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装配式钢木梁柱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8050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5: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钢木梁柱连接结构,包括下柱;上柱;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连接在下柱四周的支撑梁;中间连接组件,中间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在下柱上侧的连接支架,连接支架上方排布有四个与支撑梁一一对应的水平连接板,水平连接板与对应的支撑梁连接,上柱与连接支架连接;减振组件,减振组件设置有若干组,支撑梁和下柱外侧之间连接有至少一组减振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方便,外观简洁。外观简洁。外观简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钢木梁柱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
,特别是一种装配式钢木梁柱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木结构建筑被广泛运用于现有结构中。传统的木结构梁柱连接方法中基本都采用榫卯连接(半刚性连接),榫卯的力学性能受木材性能影响明显,如木材的各向异性、横纹受力和顺纹受力吸能等。新时期的木结构建筑开始采用钢木组合连接,能够加强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但是现有的装配式梁柱节点连接中采用刚性连接,在地震或灾害发生时,不利于能量的耗散,构件之间往往发生刚性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梁柱连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5]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钢木梁柱连接结构,其连接方便,结构可靠。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钢木梁柱连接结构,其包括,
[0007]下柱;
[0008]上柱;
[0009]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连接在下柱四周的支撑梁;
[0010]中间连接组件,所述中间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在下柱上侧的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上方排布有四个与支撑梁一一对应的水平连接板,所述水平连接板与对应的支撑梁连接,所述上柱与连接支架连接;
[0011]减振组件,所述减振组件设置有若干组,所述支撑梁和下柱外侧之间连接有至少一组减振组件。
[0012]作为本技术所述装配式钢木梁柱连接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支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侧固定有连接件,所述上柱朝下的一端开有与连接件形状相同的插槽,所述上柱经插槽插接在连接件上,上柱的底部抵触在底板上侧。
[0013]作为本技术所述装配式钢木梁柱连接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水平连接板的下侧连接有两个竖直连接板,所述两个竖直连接板分别贴合在支撑梁的两侧,竖直连接板与支撑梁连接。
[0014]作为本技术所述装配式钢木梁柱连接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水平连接板上侧排布有四个与水平连接板一一对应的固定板,所述水平连接板固定在固定板上
部朝外的一侧,竖直连接板的里侧固定在固定板上。
[0015]作为本技术所述装配式钢木梁柱连接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柱上开有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的方便与支撑梁连接的第一预留孔,所述第一预留孔在前后方向上贯穿上柱。
[0016]作为本技术所述装配式钢木梁柱连接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柱前后两侧的水平连接板上侧均固定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预紧块,所述第一预紧块上开有能与对应的第一预留孔同轴心的第一预紧孔,所述上柱的底部贴合在底板上侧时,第一预紧孔与对应的第一预留孔同轴心。
[0017]作为本技术所述装配式钢木梁柱连接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柱上开有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的方便与支撑梁连接的第二预留孔,所述第二预留孔在左右方向上贯穿上柱,所述第二预留孔和第一预留孔在高度方向上错开设置。
[0018]作为本技术所述装配式钢木梁柱连接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柱左右两侧的水平连接板上侧均固定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预紧块,所述第二预紧块上开有第二预紧孔,所述第二预紧孔与对应的第二预留孔同轴心。
[0019]作为本技术所述装配式钢木梁柱连接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减振组件包括固定在支撑梁相对下柱设置一侧的第一固定柱和固定在下柱外侧的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之间连接有减振弹簧。
[0020]作为本技术所述装配式钢木梁柱连接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梁和下柱外侧之间连接有两组减振组件,所述两组减振组件关于支撑梁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对称设置。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梁柱之间的连接节点采用隐藏式的连接,把连接件嵌入木柱和木梁中,外部没有多余的外挂连接,外观简洁;连接件保证了结构的整体性能和受力性能,上柱和下柱之间连接方便,预紧块与上柱之间采用预应力钢筋连接,预应力钢筋和减振组件可以减少地震下的刚性冲击,延缓建筑结构中梁柱关键节点位置的破坏;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爆炸结构图。
[0025]图3为本技术中支撑组件、中间连接组件和下柱连接在一起的立体结构图一。
[0026]图4为本技术中中间连接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0027]图5为本技术中上柱的立体结构图。
[0028]图6为本技术中支撑组件、中间连接组件和下柱连接在一起的立体结构图一。
[0029]图7为本技术中减振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0030]图中,100上柱,101第一预留孔,102第二预留孔,103插槽,200支撑组件,201支撑梁,300中间连接组件,301第一预紧块,301a第一预紧孔,302第二预紧块,302a第二预紧孔,
303连接支架,303a底板,303b连接件,304水平连接板,305固定板,306竖直连接板,400下柱,500减振组件,501第二固定柱,502弹簧,503第一固定柱,600预应力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3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3]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34]实施例1
[0035]参照图1~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钢木梁柱连接结构,其拆装方便,外观简洁。
[0036]一种装配式钢木梁柱连接结构,其包括下柱400、上柱100和支撑组件200,所述支撑组件200包括连接在下柱400四周的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钢木梁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柱(400);上柱(100);支撑组件(200),所述支撑组件(200)包括连接在下柱(400)四周的支撑梁(201);中间连接组件(300),所述中间连接组件(300)包括连接在下柱(400)上侧的连接支架(303),所述连接支架(303)上方排布有四个与支撑梁(201)一一对应的水平连接板(304),所述水平连接板(304)与对应的支撑梁(201)连接,所述上柱(100)与连接支架(303)连接;减振组件(500),所述减振组件(500)设置有若干组,所述支撑梁(201)和下柱(400)外侧之间连接有至少一组减振组件(50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木梁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303)包括底板(303a),所述底板(303a)上侧固定有连接件(303b),所述上柱(100)朝下的一端开有与连接件(303b)形状相同的插槽(103),所述上柱(100)经插槽(103)插接在连接件(303b)上,上柱(100)的底部抵触在底板(303a)上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钢木梁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连接板(304)的下侧连接有两个竖直连接板(306),所述两个竖直连接板(306)分别贴合在支撑梁(201)的两侧,竖直连接板(306)与支撑梁(201)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钢木梁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连接板(304)上侧排布有四个与水平连接板(304)一一对应的固定板(305),所述水平连接板(304)固定在固定板(305)上部朝外的一侧,竖直连接板(306)的里侧固定在固定板(305)上。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钢木梁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柱(100)上开有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的方便与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新兴刘雁王安涟陈菁王昌远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