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长行程细长液压油缸缸底结构,包括连接外壳,连接外壳的内腔卡接有油缸外壳,油缸外壳的内腔中固定连接有卡杆,卡杆的内腔卡接有密封垫,油缸底壳的内腔开设有第一螺孔,连接外壳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螺孔,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的内腔螺纹连接有紧定螺钉,通过设置的卡杆与密封垫,密封垫卡接于卡杆的内腔中,连接方式简单方便,且密封垫能够对油缸外壳密封,增强了连接处的密封性,防止液压油缸漏油的现象,提高液压油缸的安全性与使用寿命,通过设置的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的位置对应,再通过紧定螺钉固定,从而将油缸外壳与油缸底壳相连接,采用螺钉连接的方式避免焊接方式出现生锈不稳定的现象。定的现象。定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行程细长液压油缸缸底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液压油缸结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长行程细长液压油缸缸底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液压油缸是一种压力光整加工,是利用金属在常温状态的冷塑性特点,同时滚压工具对工件表面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工件表层金属产生塑性流动,填入到原始残留的低凹波谷中,而达到工件表面粗糙值降低,由于被滚压的表层金属塑性变形,使表层组织冷硬化和晶粒变细,形成致密的纤维状,并形成残余应力层,硬度和强度提高,从而改善了工件表面的耐磨性、耐蚀性和配合性。
[0003]然而,传统的液压油缸缸底与连接外壳之间多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焊接的稳定性较差,且长时间后焊接处易生锈容易脱落,进而造成液压油缸漏油脱落的现象,使得液压油缸容易损坏,影响液压油缸的使用效率与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长行程细长液压油缸缸底结构,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增强了油缸底壳与油缸外壳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且油缸底壳能够对油缸外壳进行密封,防止液压油缸漏油的现象。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长行程细长液压油缸缸底结构,包括连接外壳,所述连接外壳的内腔卡接有油缸外壳,所述油缸外壳的内腔设有定子,所述定子的外端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贯穿所述连接外壳延伸至外部,且所述转轴的外端套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外壳的一侧,且所述油缸外壳的内腔中固定连接有卡杆,所述卡杆有两个,两个所述卡杆关于所述油缸外壳的内腔对称,所述卡杆的内腔卡接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油缸底壳,所述油缸底壳的内腔开设有第一螺孔,且所述连接外壳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位置对应,且所述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的内腔螺纹连接有紧定螺钉。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均开设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成矩形设于所述油缸底壳的外端,且所述密封垫的尺寸小于所述油缸外壳的尺寸。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油缸外壳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卡柱,所述卡柱与所述油缸外壳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且所述连接外壳的外端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柱与所述卡槽之间滑动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柱设有四个,四个所述卡柱成矩形设于所述油缸外壳的外端,且所述卡槽设有四个,四个所述卡槽成矩形设于所述连接外壳的外端,且所述卡柱与所述卡槽位置对应。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柱成圆柱形,且所述连接柱的内
腔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端半径与所述连接柱的内腔半径相同,且所述转轴套接于所述轴承的内腔中。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油缸外壳的一侧截面为矩形,且所述油缸外壳的内腔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设有四个,四个所述连接孔成矩形设于所述油缸外壳的四周。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外壳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散热孔等距离设于所述连接外壳的外端。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3]1、通过设置的卡杆与密封垫,密封垫卡接于卡杆的内腔中,连接方式简单方便,且密封垫能够对油缸外壳进行密封,增强了连接处的密封性,防止液压油缸漏油的现象,从而提高液压油缸的安全性与使用寿命,通过设置的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的位置对应,再通过紧定螺钉进行固定,从而将油缸外壳与油缸底壳相连接,采用螺钉连接的方式避免传统焊接方式出现生锈不稳定的现象。
