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钻式等强锚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7905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钻式等强锚杆,包括:第一杆体,作为该装置的承载基础,所述第一杆体上连接有六角螺母,所述六角螺母一侧设置有摩擦垫,所述托盘连接在第一杆体上;支撑筒,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杆体一端,所述支撑筒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内螺纹管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该自钻式等强锚杆,通过旋转螺纹杆,使内螺纹管沿着支撑筒向外移动,从而推动第二杆体,进而便于调节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之间的间距,通过将防护套内侧的插槽与插杆对接,进而将防护套固定在托盘外侧,从而便于对托盘外侧进行防护,通过两侧的第一环形板卡入两侧的环形槽,进而将摩擦垫两侧与六角螺母和球头垫圈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钻式等强锚杆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工程
,具体为一种自钻式等强锚杆。

技术介绍

[0002]自钻式等强锚杆施工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锚固工艺,适用于各种复杂地质条件和施工现场环境。自钻式等强锚杆施工工艺简单、施工效率高、锚固效果好,现有的自钻式等强锚杆在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缺陷,就比如;
[0003]如公开号CN2674096的一种高强度等强锚杆,该锚杆由锚固杆、套管及活节锚杆三部分组成,该锚杆有一个带有可装入井壁的锚固杆,其一端为高齿牙,大螺距的锚固端螺纹,另一端为连接端螺纹;另有一个活节锚杆一端为连接端螺纹,另一端为使用端螺纹;连接端螺纹分别通过连接套管与锚固锚杆进行固定连接,使锚固锚杆与活节锚杆成为一个整体,该锚杆不仅强度大,并且还可方便的回收,经济性好,安全性也好;
[0004]这种现有技术方案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0005]1.不便于调节两组杆体之间的间距;
[0006]2.不便于对托盘边缘进行防护;
[0007]3.不便于密封间隙;
[0008]所以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钻式等强锚杆,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自钻式等强锚杆不便于调节两组杆体之间的间距,且不便于对托盘边缘进行防护,并且不便于密封间隙的问题。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钻式等强锚杆,包括:
[0011]第一杆体,作为该装置的承载基础,所述第一杆体上连接有六角螺母,所述六角螺母一侧设置有摩擦垫,所述摩擦垫一侧设置有球头垫圈,所述球头垫圈一侧设置有托盘,所述托盘连接在第一杆体上;
[0012]支撑筒,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杆体一端,所述支撑筒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内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下方固定连接有内螺纹管,所述内螺纹管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杆体,所述内螺纹管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
[0013]优选的,所述螺纹杆包括:
[0014]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在所述螺纹杆一端,所述第一转轴一端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固定连接在支撑筒内,所述第一转轴上嵌设连接有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上方啮合连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上方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转动连接在支撑筒内壁上,通过旋转螺纹杆,使内螺纹管沿着支撑筒向外移动,从而推动第二杆体,进而便于调节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之间的间距。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的直径相等,且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的直径均
大于支撑筒的直径,并且内螺纹管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二杆体固定连接,使支撑筒能够穿过第二杆体所形成的的孔径。
[0016]优选的,所述托盘包括:
[0017]凹槽,开设在所述托盘上方,所述凹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内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一端卡合连接在插槽内,所述插槽开设在防护套内,所述防护套连接在托盘外侧,所述第二轴承上固定连接有扭簧,所述扭簧一端固定连接在插杆上,通过将防护套内侧的插槽与插杆对接,进而将防护套固定在托盘外侧,从而便于对托盘外侧进行防护。
[0018]优选的,所述插杆和插槽的横截面形状均为T形,且插杆端部长度与插槽内腔直径相等,使插杆插入插槽之后,能够旋转复位。
