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式端子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72561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组装式端子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盖体,后盖体位于前壳体的背面,前壳体的前表面分别设有第一插口、第二插口和第三插口,前壳体的侧表面设有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第一导向槽内设有第一斜块,第二导向槽内设有第二斜块,后盖体的背面设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块置于第一导向槽内,第二限位块置于第二导向槽内,第一斜块卡于第一限位块上,第二斜块卡于第二限位块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后盖体与前壳体之间通过第一限位块置于第一导向槽内,第二限位块置于第二导向槽内,实施能快速安装和拆卸;另外,不再预留螺钉安装,释放更多分隔空间,便于端子安装和提升绝缘效果。便于端子安装和提升绝缘效果。便于端子安装和提升绝缘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装式端子壳体


[0001]本技术涉及端子
,特别涉及一种组装式端子壳体。

技术介绍

[0002]接线端子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工业上划分为连接器的范畴。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和工业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精确,接线端子的用量逐渐上涨。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接线端子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多,而且种类也越来越多。目前用得最广泛的除了PCB板端子外,还有五金端子,螺帽端子和弹簧端子等等。
[0003]现有技术中的接线端子,往往通过注塑成形或者冲压成型等工艺方法分别制成壳体与盖体,并且现有技术中的接线端子,其上的强电流铜片和弱电流铜片均通过螺丝固定在接线端子上,再安装于壳体上,还通过螺钉将壳体与后盖体相连接,但是安装效率不高,往往安装或拆卸极为不便;另外,现有壳体的容纳空间过于小,无法有效分隔。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而提出一种能快速安装和拆卸,提供充足分隔空间的组装式端子壳体。
[0005]本技术描述的一种组装式端子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盖体,后盖体位于前壳体的背面,前壳体的前表面分别设有第一插口、第二插口和第三插口,前壳体的侧表面设有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第一导向槽内设有第一斜块,第二导向槽内设有第二斜块,后盖体的背面设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块置于第一导向槽内,第二限位块置于第二导向槽内,第一斜块卡于第一限位块上,第二斜块卡于第二限位块上。
[0006]具体进一步,所述后盖体的背面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0007]具体进一步,所述后盖体的背面设有至少二个第三隔板,第三隔板位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
[0008]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一限位块设有第一卡口,第二限位块设有第二卡口,第一斜块卡于第一卡口处,第二斜块卡于第二卡口处。
[0009]具体进一步,所述前壳体的顶表面设有延伸块,前壳体的前表面设有加厚部,延伸块的前表面与加厚部的顶表面之间设有强化筋。
[0010]具体进一步,所述前壳体的前表面设有限位凸部。
[0011]具体进一步,所述前壳体的内腔设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位于第二插口和第三插口之间。
[0012]具体进一步,所述前壳体的内腔设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位于第一插口侧。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结构通过后盖体与前壳体之间通过第一限位块置于第一导向槽内,第二限位块置于第二导向槽内,第一斜块卡于第一限位块上,第二斜块卡于第二限位块上,实施能快速安装和拆卸;另外,不再预留螺钉安装,释放更多分隔空间,便于端子安装和提升绝缘效果。
附图说明
[0014]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后盖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前壳体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如下:
[0020]前壳体1、第一插口101、第二插口102、第三插口103、延伸块104、强化筋105、加厚部106、限位凸部107、第一导向槽108、第一斜块109、第二斜块110、第一隔板111、第二隔板112、后盖体2、第一限位块201、第二限位块202、第一卡口203、第三隔板204、第一通孔205、第二通孔206。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如图1和图4所示,本技术描述的一种组装式端子壳体,包括前壳体1和后盖体2,后盖体2位于前壳体1的背面,前壳体1的前表面分别设有第一插口101、第二插口102和第三插口103,前壳体1的侧表面设有第一导向槽108和第二导向槽,第一导向槽108内设有第一斜块109,第二导向槽内设有第二斜块110,后盖体2的背面设有第一限位块201和第二限位块202,第一限位块201置于第一导向槽108内,第二限位块202置于第二导向槽内,第一斜块109卡于第一限位块201上,第二斜块110卡于第二限位块202上。
[0023]本结构通过推动第一限位块201和第二限位块202向外拨动时,此时,第一斜块109和第二斜块110分别脱离第一限位块201和第二限位块202上,再拉出后盖体2,后盖体2带动第一限位块201和第二限位块202分别脱离第一导向槽108和第二导向槽内,能实施拆卸功能;相反,后盖体2带动第一限位块201和第二限位块202分别沿着第一导向槽108和第二导向槽内移位,第一斜块109重新卡于第一限位块201上,第二斜块110重新卡于第二限位块202,能实施快速安装功能;另外,不再预留螺钉安装,释放更多分隔空间,便于端子安装和提升绝缘效果。
[0024]第一导向槽108位于前壳体1的一侧,第二导向槽位于前壳体1的另一侧,第一导向槽108和第二导向槽的大小保持一致; 并且第一限位块201和第二限位块202分别与第一导向槽108和第二导向槽的大小相适配。
[0025]本结构所述后盖体2的背面设有第一通孔205和第二通孔206。第一通孔205和第二通孔206用于分别安装导电线,导电线分别与端子相连接。
[0026]本结构所述后盖体2的背面设有至少二个第三隔板204,第三隔板204位于第一通孔205和第二通孔206之间。第三隔板204用于隔离作用,二个第三隔板204之间留有一定间隙。
[0027]本结构所述第一限位块201设有第一卡口203,第二限位块202设有第二卡口,第一斜块109卡于第一卡口203处,第二斜块110卡于第二卡口处,便于观察第一斜块109和第二斜块110分离状态。
[0028]本结构所述前壳体1的顶表面设有延伸块104,前壳体1的前表面设有加厚部106,加厚部106提升绝缘性;延伸块104的前表面与加厚部106的顶表面之间设有强化筋105。强化筋105用于强化延伸块104的刚性,延伸块104实施定位的作用;
[0029]本结构所述前壳体1的前表面设有限位凸部107。限位凸部107用于限位的作用,便于对整体进行限制。
[0030]本结构所述前壳体1的内腔设有第一隔板111,第一隔板111位于第二插口102和第三插口103之间。本结构所述前壳体1的内腔设有第二隔板112,第二隔板112位于第一插口101侧。第一隔板111和第二隔板112提升分隔作用,避免在前壳体1内产生电弧产生。
[0031]上述的结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式端子壳体,包括前壳体(1)和后盖体(2),后盖体(2)位于前壳体(1)的背面,前壳体(1)的前表面分别设有第一插口(101)、第二插口(102)和第三插口(103),其特征在于:前壳体(1)的侧表面设有第一导向槽(108)和第二导向槽,第一导向槽(108)内设有第一斜块(109),第二导向槽内设有第二斜块(110),后盖体(2)的背面设有第一限位块(201)和第二限位块(202),第一限位块(201)置于第一导向槽(108)内,第二限位块(202)置于第二导向槽内,第一斜块(109)卡于第一限位块(201)上,第二斜块(110)卡于第二限位块(20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组装式端子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体(2)的背面设有第一通孔(205)和第二通孔(20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组装式端子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体(2)的背面设有至少二个第三隔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湘林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润正精密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