方向延伸。
[0006]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壳体沿左右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所述进风口,所述风道组件沿轴向至少一侧设置有入风口。
[0007]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壳体包括主体架、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架左右两侧的多个侧板,各所述送风装置设置于所述主体架上,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侧板上,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处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侧板和所述主体架之间,来自所述进风口的气流流经所述换热器。
[0008]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壳体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架前侧的面板,所述面板上设置有多个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的所述出风口。
[0009]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面板具有多个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布置的弧形凹陷区,每一所述弧形凹陷区设置有所述出风口,所述弧形凹陷区与所述风道组件的转动周向表面适配。
[0010]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控制装置和多个摄像头,每个所述风道组件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摄像头,各所述摄像头和各所述驱动机构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配置为:根据所述摄像头获取的环境图像信息识别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目标送风位置,并控制至少一个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风道组件转动以向所述目标送风位置送风;和/或,根据所述摄像头获取的环境图像信息识别所述风道组件的当前位置。
[0011]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送风装置的送风角度为30
°
~160
°

[0012]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制热模式,在所述制热模式下,至少一个所述送风装置以固定的送风角度斜向下送风;和/或,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制冷模式,在所述
制冷模式下,至少一个所述送风装置以固定的送风角度斜向上送风;和/或,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送风模式,在送风模式下,各所述送风装置以相同的送风角度送风。
[0013]一些实施方案中,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多个所述送风装置包括位于最上方的第一送风装置、位于最下方的第二送风装置、以及位于第一送风装置和第二送风装置之间的第三送风装置;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工作模式包括下述模式中的至少一者:
[0014]第一制热送风模式,在所述第一制热送风模式下,所述第二送风装置和所述第三送风装置均以固定的送风角度斜向下送风,所述第一送风装置的送风角度可调;
[0015]第二制热送风模式,在所述第二制热送风模式下,所述第二送风装置以固定的送风角度斜向下送风,所述第二送风装置和所述第三送风装置的送风角度可调;
[0016]第三制热送风模式,在所述第三制热送风模式下,所述第一送风装置、所述第二送风装置、以及所述第三送风装置均以固定的送风角度斜向下送风。
[0017]一些实施方案中,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多个所述送风装置包括位于最上方的第一送风装置、最下方的第二送风装置,以及位于第一送风装置和第二送风装置之间的第三送风装置;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工作模式包括下述模式中的至少一者:
[0018]第一制冷送风模式,在所述第一制冷送风模式下,所述第一送风装置和第三送风装置均以固定的送风角度斜向上送风,所述第二送风装置的送风角度可调;
[0019]第二制冷送风模式,在所述第二制冷送风模式下,所述第一送风装置以固定的送风角度斜向上送风,所述第二送风装置和所述第三送风装置的送风角度可调;
[0020]第三制冷送风模式,在所述第三制冷送风模式下,所述第一送风装置、所述第二送风装置、以及所述第三送风装置均以固定的送风角度斜向上送风。
[0021]一些实施方案中,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多个所述送风装置包括位于最上方的第一送风装置、最下方的第二送风装置,以及位于第一送风装置和第二送风装置之间的第三送风装置;
[0022]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工作模式包括送风模式,在所述送风模式下,所述第一送风装置、所述第二送风装置以及所述第三送风装置均水平送风;或者,所述第一送风装置、所述第二送风装置以及所述第三送风装置均上下扫风。
[002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上述任意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外机和所述空调室内机通过制冷剂管连接。
[0024]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任意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响应于工作模式的指令;
[0026]根据所述工作模式的指令确定各所述送风装置的送风模式,其中,所述送风模式包括送风角度固定的定向送风模式和送风角度可调的变向送风模式;
[0027]控制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各所述风道组件转动以按照确定的送风模式送风。
[0028]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所述控制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各所述风道组件转动以按照确定的送风模式送风之前,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0029]确定任意一个或多个所述风道组件偏离了初始位置;
[0030]控制偏离了初始位置的所述风道组件复位至避让所述出风口的初始位置。
[0031]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的确定任意一个或多个所述风道组件偏离了初始位置包
括:
[0032]获取所述风道组件周围的环境图像信息,并根据所述环境图像信息确定偏离了初始位置。
[0033]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所述空调室内机运行过程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0034]响应于关机指令;
[0035]控制各所述风道组件复位至避让所述出风口的初始位置;
[0036]控制所述空调室内机关机。
[0037]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工作模式的指令包括换热模式的指令和人数模式的指令,其中,所述换热模式包括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所述人数模式包括单人模式、多人模式或默认模式;
[0038]所述的根据所述工作模式的指令确定各所述送风装置的送风模式包括:根据所述换热模式的指令和所述人数模式的指令共同确定各所述送风装置的送风模式。
[0039]一些实施方案中,多个所述送风装置包括沿高度方向最上方的第一送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设置有进风口(1a)以及出风口(1b);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多个送风装置(2),多个所述送风装置(2)沿所述壳体(1)的高度方向布置,所述送风装置(2)包括驱动机构(21)、风道组件(22)以及设置于所述风道组件(22)内的风轮(23),所述驱动机构(21)驱动所述风道组件(22)转动以改变所述送风装置(2)相对于竖直方向的送风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风道组件(22)的转动轴线均沿所述壳体(1)的左右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沿左右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所述进风口(1a),所述风道组件(22)沿轴向至少一侧设置有入风口(22a)。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主体架(11)、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架(11)左右两侧的多个侧板(12),各所述送风装置(2)设置于所述主体架(11)上,所述进风口(1a)设置于所述侧板(12)上,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设置于所述进风口(1a)处的换热器(3),所述换热器(3)位于所述侧板(12)和所述主体架(11)之间,来自所述进风口(1a)的气流流经所述换热器(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架(11)前侧的面板(13),所述面板(13)上设置有多个沿所述壳体(1)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的所述出风口(1b)。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3)具有多个沿所述壳体(1)的高度方向布置的弧形凹陷区(13b),每一所述弧形凹陷区(13b)设置有所述出风口(1b),所述弧形凹陷区(13b)与所述风道组件(22)的转动周向表面适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控制装置和多个摄像头(4),每个所述风道组件(22)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摄像头(4),各所述摄像头(4)和各所述驱动机构(21)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配置为:根据所述摄像头(4)获取的环境图像信息识别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目标送风位置,并控制至少一个所述驱动机构(21)驱动所述风道组件(22)转动以向所述目标送风位置送风;和/或,根据所述摄像头(4)获取的环境图像信息识别所述风道组件(22)的当前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1