[0019]优选的,所述摩擦垫包括:
[0020]第一环形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摩擦垫一侧,所述第一环形板卡合连接在环形槽内,所述环形槽开设在六角螺母一侧,所述第一环形板关于摩擦垫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两组,且球头垫圈一侧同样设置有环形槽,通过两侧的第一环形板卡入两侧的环形槽,进而将摩擦垫两侧与六角螺母和球头垫圈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自钻式等强锚杆,通过旋转螺纹杆,使内螺纹管沿着支撑筒向外移动,从而推动第二杆体,进而便于调节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之间的间距,通过将防护套内侧的插槽与插杆对接,进而将防护套固定在托盘外侧,从而便于对托盘外侧进行防护,通过两侧的第一环形板卡入两侧的环形槽,进而将摩擦垫两侧与六角螺母和球头垫圈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
[0022]1.首先,旋转把手,把手带动主动锥齿轮转动,主动锥齿轮带动从动锥齿轮转动,从动锥齿轮在转动的同时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一轴承带动螺纹杆转动,而螺纹杆在转动的同时,内螺纹管通过外侧的滑轨和滑板不会跟随螺纹杆的转动而转动,而是沿着支撑筒内壁向外移动,进而推动第二杆体,从而便于调节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之间的间距;
[0023]2.通过第二轴承旋转插杆,使插杆能够插入插槽,然后拉伸防护套,使防护套变形,并能够卡在托盘,当防护套卡在托盘上时,防护套恢复原状,同时插杆插入插槽,在扭簧的作用下,插杆在插槽内自动旋转复位,抵在插槽处,进而将防护套固定在托盘边缘,继而便于对托盘进行防护;
[0024]3.首先,将托盘、球头垫圈、摩擦垫和六角螺母依次旋入第一杆体上,在旋转的过程中,摩擦垫一侧的第一环形板卡入球头垫圈一侧的环形槽,将摩擦垫一侧与球头垫圈之间的缝隙密封,然后旋入六角螺母,使六角螺母一侧的环形槽卡在摩擦垫另一侧的第一环形板上,进而将摩擦垫与六角螺母之间的缝隙密封,从而便于密封间隙。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防护套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A部结构放大图。
[0028]图中:1、第一杆体;2、六角螺母;3、摩擦垫;4、球头垫圈;5、托盘;6、支撑筒;7、滑轨;8、滑板;9、内螺纹管;10、第二杆体;11、螺纹杆;12、第一转轴;13、第一轴承;14、从动锥齿轮;15、主动锥齿轮;16、把手;17、凹槽;18、第二轴承;19、插杆;20、插槽;21、防护套;22、
扭簧;23、第一环形板;24、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钻式等强锚杆,包括:第一杆体1,作为该装置的承载基础,第一杆体1上连接有六角螺母2,六角螺母2一侧设置有摩擦垫3,摩擦垫3一侧设置有球头垫圈4,球头垫圈4一侧设置有托盘5,托盘5连接在第一杆体1上,支撑筒6,固定连接在第一杆体1一端,支撑筒6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滑轨7,滑轨7内滑动连接有滑板8,滑板8下方固定连接有内螺纹管9,内螺纹管9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杆体10,内螺纹管9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1。
[0031]螺纹杆11包括:第一转轴12,固定连接在螺纹杆11一端,第一转轴12一端连接有第一轴承13,第一轴承13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钻式等强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杆体(1),所述第一杆体(1)上连接有六角螺母(2),所述六角螺母(2)一侧设置有摩擦垫(3),所述摩擦垫(3)一侧设置有球头垫圈(4),所述球头垫圈(4)一侧设置有托盘(5),所述托盘(5)连接在第一杆体(1)上;支撑筒(6),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杆体(1)一端,所述支撑筒(6)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滑轨(7),所述滑轨(7)内滑动连接有滑板(8),所述滑板(8)下方固定连接有内螺纹管(9),所述内螺纹管(9)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杆体(10),所述内螺纹管(9)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钻式等强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11)包括:第一转轴(12),固定连接在所述螺纹杆(11)一端,所述第一转轴(12)一端连接有第一轴承(13),所述第一轴承(13)固定连接在支撑筒(6)内,所述第一转轴(12)上嵌设连接有从动锥齿轮(14),所述从动锥齿轮(14)上方啮合连接有主动锥齿轮(15),所述主动锥齿轮(15)上方固定连接有把手(16),所述把手(16)转动连接在支撑筒(6)内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钻式等强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10)的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强尹义军吴秀亮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焱鑫矿用材料加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