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机舱侧加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7333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机舱侧加强结构,包括机舱侧加强板本体,所述机舱侧加强板本体的截面为U字形;所述机舱侧加强板本体包括机舱侧加强板前段,与机舱侧加强板前段连接的机舱侧加强板后段;所述机舱侧加强板前段至机舱侧加强板后段的截面面积递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机舱侧加强板前段至机舱侧加强板后段的截面面积设置为递增,从而有利于力的传递和吸收;且机舱侧加强板后段设计为大截面,使得车辆在正碰、侧碰时,该处具有更好的强度、刚度,有利于对乘员进行保护,避免溃缩量过大导致正副驾乘员受伤。致正副驾乘员受伤。致正副驾乘员受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机舱侧加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机舱侧加强结构,属于汽车


技术介绍

[0002]车辆前机舱侧加强板总成作为连接侧围与车架的一个重要结构,用于保证车辆前机舱的强度。因此在设计车辆前机舱侧加强板时,对其强度和刚度的要求非常高。
[0003]现有的车辆前机舱侧加强结构多为冲压成型的一体式结构,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前机舱的加强需求。但目前的一体式前机舱侧加强结构存在设计较短、腔体较小的问题,只对机舱侧板起单独加强,未考虑车辆偏置碰撞时对车身的影响,因此当车辆产生偏置碰撞后,由于前机舱侧加强结构的强度不够,会造成车辆前机舱出现开裂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是提供一种车辆机舱侧加强结构,解决了现有前机舱侧板本体的在车身偏置碰撞时强度不够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机舱侧加强结构,包括机舱侧加强板本体,所述机舱侧加强板本体的截面为U字形;所述机舱侧加强板本体包括机舱侧加强板前段,与机舱侧加强板前段连接的机舱侧加强板后段;所述机舱侧加强板前段至机舱侧加强板后段的截面面积递增。
[0006]优选地,所述机舱侧加强板前段与机舱侧加强板后段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支架;所述机舱侧加强板前段上连接有第二安装支架;所述机舱侧加强板本体与前机舱封板分总成焊接后,所述机舱侧加强板本体、连接支架、第二安装支架以及前机舱封板分总成形成封闭腔体,有利于提升整体刚度和强度。连接支架用于加强机舱侧加强板本体的刚度,以及机舱侧加强板本体与前机舱封板分总成的连接强度。
[0007]优选地,所述机舱侧加强板前段与机舱侧加强板后段分别连接有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均为翼子板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安装点,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上设置有第二安装点;所述机舱侧加强板前段上的第一安装点和第二安装点,与机舱侧加强板后段上的第一安装点共同构成翼子板Z向安装点。将翼子板Z向安装点全部集成在机舱侧加强板本体上,可缩短尺寸链,从而提高翼子板Z向安装点的尺寸精度,有利于翼子板与前罩板间隙、面差调整,提升外观品质。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均为“7”字形。
[0009]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支架设置有第四翻边,所述第四翻边用于连接第二安装支架与机舱侧加强板前段。
[0010]优选地,所述连接支架设置有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分别与机舱侧加强板本体的两个U型臂连接,所述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反向设置。
[0011]优选地,所述连接支架的中心设置有减重孔。
[0012]优选地,所述机舱侧加强板前段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
筋和第四加强筋。机舱侧加强板前段处增加多个加强筋,使得车辆在正碰以及偏置碰撞时具备吸能效果,有利于行人保护。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均布于机舱侧加强板前段上。
[0014]本技术通过将机舱侧加强板前段至机舱侧加强板后段的截面面积设置为递增,从而有利于力的传递和吸收;且机舱侧加强板后段设计为大截面,使得车辆在正碰、侧碰时,该处具有更好的强度、刚度,有利于对乘员进行保护,避免溃缩量过大导致正副驾乘员受伤。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辆机舱侧加强结构的轴测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辆机舱侧加强结构的外部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辆机舱侧加强结构的内部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中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中第二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1

机舱侧加强板本体, 101

机舱侧加强板前段, 1011

第一加强筋,1012

第二加强筋,1013

第三加强筋,1014

第四加强筋,102

机舱侧加强板后段,2

第一安装支架,201

第一安装点, 3

连接支架, 301

第一翻边,302

第二翻边,303

第三翻边,304

减重孔,4

第二安装支架,401

第二安装点,402

第四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实质,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阐述。
[0022]本技术适用于车辆的前机舱加强,具体涉及一种车辆机舱侧加强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机舱侧加强板本体1,与机舱侧加强板本体1连接的翼子板安装支架。
[0023]机舱侧加强板本体1的截面为U字形。所述机舱侧加强板本体1包括机舱侧加强板前段101,与机舱侧加强板前段101连接的机舱侧加强板后段102。所述机舱侧加强板前段101至机舱侧加强板后段102的截面面积递增,有利于力的传递和吸收。机舱侧加强板后段102设计为大截面,使得车辆在正碰、侧碰时,该处具有更好的强度、刚度,有利于对乘员进行保护,避免溃缩量过大导致正副驾乘员受伤。
[0024]所述机舱侧加强板前段101与机舱侧加强板后段102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支架3。所述连接支架3用于加强机舱侧加强板本体1的刚度,以及机舱侧加强板本体1与前机舱封板分总成的连接强度。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支架3设置有第一翻边301、第二翻边302和第三翻边303。所述第一翻边301和第二翻边302分别与机舱侧加强板本体1的两个U型臂连接,所述第一翻边301和第二翻边302反向设置。连接支架3的中心设置有减重孔304。
[0025]机舱侧加强板前段10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011,第二加强筋1012,第三加强筋1013和第四加强筋1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所述第一加强筋1011,第二加强筋1012,第三加强筋1013和第四加强筋1014均布于机舱侧加强板前段101上,所述第三加强筋1013位于第一安装支架2处。机舱侧加强板前段101处增加多个加强筋,使得车辆在正碰以
及偏置碰撞时具备吸能效果,有利于行人保护。
[0026]所述翼子板安装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支架2和第二安装支架4,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点201,所述第二安装支架4上设置有第二安装点401。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第二安装支架4均为“7”字形。所述机舱侧加强板前段101与机舱侧加强板后段102分别连接有第一安装支架2;所述机舱侧加强板前段101上还连接有第二安装支架4。当机舱侧加强板本体1与前机舱封板分总成焊接后,机舱侧加强板本体1、连接支架3、第二安装支架4以及前机舱封板分总成可形成封闭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机舱侧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舱侧加强板本体(1),所述机舱侧加强板本体(1)的截面为U字形;所述机舱侧加强板本体(1)包括机舱侧加强板前段(101),与机舱侧加强板前段(101)连接的机舱侧加强板后段(102);所述机舱侧加强板前段(101)至机舱侧加强板后段(102)的截面面积递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辆机舱侧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侧加强板前段(101)与机舱侧加强板后段(102)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支架(3);所述机舱侧加强板前段(101)上连接有第二安装支架(4);所述机舱侧加强板本体(1)与前机舱封板分总成焊接后,所述机舱侧加强板本体(1)、连接支架(3)、第二安装支架(4)以及前机舱封板分总成形成封闭腔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车辆机舱侧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侧加强板前段(101)与机舱侧加强板后段(102)分别连接有第一安装支架(2);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和第二安装支架(4)均为翼子板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点(201),所述第二安装支架(4)上设置有第二安装点(401);所述机舱侧加强板前段(101)上的第一安装点(201)和第二安装点(401),与机舱侧加强板后段(102)上的第一安装点(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杨狄武飞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