[0014]2、通过设置的轴承,轴承增强了转轴转动的流畅性。防止转轴与连接外壳卡涩的现象,通过设置的卡柱与卡槽,卡柱卡接于卡槽的内腔中,进而便于油缸外壳与连接外壳之间相连接,通过设置的散热孔,散热孔增强了液压油缸的散热性,防止液压油缸温度过高,造成液压油缸损坏。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油缸外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连接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油缸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连接外壳;2、油缸外壳;3、定子;4、转轴;5、连接柱;6、卡杆;7、密封垫;8、油缸底壳;9、第一螺孔;10、第二螺孔;11、紧定螺钉;12、卡柱;13、复位弹簧;14、卡槽;15、轴承;16、连接孔;17、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1]实施例:
[0022]如图1
‑
4,本技术提供一种长行程细长液压油缸缸底结构,包括连接外壳1,连接外壳1的内腔卡接有油缸外壳2,油缸外壳2的内腔设有定子3,定子3的外端转动连接有转轴4,转轴4贯穿连接外壳1延伸至外部,且转轴4的外端套接有连接柱5,连接柱5固定连接于连接外壳1的一侧,且油缸外壳2的内腔中固定连接有卡杆6,卡杆6有两个,两个卡杆6关于
油缸外壳2的内腔对称,卡杆6的内腔卡接有密封垫7,密封垫7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油缸底壳8,油缸底壳8的内腔开设有第一螺孔9,且连接外壳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螺孔10,第一螺孔9与第二螺孔10位置对应,且第一螺孔9与第二螺孔10的内腔螺纹连接有紧定螺钉11;
[0023]将定子3放入到油缸外壳2的内腔中,使得定子3外端的转轴4穿过连接外壳1固定的连接柱5中延伸至外部,再将油缸底壳8插接于连接外壳1的一侧,使得油缸底壳8一侧连接的密封垫7与油缸外壳2内腔的卡杆6相卡合,再使用紧定螺钉11螺纹连接于第一螺孔9与第二螺孔10的内腔中,从而将油缸底壳8与连接外壳1箱连接,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代替传统焊接的方式,稳定性较强,防止焊接处因生锈造成油缸底壳8脱落的现象,从而提高液压油缸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0024]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螺孔9与第二螺孔10均开设有四个,四个第一螺孔9与第二螺孔10成矩形设于油缸底壳8的外端,且密封垫7的尺寸小于油缸外壳2的尺寸;
[0025]密封垫7的尺寸小于油缸外壳2的尺寸,从而增强了油缸底壳8与连接外壳1之间连接的密封性,防止液压油缸漏油的现象。
[0026]在其他实施例中,油缸外壳2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卡柱12,卡柱12与油缸外壳2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3,且连接外壳1的外端开设有卡槽14,卡柱12与卡槽14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行程细长液压油缸缸底结构,包括连接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外壳(1)的内腔卡接有油缸外壳(2),所述油缸外壳(2)的内腔设有定子(3),所述定子(3)的外端转动连接有转轴(4),所述转轴(4)贯穿所述连接外壳(1)延伸至外部,且所述转轴(4)的外端套接有连接柱(5),所述连接柱(5)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外壳(1)的一侧,且所述油缸外壳(2)的内腔中固定连接有卡杆(6),所述卡杆(6)有两个,两个所述卡杆(6)关于所述油缸外壳(2)的内腔对称,所述卡杆(6)的内腔卡接有密封垫(7),所述密封垫(7)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油缸底壳(8),所述油缸底壳(8)的内腔开设有第一螺孔(9),且所述连接外壳(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螺孔(10),所述第一螺孔(9)与第二螺孔(10)位置对应,且所述第一螺孔(9)与第二螺孔(10)的内腔螺纹连接有紧定螺钉(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行程细长液压油缸缸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孔(9)与第二螺孔(10)均开设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一螺孔(9)与第二螺孔(10)成矩形设于所述油缸底壳(8)的外端,且所述密封垫(7)的尺寸小于所述油缸外壳(2)的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行程细长液压油缸缸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外壳(2)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卡柱(12),所述卡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芹,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光瑞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