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汽车固定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固定气罐的支架及具有其的燃料电池汽车,包括:后向支架,其两端固定在汽车的后纵梁上,侧向支架,固定在汽车的前地板横梁和后地板横梁上,并且距离气罐的两端预定距离,侧向支架能够将气罐包裹其中。还包括沿周向设于气罐外侧的周向支架,周向支架固定在侧向支架上。周向支架为半圆形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固定气罐的支架及具有其的燃料电池汽车,能够通过后向支架和侧向支架与车身结构件连接,形成笼式保护结构,并且距离气罐的两端预定距离,在力作用气罐的任一端部时,气罐能够沿着其轴向方向运动,减缓来自侧方的冲击,有效保护气罐。有效保护气罐。有效保护气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固定气罐的支架及具有其的燃料电池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燃料电池汽车支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固定气罐的支架及具有其的燃料电池汽车。
技术介绍
[0002]燃料电池汽车是一种用车载燃料电池装置产生的电力作为动力的燃料电池汽车。车载燃料电池装置所使用的燃料为高纯度氢气或含氢燃料经重整所得到的高含氢重整气,其工作原理是:作为燃料的氢在燃料电池汽车搭载的燃料电池中,与大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化学反应,产生出电能来带动电动机工作,由电动机带动燃料电池汽车中的机械传动结构,从而驱动电动燃料电池汽车前进。
[0003]在氢燃料电池汽车中,作为燃料的氢气被存储在氢罐中,在冲击力较强时,氢罐也难以抵抗,往往就会因为氢气泄漏引起爆炸。特别是在车辆侧碰时,氢罐被固定锁死难以移动,容易造成罐口破裂气体泄漏,引发车辆爆炸。
[0004]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固定气罐的支架及具有其的燃料电池汽车,能够通过后向支架和侧向支架与车身结构件连接,形成笼式保护结构,并且距离气罐的两端预定距离,在力作用于气罐的任一端部时,气罐能够沿着其轴向运动,减缓来自侧方的冲击,有效保护气罐。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固定气罐的支架,包括:后向支架,其两端固定在汽车的后纵梁上,侧向支架,固定在汽车的前地板横梁和后地板横梁上,并且距离气罐的两端预定距离,所述侧向支架能够将所述气罐包裹其中。
[0007]进一步地,还包括沿周向设于气罐外侧的周向支架,所述周向支架固定在所述侧向支架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周向支架为半圆形支架。
[0009]进一步地,所述气罐的一端部设有罐口,所述罐口上安装有阀门,所述阀门上装设有阀门支架。
[0010]进一步地,所述阀门支架包括:基座、支撑柱和护板,所述基座上设有用于与所述阀门连接的安装孔,所述支撑柱连接在所述基座与所述护板之间且与所述基座和所述护板共同限定一用于容纳所述阀门的空间。
[0011]进一步地,所述侧向支架为矩型,具有顺次连接的第一杆部、第二杆部和第三杆部和第四杆部,所述第一杆部和所述第三杆部分别位于所述气罐的两端,所述第二杆部和所述第四杆部分别位于所述气罐的沿轴向两侧,并且所述第二杆部和所述第四杆部分别固定在所述前地板横梁和所述后地板横梁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部和所述第三杆部距离所述气罐的两端部预定距离。
[0013]进一步地,所述周向支架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第二杆部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四杆部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后向支架具有向后凸伸的“几”型的凸出段。
[001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燃料电池汽车,包括上述的用于固定气罐的支架。
[0016]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固定气罐的支架及具有其的燃料电池汽车,能够将阀门支架、阀门、气罐组装成一个总体,在侧面受到冲击时,冲击直接作用在阀门支架上,并在阀门支架的推动下,克服周向支架的摩擦力,横向移动离开变形区域,有效保护阀门和气罐。通过后向支架与两侧的后纵梁固定连接,侧向支架与前地板横梁和后地板横梁连接,形成笼式保护结构,减缓来自多个方位的冲击,能够有效保护气罐。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支架与车辆和气罐的组装状态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支架与气罐的俯视图。
[0019]图3为图2的左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中支架的俯视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中的周向支架与气罐的俯视示意图。