7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2)的送风角度为30
°
~160
°
。9.根据权利要求1

7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制热模式,在所述制热模式下,至少一个所述送风装置(2)以固定的送风角度斜向下送风;和/或,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制冷模式,在所述制冷模式下,至少一个所述送风装置(2)以固定的送风角度斜向上送风;和/或,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送风模式,在送风模式下,各所述送风装置(2)以相同的送风角度送风。10.根据权利要求1

7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壳体(1)的高度方向,多个所述送风装置(2)包括位于最上方的第一送风装置(2

)、位于最下方的第二送风装置(2

)、以及位于第一送风装置(2

)和第二送风装置(2

)之间的第三送风装置(2
″′
);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工作模式包括下述模式中的至少一者:第一制热送风模式,在所述第一制热送风模式下,所述第二送风装置(2

)和所述第三
送风装置(2
″′
)均以固定的送风角度斜向下送风,所述第一送风装置(2

)的送风角度可调;第二制热送风模式,在所述第二制热送风模式下,所述第二送风装置(2

)以固定的送风角度斜向下送风,所述第二送风装置(2

)和所述第三送风装置(2
″′
)的送风角度可调;第三制热送风模式,在所述第三制热送风模式下,所述第一送风装置(2

)、所述第二送风装置(2

)、以及所述第三送风装置(2
″′
)均以固定的送风角度斜向下送风。11.根据权利要求1

7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壳体(1)的高度方向,多个所述送风装置(2)包括位于最上方的第一送风装置(2

)、最下方的第二送风装置(2

),以及位于第一送风装置(2

)和第二送风装置(2

)之间的第三送风装置(2
″′
);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工作模式包括下述模式中的至少一者:第一制冷送风模式,在所述第一制冷送风模式下,所述第一送风装置(2

)和第三送风装置(2
″′
)均以固定的送风角度斜向上送风,所述第二送风装置(2

)的送风角度可调;第二制冷送风模式,在所述第二制冷送风模式下,所述第一送风装置(2

)以固定的送风角度斜向上送风,所述第二送风装置(2

)和所述第三送风装置(2
″′
)的送风角度可调;第三制冷送风模式,在所述第三制冷送风模式下,所述第一送风装置(2

)、所述第二送风装置(2

)、以及所述第三送风装置(2
″′
)均以固定的送风角度斜向上送风。12.根据权利要求1

7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壳体(1)的高度方向,多个所述送风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中清郭绍胜程超欧阳永豪张泉凡易正清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