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腔尿动力学测压导管,该导管包括内管、套设于内管外的外管、位于内管和外管之间的环形空腔、与内管第一端连接的转接头、与转接头连接的注水管和测压管、设置于外管第一端并与该外管连通的注气管、设置于外管第二端与该外管连通的气囊,该外管第一端端部与内管第一端端部外壁面密封固定连接,该外管第二端端部与内管第二端端部外壁面密封固定连接,该转接头第二端设有可插入至内管内并与该内管密封连接的第一连接嘴,该转接头第一端设有可插入至注水管内并与注水管密封连接的第二连接嘴、以及可插入至测压管内并与该测压管密封连接的第三连接嘴,该转接头内设有连通该第一连接嘴、第二连接嘴和第三连接嘴的连通腔。嘴的连通腔。嘴的连通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腔尿动力学测压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腔尿动力学测压导管。
技术介绍
[0002]尿动力学是根据流体力学原理,采用电生理学方法及传感器技术,来研究贮尿和排尿的生理过程及其功能障碍。依检查方法分为上尿路尿动力学及下尿路尿动力学。其中下尿路尿动力学检查技术已较为成熟,成为泌尿外科临床工作之常规检查项目,内容包括自由尿流率测定、膀胱压力容积测定术(CMG)、排尿期压力流率测定术(P
‑
Q图)、尿道压力分布测定术(UPP)、排尿性尿道压力分布测定术(MUPP)、漏尿点压力测定术(LPP)、外括约肌电流图测定术(EMG)、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术、各种同步多道程测定术、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术及动态尿动力学测定术(Holter)等。通过上述检查,结合临床所见,对膀胱尿道及其有关神经支配提供功能及形态相结合的综合判断及处理意见。
[0003]在对膀胱测压过程中,由于目前所用膀胱测压管缺乏妥善固定装置,一旦膀胱收缩,压力增加,很容易造成膀胱测压管向外滑出的情况,从而导致检测失败,浪费大量时间并增加受试者的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双腔尿动力学测压导管。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双腔尿动力学测压导管,该导管包括内管、套设于该内管外的外管、位于该内管和外管之间的环形空腔、与该内管第一端连接的转接头、与该转接头连接的注水管和测压管、设置于该外管第一端并与该外管连通的注气管、设置于该外管第二端与该外管连通的气囊,该外管第一端端部与该内管第一端端部外壁面密封固定连接,该外管第二端端部与该内管第二端端部外壁面密封固定连接,该转接头第二端设有可插入至该内管内并与该内管密封连接的第一连接嘴,该转接头第一端设有可插入至该注水管内并与该注水管密封连接的第二连接嘴、以及可插入至该测压管内并与该测压管密封连接的第三连接嘴,该转接头内设有连通该第一连接嘴、第二连接嘴和第三连接嘴的连通腔,该注气管上设有可密封盖住该注气管开口端的第一密封盖,该注水管上设有可密封盖住该注水管开口端的第二密封盖,该测压管上设有可密封盖住该测压管开口端的第三密封盖。
[0006]在本技术所述的双腔尿动力学测压导管中,该外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该气囊固定连接于该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并与该第一管体连通,该注气管设置于该第一管体上并与该第一管体连通,该第一管体第一端与该内管第一端密封固定连接,该第一管体第二端与该气囊第一端连接并连通,该第二管体与该内管第二端密封固定连接并与该气囊第二端连接。
[0007]在本技术所述的双腔尿动力学测压导管中,该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气囊由塑料或橡胶材料一体成型形成。
[0008]在本技术所述的双腔尿动力学测压导管中,该第一密封盖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于该注气管上,该第二密封盖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于该注水管上,该第三密封盖通过第三连接件连接于该测压管上。
[0009]在本技术所述的双腔尿动力学测压导管中,该连通腔为“Y”形连通腔,该“Y”形连通腔的第一腔体与第一连接嘴连通,该“Y”形连通腔的第二腔体与第二连接嘴连通,该“Y”形连通腔的第三腔体与第三连接嘴连通。
