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焊接机传送装置以及焊接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8842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焊接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焊接机传送装置以及焊接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无法持续的给涂有焊膏的钻头体进行加热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传送装置,传送装置包括:加热部,加热部设有加热空间,加热部用于加热钻头体;传送部,传送部设置有安装位,安装位用于安装钻头体,传送部用于向加热部输送钻头体;其中,安装位设置有多个,传送部在输送钻头体时,多个钻头体依次通过加热空间。多个钻头体依次通过加热空间。多个钻头体依次通过加热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焊接机传送装置以及焊接机


[0001]本技术涉及焊接工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焊接机传送装置以及焊接机。

技术介绍

[0002]为提高建工钻的钻削硬度和钻削效率,现有建工钻一般都会在钻头的头部镶嵌一个硬质合金片,形成钻头体,并通过的涂抹焊膏并将其加热融化,使钻头和合金片的连接更加牢固。
[0003]目前,现有的自动焊接机,只能实现对单个钻头体的加热,无法持续的给涂有焊膏的钻头体进行加热,导致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无法持续的给涂有焊膏的钻头体进行加热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焊接机传送装置,传送装置包括:加热部,加热部设有加热空间,加热部用于加热钻头体;传送部,传送部设置有安装位,安装位用于安装钻头体,传送部用于向加热部输送钻头体;其中,安装位设置有多个,传送部在输送钻头体时,多个钻头体依次通过加热空间。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加热部能够将钻头体进行加热,最终当加热至一定温度后,便可将钻头体上的焊膏进行融化,从而实现了对钻头体的焊接;传感器的设置的实现了对焊接部温度的检测,通过设置传感器以及加热组件,提升了焊接部的焊接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焊接时间。
[000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传送部包括:转动件,转动件能够相对加热部进行转动;安装板,安装板的第一端与转动件连接,安装位设置于安装板的第二端;钻头体置于安装板,安装板跟随转动件移动并带动钻头体。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安装板上的凹陷让钻头体能够更稳定的放置在安装板上,转动件能够带动安装板移动,让钻头体能够进入加热空间内,循环转动的设置让加热空间内持续保持有钻头体通过,增加了工作效率。
[000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板,连接板设置于转动件,且位于转动件与安装板之间,用于支撑安装板。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连接板的设置让安装板跟随转动件转动时更加稳定,也让钻头体放置的位置能够根据钻头体型号的不同和其他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增加了传送装置的实用性。
[001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板有多个,且每个连接板与相邻的两个连接板配合连接;转动件在转动时能够持续将钻头体输送至加热空间。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多个连接板收尾连接将整个转动件覆盖,让转动件在循环转动时,钻头体能够稳定的放置在安装板上,不会在转动至
某个位置时出现运输机构无法放置钻头体的情况,同时也让整个传送装置变得更加美观。
[001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板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设置于连接板远离加热部的一侧,且第一安装板远离连接板的一端与连接板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H1;第二安装板,第一安装板设置于连接板靠近加热部的一侧,且第一安装板远离连接板的一端与连接板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 H2;其中,第一距离H1与第二距离H2之间满足:H1≤H2;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第一缺口,第二安装板上设有第二缺口,钻头体的两端分别置于第一缺口与第二缺口。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第一缺口与第二缺口的设置让运输机构放置钻头体的位置更加的准确,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一起支撑钻头体,让钻头体的放置更加稳定,第一距离H1与第二距离 H2的设置让钻头体在移动过程中呈倾斜状态,让钻头体靠近加热部一端的焊膏熔化时能够顺着钻头体流动,让钻头与合金片的焊接更加快速、牢固。
[001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挡板,挡板远离连接板的一端与连接板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H3,第一距离H1与第三距离H3之间满足: H3≤H1。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挡板的设置让倾斜的钻头体在移动过程中不会沿着倾斜方向掉落,增加了运输装置的稳定性。
[001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加热部包括:加热器;加热板,加热板与加热器连接,加热板弯折设置形成加热空间。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加热器与加热板的设置形成了加热空间,让钻头体靠近加热部一端的焊膏能够在移动过程中熔化,完成焊接工作。