[0022]图6为周向支架与气罐的局部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中的阀门支架与气罐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8为本技术中阀门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0025]元件标号:
[0026]支架100、车辆200、气罐300、后向支架10、侧向支架11、周向支架 12、阀门支架13、凸出段14、第一杆部15、第二杆部16、第三杆部17、第四杆部18、后纵梁20、前地板横梁21、后地板横梁22、左后纵梁23、右后纵梁24、罐口30、阀门31、基座41、支撑柱42、护板43、安装孔44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8]如图1
‑
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固定气罐的支架100,安装在车辆200上,用于固定气罐300,车辆200的内部结构包括:设置在两侧的后纵梁20、固定焊接在后纵梁20上的前地板横梁21和后地板横梁22,支架 100包括:后向支架10、侧向支架11、周向支架12和阀门支架13。
[0029]后向支架10的两端固定在后纵梁20的两侧,并且与气罐300的轴向侧边具有预定距离,侧向支架11为矩形的气罐框架,其长边的两侧分别固定在前地板横梁21和后地板横梁22上,短边分别距离气罐300的两端预定距离。气罐框架将气罐300包裹在其中,能够抵挡外部撞击。气罐300的任一端部设有罐口30,罐口30上安装有阀门31,阀门31上安装有阀门支架13。周向支架1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侧向支架11的两长边上,并且沿周向将气罐300 包裹在其中,能够限制气罐300的上下移动。在外力作用于气罐300的任一端部时,外力能够克服周向支架12和气罐300之间的摩擦力,使气罐300沿着其轴向运动(横向移动),有效保护
阀门31和气罐300。
[0030]后向支架10为不规则的杆状结构,该杆状结构具有向后凸伸的“几”型凸出段14,杆状结构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车辆200的后纵梁23和右后纵梁24上。在气罐300受到后方的撞击力时,后向支架10的凸出段14会先与后方结构接触进行抵抗,达到保护气罐300的效果。
[0031]矩型的侧向支架11具有顺次连接的第一杆部15、第二杆部16、第三杆部17和第四杆部18,第一杆部15和第三杆部17大致呈C型,且第一杆部 15和第三杆部17的中部向上拱起。第一杆部15和第三杆部17的两端分别固位于前地板横梁21和后地板横梁22之间,防止后碰工况下前地板横梁21 和/或后地板横梁22变形过大,挤压气罐300。第一杆部15和第三杆部17分别位于气罐300的两端部,并且距离气罐300的两端部预定距离。第二杆部 16和第四杆部18贴合在气罐300上,分别位于气罐300的沿轴向两侧,并且第二杆部16和第四杆部18分别固定在前地板横梁21和后地板横梁22上。在外力作用于气罐300的任一端部时,气罐300能够沿着其轴向运动(横向移动),有效保护阀门31和气罐300。
[0032]周向支架12为两个半圆形支架,该两个半圆形支架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杆部16和第四杆部18上。周向支架12能抑制气罐300上下跳动,但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固定气罐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向支架(10),其两端固定在汽车的后纵梁(20)上,侧向支架(11),固定在汽车的前地板横梁(21)和后地板横梁(22)上,并且距离气罐的两端预定距离,所述侧向支架(11)能够将所述气罐包裹其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固定气罐的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周向设于气罐外侧的周向支架(12),所述周向支架(12)固定在所述侧向支架(11)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固定气罐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支架(12)为半圆形支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固定气罐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罐的一端部设有罐口(30),所述罐口(30)上安装有阀门(31),所述阀门(31)上装设有阀门支架(13)。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固定气罐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支架(13)包括:基座(41)、支撑柱(42)和护板(43),所述基座(41)上设有用于与所述阀门(31)连接的安装孔(44),所述支撑柱(42)连接在所述基座(41)与所述护板(43)之间且与所述基座(41)和所述护板(43)共同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召阔,郑颢,李伟,范松,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