[0010]实施本技术的双腔尿动力学测压导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本技术的双腔尿动力学测压导管时,可将内管和外管同时插入至尿道内,通过注气管向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环形空腔内注入气体,气体沿环形空腔进入气囊内,对气囊充气使得气囊膨胀变大,再向外轻拉导管至由阻力感,即证明导管置入到位,使用第一密封盖密盖住注气管。将第三密封盖封盖住测压管,打开第二密封盖,并通过注水管向内管内注入生理盐水,在注液完成之后,使用第二密封盖封盖住注水管,将第三密封盖打开,将测压管与测压装置连接,即可进行尿动力检测。在结束检测后,打开注气管,将气囊内的气体抽出,即可将导管从尿道取出。本申请中,通过设置内管和外管双层管体,在内管中形成可供液体流通的液体通道,在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可供气体流通的气体通道,使得而在相互配合但互不干扰,提高了检测效率和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1]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2]图1是本技术双腔尿动力学测压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14]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双腔尿动力学测压导管第一实施例中,该导管1包括内管2、套设于该内管2外的外管3、位于该内管2和外管3之间的环形空腔4、与该内管2第一端连接的转接头5、与该转接头5连接的注水管6和测压管7、设置于该外管3第一端并与该外管3连通的注气管8、设置于该外管3第二端与该外管3连通的气囊9,该外管3第一端端部与该内管2第一端端部外壁面密封固定连接,该外管3第二端端部与该内管2第二端端部外壁面密封固定连接,该转接头5第二端设有可插入至该内管2内并与该内管2密封连接的第一连接嘴10,该转接头5第一端设有可插入至该注水管6内并与该注水管6密封连接的第二连接嘴11、以及可插入至该测压管7内并与该测压管7密封连接的第三连接嘴12,该转接头5内设有连通该第一连接嘴10、第二连接嘴11和第三连接嘴12的连通腔14,该注气管8上设有可密封盖住该注气管8开口端的第一密封盖15,该注水管6上设有可密封盖住该注水管6开口端的第二密封盖16,该测压管7上设有可密封盖住该测压管7开口端的第三密封盖17。
[0015]使用本技术的双腔尿动力学测压导管1时,可将内管2和外管3同时插入至尿道内,通过注气管8向内管2与外管3之间的环形空腔4内注入气体,气体沿环形空腔4进入气囊9内,对气囊9充气使得气囊9膨胀变大,再向外轻拉导管1至由阻力感,即证明导管1置入到位,使用第一密封盖15密盖住注气管8。将第三密封盖17封盖住测压管7,打开第二密封盖
16,并通过注水管6向内管2内注入生理盐水,在注液完成之后,使用第二密封盖16封盖住注水管6,将第三密封盖17打开,将测压管7与测压装置连接,即可进行尿动力检测。在结束检测后,打开注气管8,将气囊9内的气体抽出,即可将导管1从尿道取出。本申请中,通过设置内管2和外管3双层管体,在内管2中形成可供液体流通的液体通道,在内管2和外管3之间形成可供气体流通的气体通道,使得而在相互配合但互不干扰,提高了检测效率和便捷性。
[0016]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外管3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该气囊9固定连接于该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并与该第一管体连通,该注气管8设置于该第一管体上并与该第一管体连通,该第一管体第一端与该内管2第一端密封固定连接,该第一管体第二端与该气囊9第一端连接并连通,该第二管体与该内管2第二端密封固定连接并与该气囊9第二端连接。
[0017]优选的,该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气囊9由塑料或橡胶材料一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腔尿动力学测压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包括内管、套设于所述内管外的外管、位于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的环形空腔、与所述内管第一端连接的转接头、与所述转接头连接的注水管和测压管、设置于所述外管第一端并与所述外管连通的注气管、设置于所述外管第二端与所述外管连通的气囊,所述外管第一端端部与所述内管第一端端部外壁面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外管第二端端部与所述内管第二端端部外壁面密封固定连接,所述转接头第二端设有可插入至所述内管内并与所述内管密封连接的第一连接嘴,所述转接头第一端设有可插入至所述注水管内并与所述注水管密封连接的第二连接嘴、以及可插入至所述测压管内并与所述测压管密封连接的第三连接嘴,所述转接头内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嘴、第二连接嘴和第三连接嘴的连通腔,所述注气管上设有可密封盖住所述注气管开口端的第一密封盖,所述注水管上设有可密封盖住所述注水管开口端的第二密封盖,所述测压管上设有可密封盖住所述测压管开口端的第三密封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尿动力学测压导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揭明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大凡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