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床患者的新型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8896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用器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卧床患者的新型便器,包括引流袋主体,所述引流袋主体的上端内部安装有引流斗,所述引流斗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医用胶层,所述第一医用胶层的上表面活动贴合有第一防护层,所述引流斗的左右两侧表面均安装有连接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引流袋主体、引流斗和连接罩均为一次性物品,使用完后不需要清洗,直接扔掉即可,常规的便器使用完后需要清洗,非常麻烦,将引流斗通过第一医用胶层粘合在患者臀部,将连接带绕在患者的腿部并撕开第二防护层,使得第二医用胶层粘合在患者腿部将连接带固定在了患者腿部,这样可以将引流袋主体很好的固定住,避免医务人员需要一直用手撑着,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务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床患者的新型便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器材
,具体是一种卧床患者的新型便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临床上有许多患者如术后、偏瘫、行动不便者,此类患者由于不方便下床,因此在方便时,都需要使用到专门的便器。
[0003]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便于卧床患者使用新型便器(授权公告号CN213666365U),该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储尿盒和过滤件使得尿液,在使用时将尿液导入到储尿盒中,实现二便分离,从而可以准确记录患者便量,从而便于医生正确判断患者病情;盆沿逐渐降低至与底盘平齐,使用者臀部无需抬起太高即可将便器放入使用者臀部下侧,方便单人照顾体重过重的病人或偏瘫病人使用;在使用时插入部为插入到使用者的臀部下侧的位置,插入部与底盘平齐便于插入操作的进行,同时可有效防止硬塑材质及高度问题所造成的皮肤损伤;其中支撑结构保证了插入部具有一定的硬度能够顺利插入到使用者臀部下侧;回弹结构可以向下侧凹陷,在撤出便器时,粪便可以流入到凹陷处避免粪便流到便器外侧;但是其不是一次性的,每次使用完后都需要清洗,十分不便,且其使用时需要医务人员一直用手撑着,非常累,劳动强度大。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卧床患者的新型便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床患者的新型便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卧床患者的新型便器,包括引流袋主体,所述引流袋主体的上端内部安装有引流斗,所述引流斗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医用胶层,所述第一医用胶层的上表面活动贴合有第一防护层,所述引流斗的左右两侧表面均安装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一端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医用胶层,所述第二医用胶层的上表面活动贴合有第二防护层。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引流袋主体的后方安装有连接罩,所述连接罩的下端贯穿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端外部安装有引流管,所述连接罩的前表面设置有第三医用胶层,所述第三医用胶层的前表面活动贴合有第三防护层。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引流袋主体和引流斗均是硅橡胶材质的构件。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连接带均是海绵材质的构件,且两个连接带关于引流斗呈对称分布,两个所述连接带的长度均为二十厘米。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罩是硅橡胶材质的构件。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引流管的下端贯穿连接于引流袋主体的上端一侧表面。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引流袋主体、引流斗和连接罩均为一次性物品,使用完后不需要清洗,直接扔掉即可,常规的便器使用完后需要清洗,非常麻烦,也不干净。
[0014]2、本技术通过设置有第一医用胶层和第二医用胶层,将引流斗通过第一医用胶层粘合在患者臀部,接着将连接带绕在患者的腿部并撕开第二防护层,使得第二医用胶层粘合在患者腿部将连接带固定在了患者腿部,这样可以将引流袋主体很好的固定住,避免医务人员需要一直用手撑着,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种卧床患者的新型便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一种卧床患者的新型便器中第一医用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一种卧床患者的新型便器中第二医用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一种卧床患者的新型便器中第三医用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引流袋主体;2、引流斗;3、第一医用胶层;4、第一防护层;5、连接带;6、第二医用胶层;7、第二防护层;8、连接罩;9、连接管;10、引流管;11、第三医用胶层;12、第三防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卧床患者的新型便器,包括引流袋主体1,引流袋主体1的上端内部安装有引流斗2,引流袋主体1和引流斗2均是硅橡胶材质的构件,引流斗2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医用胶层3,第一医用胶层3的上表面活动贴合有第一防护层4,引流斗2的左右两侧表面均安装有连接带5,两个连接带5均是海绵材质的构件,且两个连接带5关于引流斗2呈对称分布,两个连接带5的长度均为二十厘米,连接带5的一端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医用胶层6,第二医用胶层6的上表面活动贴合有第二防护层7,引流袋主体1的后方安装有连接罩8,连接罩8是硅橡胶材质的构件,连接罩8的下端贯穿安装有连接管9,连接管9的下端外部安装有引流管10,引流管10的下端贯穿连接于引流袋主体1的上端一侧表面,连接罩8的前表面设置有第三医用胶层11,第三医用胶层11的前表面活动贴合有第三防护层12,将引流斗2和连接带5分别通过第一医用胶层3和第二医用胶层6固定在患者臀部和腿部,这样就将引流袋主体1固定住了,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
[002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医务人员用垫子放在卧床患者的后背部将患者垫起来,让患者双腿弯曲并张开,将引流斗2上的第一防护层4撕掉,将引流袋主体1通过引流斗2放置患者臀部,将引流斗2通过第一医用胶层3粘合在患者臀部,接着将连接带5绕在患者的腿部并撕开第二防护层7,使得第二医用胶层6粘合在患者腿部,这样就将连接带5固定在了患者腿部,接下来将连接罩8上的第三防护层12,将连接罩8放置在患者的排尿部位,连接罩8通过第三医用胶层11粘在患者的排尿部位,患者排便时,排便物通过引流斗2流到引流袋主体1中,尿液通过连接罩8和引流管10排入引流袋主体1的内部,最终医务人员将引流斗2、连接带5和连接罩8撕掉,直接扔掉即可。
[0022]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
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床患者的新型便器,包括引流袋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袋主体(1)的上端内部安装有引流斗(2),所述引流斗(2)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医用胶层(3),所述第一医用胶层(3)的上表面活动贴合有第一防护层(4),所述引流斗(2)的左右两侧表面均安装有连接带(5),所述连接带(5)的一端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医用胶层(6),所述第二医用胶层(6)的上表面活动贴合有第二防护层(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床患者的新型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袋主体(1)的后方安装有连接罩(8),所述连接罩(8)的下端贯穿安装有连接管(9),所述连接管(9)的下端外部安装有引流管(10),所述连接罩(8)的前表面设置有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鑫王领会张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