[001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气体保护装置,所述气体保护装置设置于所述加热空间内,并连接至所述加热器。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气体保护装置设置于上下两层加热板之间,靠近钻头体一侧设有多个小孔,当钻头体经过加热空间时,小孔内喷出保护气体对钻头体的焊接起到保护作用。
[002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焊接机,焊接机用于钻头与合金片之间的焊接,焊接机包括:第三安装板;传送装置,设置于第三安装板的一侧;找正机构,找正机构设置于第三安装板,远离传送装置的一侧,用于调整钻头的方向;装片机构,装片机构设置于第三安装板,靠近找正机构的一侧,且装片机构能够将钻头与合金片进行组装,以形成钻头体;点膏机构,点膏机构设置于第三安装板,且位于装片机构与传送装置之间,用于对钻头体进行点膏;运输机构,运输机构用于对钻头以及钻头体的运输。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找正机构将钻头的位置摆正,便于装片机构进行合金片的安装,点膏机构对合金片与钻头的连接处进行点膏,让钻头体在通过加热部时完成焊接,运输机构将钻头或钻头体在上述机构中转移,实现钻头体焊接的连续工作,增加了工作效率。
[0023]综上所述,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后,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0024]i)热部能够将钻头体进行加热,最终当加热至一定温度后,便可将钻头体上的焊膏进行融化,从而实现了对钻头体的焊接;传感器的设置的实现了对焊接部温度的检测,通过设置传感器以及加热组件,提升了焊接部的焊接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焊接时间;
[0025]ii)安装板上的凹陷让钻头体能够更稳定的放置在安装板上,转动件能够带动安装板移动,让钻头体能够进入加热空间内,循环转动的设置让加热空间内持续保持有钻头体通过,增加了工作效率;
[0026]iii)找正机构将钻头的位置摆正,便于装片机构进行合金片的安装,点膏机构对合金片与钻头的连接处进行点膏,让钻头体在通过加热部时完成焊接,运输机构将钻头或钻头体在上述机构中转移,实现钻头体焊接的连续工作,增加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图1的侧视图;
[0029]图3为本技术钻头与安装板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技术第一安装板与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技术第二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本技术找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焊接机传送装置(5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500)包括:加热部,所述加热部设有加热空间(151),所述加热部用于加热钻头体(200);传送部(100),所述传送部(100)设置有安装位,所述安装位用于安装所述钻头体(200),所述传送部(100)用于向所述加热部输送钻头体(200);其中,所述安装位设置有多个,所述传送部(100)在输送所述钻头体(200)时,多个所述钻头体(200)依次通过所述加热空间(1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5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部(100)包括:转动件(110),所述转动件(110)能够相对所述加热部进行转动;安装板(120),所述安装板(120)的第一端与所述转动件(110)连接,所述安装位设置于所述安装板(120)的第二端;所述钻头体(200)置于所述安装板(120),所述安装板(120)跟随所述转动件(110)移动并带动所述钻头体(20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送装置(5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板(130),所述连接板(130)设置于所述转动件(110),且位于所述转动件(110)与所述安装板(120)之间,用于支撑所述安装板(12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送装置(5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连接板(130)有多个,且每个所述连接板(130)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板(130)配合连接;所述转动件(110)在转动时能够持续将所述钻头体(200)输送至所述加热空间(15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送装置(5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20)包括:第一安装板(121),所述第一安装板(121)设置于所述连接板(130)远离所述加热部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安装板(121)远离所述连接板(130) 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130)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H1;第二安装板(122),所述第一安装板(121)设置于所述连接板(130)靠近所述加热部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安装板(121)远离所述连接板(130)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130)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H2;其中,所述第一距离H1与所述第二距离H2之间满足:H1≤H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送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珲杨雷陈睿博宋亚南吕红英于忠婷
申请(专利权)人:中机智能装备创新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