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透水路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8620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城市透水路面,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包括路基以及铺设路基上部的透水砖,所述透水砖的截面形状为凸字形,所述透水砖包括下部砖体以及位于下部砖体上部的踩踏体;所述下部砖体的四周边缘分别开设有若干个缺口槽;两拼接透水砖的踩踏体之间形成集水槽;两拼接透水砖之间的缺口槽拼接成漏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透水砖进行设计,使拼接的透水砖路面上不易积水,并且有更加优良的排水能力。力。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透水路面


[0001]本技术涉及路面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城市透水路面。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透水路面是被广泛应用的一种道路结构形式。在人行道等非机动车道以及社区广场等场合,以透水砖拼接形成透水路面,得到了广泛应用。透水砖是以透水混凝土、透水陶瓷等多孔疏松的材料制作,具有良好的渗水性。
[0003]透水砖组成的透水路面主要采用均匀下渗的方式对路面上的水进行排降,当外界环境的单位降水量较大时,在路面容易形成临时积水,路人在行走时,踩踏雨水容易迸溅到身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城市透水路面,通过对透水砖进行设计,使拼接的透水砖路面上不易积水,并且有更加优良的排水能力。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城市透水路面,包括路基以及铺设路基上部的透水砖,所述透水砖的截面形状为凸字形,所述透水砖包括下部砖体以及位于下部砖体上部的踩踏体;所述下部砖体的四周边缘分别开设有若干个缺口槽;两拼接透水砖的踩踏体之间形成集水槽;两拼接透水砖之间的缺口槽拼接成漏水孔。
[000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透水砖拼接形成集水槽,下落至踩踏体上时无法及时下渗的雨水,能够流至透水砖之间形成的集水槽中,从而使踩踏体上部不易产生积水;并且下部砖体边缘开设的缺口槽,拼接形成漏水孔结构,漏水孔对集水槽中的水进行直排,从而能够有效加速路面排水。
[0007]较佳的,所述路基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块石层、砂石层以及黏土层。
[000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路基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块石层、砂石层以及黏土层,不仅能够对铺设的透水砖起到良好的支撑,而且能够使透水砖下渗透的雨水良好的下渗到下部的土壤层中。
[0009]较佳的,所述黏土层内设置有若干个沿路基长度方向设置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上部开设有集水孔;所述排水管的外周壁缠绕有过滤网。
[00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排水管,进而当外界降水量过大,雨水渗透到黏土层中,无法及时下渗,通过在黏土层中设置排水管,进而下渗到黏土层中的雨水能够通过集水孔进入排水管中,由排水管排出当前区域,从而能够加速路面区域的雨水排降。
[0011]较佳的,还包括若干块分布于透水砖中的降水砖,所述降水砖上开设有降水孔,降水砖下部的路基中固定有降水管,所述降水管与降水孔轴向对齐。
[00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降水砖以及降水管,进而能够利用降水管对路面上的水流进行快速排降,进一步加强了路面的排水能力。
[0013]较佳的,所述降水孔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对降水孔进行封闭的降水盖,所述降水盖上开设有供水流通过的盖孔。
[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降水孔处设置降水盖,进而通过降水盖对降水孔进行防护,减少外界的异物进入到降水孔中,对降水孔造成堵塞。
[0015]较佳的,所述降水盖包括定位管以及固定于定位管上端的定位盖板;所述定位管插设于降水孔中,所述降水孔处的降水砖上开设有用于对定位盖板定位的盖槽。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降水孔处开设盖槽,通过将降水盖的定位管插入到降水孔中,使定位盖板容置于盖槽中,从而方便快捷的对降水盖进行安装定位。
[0017]较佳的,所述集水槽的宽度为10毫米至15毫米。
[00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集水槽的宽度设置为10毫米至15毫米,从而不易对路面上行走的行人造成干扰,同时使集水槽具有良好的集水降水能力。
附图说明
[0019]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0020]图1是城市透水路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体现透水砖以及降水砖拼接方式的平面图。
[0022]图3是透水砖剖视图。
[0023]图4是体现排水管的截面示意图。
[0024]图5是体现降水盖与降水砖配合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1、路基;11、块石层;12、砂石层;13、黏土层;2、透水砖;21、下部砖体;22、踩踏体;23、缺口槽;3、集水槽;4、漏水孔;5、排水管;51、集水孔;6、降水砖;61、降水孔;62、盖槽;7、降水管;8、降水盖;81、定位管;82、定位盖板;83、盖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7]实施例:
[0028]一种城市透水路面,参照图1和图2,包括路基1以及铺设路基1上部的透水砖2,路基1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块石层11、砂石层12以及黏土层13。图1中A所示的为地基。块石层11以及砂石层12具有较大的空隙,易于水流下渗,黏土层13易于整形,从而能够良好的对透水砖2进行支撑,方便对透水砖2进行铺设。透水砖2中掺杂有降水砖6,降水砖6与其相邻的透水砖2相互拼接。
[0029]参照图1至图3,透水砖2的截面形状为凸字形,透水砖2包括下部砖体21以及位于下部砖体21上部的踩踏体22。下部砖体21的四周边缘分别开设有若干个缺口槽23;两拼接
透水砖2的踩踏体22之间形成集水槽3;两拼接透水砖2之间的缺口槽23拼接成漏水孔4。拼接形成的集水槽3的宽度为10毫米至15毫米,进而使集水槽3不易对路面上行走的行人造成干扰,同时使集水槽3具有良好的集水降水能力。
[0030]参照图1和图4,黏土层13内设置有若干个沿路基1长度方向设置的排水管5,排水管5的上部开设有集水孔51;排水管5的外周壁缠绕有过滤网,过滤网在图中不在示出。雨水渗透到黏土层13中,无法及时下渗,通过在黏土层13中设置排水管5,进而进而下渗到黏土层13中的雨水能够通过集水孔51进入排水管5中,由排水管5排出当前区域,从而能够加速路面区域的雨水排降。
[0031]参照图1和图5,降水砖6上开设有降水孔61,降水砖6下部的路基1中固定有降水管7,降水管7与降水孔61轴向对齐。降水孔61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对降水孔61进行封闭的降水盖8,降水盖8上开设有供水流通过的盖孔83。通过设置降水管7,路面上的水流能够通过降水孔61进入到降水管7中,降水管7连通至地基的地下水渠中,进而能够利用降水管7对路面积水快速排降。通过在降水孔61处设置降水盖8,进而利用降水盖8对降水孔61进行防护,减少外界的异物进入到降水孔61中。
[0032]参照图5,降水盖8包括定位管81以及固定于定位管81上端的定位盖板82,盖孔83开设于定位盖板82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透水路面,包括路基(1)以及铺设路基(1)上部的透水砖(2),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砖(2)的截面形状为凸字形,所述透水砖(2)包括下部砖体(21)以及位于下部砖体(21)上部的踩踏体(22);所述下部砖体(21)的四周边缘分别开设有若干个缺口槽(23);两拼接透水砖(2)的踩踏体(22)之间形成集水槽(3);两拼接透水砖(2)之间的缺口槽(23)拼接成漏水孔(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透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1)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块石层(11)、砂石层(12)以及黏土层(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城市透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黏土层内设置有若干个沿路基(1)长度方向设置的排水管(5),所述排水管(5)的上部开设有集水孔(51);所述排水管(5)的外周壁缠绕有过滤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透水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文炜孙万友钟山杨定明殷志龙郝良文王先惠沈红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玖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