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打气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7184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2:56
一种便携式打气筒,包括加气嘴、气软管、气压表、外筒、内筒、加气活塞、气软管活塞、单向气阀、密封圈、密封盖、固定座;加气嘴的下端安装在气软管的一端,气软管另一端套在气软管活塞的中空连接座上,气软管活塞、气软管、加气嘴套在内筒内;密封盖一侧端安装在内筒上端一侧,密封盖安装在内筒上;气压表安装在内筒侧端上;单向气阀安装在内筒内下端,O型密封圈安装在单向气阀位于内筒的下方处;外筒套在内筒下端外,加气活塞安装在固定座上,固定座安装在外筒体下端,外筒体和固定座交界位置有进气孔。本新型整体设备更加紧凑、美观,给使用者带来了便利,且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基于上述,本新型具有好的应用前景。本新型具有好的应用前景。本新型具有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打气筒


[0001]本技术涉及加气设备
,特别是一种便携式打气筒。

技术介绍

[0002]手动打气筒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的加气设备,主要为电动自行车、自行车、球类体育用品等充气。现有的打气筒由于结构所限,其加气嘴及气软管和打气筒主体之间是分离结构,这样不但会造成设备整体不美观紧凑,且也会给使用者的携带及收纳带来不便。随着工业产品的技术越来越成熟,产品以人为本功能无疑是取得市场先机的先决条件,基于上述,提供一种不但具有充气功能,还能方便加气嘴及气软管收纳,整体更加美观,使用更加方便打气筒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手动打气筒因结构所限,存在整体不美观紧凑,会给使用者的携带及收纳带来不便的弊端,本技术提供了不但具有普通打气筒的功能,还能在使用前后方便实现加气嘴及气软管的收纳和拉出,由此实现了整体设备更加紧凑、美观,给使用者带来了便利,且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一种便携式打气筒。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便携式打气筒,包括加气嘴、气软管、气压表、外筒、内筒、加气活塞、气软管活塞、单向气阀、O型密封圈、密封盖、固定座;其特征在于加气嘴的下端安装在气软管的一端,气软管另一端套在气软管活塞的中空连接座上,气软管活塞、气软管、加气嘴套在内筒内;所述密封盖安装在内筒上;所述气压表安装在内筒侧端上;所述单向气阀安装在内筒内下端,O型密封圈安装在单向气阀位于内筒的下方处;所述外筒套在内筒下端外,外筒的内上端有限位圈,加气活塞安装在固定座上,固定座安装在外筒体下端,外筒体和固定座交界位置有进气孔,进气孔位于加气活塞的下端。
[0006]进一步地,所述O型密封圈的外径大于外筒的内径。
[0007]进一步地,所述内筒的内径小于气软管活塞的外径、且大于气软管的外径。
[0008]进一步地,所述加气活塞是皮碗,皮碗上端外径大于下端外径,且皮碗的碗部位于上端,皮碗的下端和固定座上端接触。
[0009]进一步地,所述外筒上端的限位圈内径小于固定座上端的外径。
[0010]本技术有益效果是:本新型特别适用于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及充气球类等充气使用,使用前气嘴及气软管向下推位于内筒内并经密封盖密封,整体设备更加紧凑、美观。使用时拉出气嘴及气软管,用手上下拉动外筒就可实现为需要充气的设备充气。本新型给使用者带来了便利,且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基于上述,本新型具有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2]图1是本新型整体剖面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新型整体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现本新型局部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图1、2、3中所示,一种便携式打气筒,包括加气嘴1、气软管2、气压表3、外筒4、内筒5、加气活塞6、气软管活塞7、单向气阀8、O型橡胶密封圈9、密封盖10;加气嘴1下端进气管紧套在气软管2的一侧端,气软管活塞7上端中部有一个一体成型的柱形空心连接座71,气软管2另一侧端紧套在连接座71外侧上,气软管活塞7、气软管2、加气嘴1由下至上套在内筒5内;所述内筒5上下端为开放式结构,内筒5中部以上外侧经螺纹安装有一个上下端为开放式结构的柱形外壳体51,密封盖10一侧端经柔性塑料带101连接安装在外壳体51的上端一侧,密封盖10下端盖在外壳体51内上端;所述内筒5及外壳体51对应处的右侧端上部有个和其内筒内部互通的螺孔,气压表3经其进气管外螺纹旋入螺孔内安装在内筒5及外壳体51的右侧端上外部;所述内筒5的下端内具有内螺纹,单向气阀8经其外侧端外螺纹旋入内筒5内下端内螺纹安装在内筒5内下部,单向气阀8位于内筒5下方外侧环形分布有一道凹槽52,O型密封圈9紧套在凹槽52内;所述外筒4套在内筒下端外,外筒4的内上端经螺纹安装有一只内径略大于内筒外径1毫米的限位圈41,外筒4的内下端具有内螺纹,加气活塞6中部安装在一只固定座11中部上(固定座11中部上有固定螺杆111、固定螺杆111穿过加气活塞中部用螺母将加气活塞固定),固定座11通过外螺纹旋入外筒4下端内螺纹安装在外筒体4下端,外筒体4和固定座11上端交界位置有一个进气孔12,进气孔12位于加气活塞6的下端。
[0016]图1、2、3中所示,O型橡胶圈9(密封外筒内侧和内筒外侧端之间的空气)的内径小于凹槽52内径2毫米、外径大于外筒4的内径2毫米。内筒5内上端(此处对活塞7上行限位)的内径小于气软管活塞7的外径5毫米、且大于气软管2的外径,气软管橡胶活塞7的外径略大于内筒5内上端以下的内径1毫米(保证橡胶活塞7和内筒内之间的密封)。加气活塞6是一只皮碗(上端外径大于外筒4内径2毫米),皮碗6上端外径大于下端外径,且皮碗6的碗部位于上端,皮碗6的下端和固定座11上端接触。外筒4上端的限位圈41内径小于固定座11上端的外径3毫米。
[0017]图1、2、3中所示,本新型特别适用于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及充气球类等充气使用,使用前,使用者把加气嘴1及气软管2、气软管活塞7向下推位于内筒5内并经密封盖10密封,整体设备更加紧凑、美观,携带也更外便利。加气时,打开密封盖10,然后用手向上外拉出加气嘴1及气软管2、气软管活塞7,气软管活塞7上端和内筒5内上端接触起到限位和密封作用,然后使用者把加气嘴1(和普通打气筒气嘴完全构造一致)套在车辆等的气嘴上,接着使用者一手上下反复拉动外筒4(另一手握住外壳体51),下拉外筒4时,外部的空气经进气孔12进入皮碗6下端并进入外筒4内,上推外筒4时,进入皮碗6上位于O型圈9(密封作用)下端外筒4内的空气会被压缩经单向气阀8进入内筒5内部,然后经空心连接座71、气软管2、加气嘴1进入车辆内胎内,上述过程不断往复就可为车辆内胎等内充入足够压缩空气,使用者通过观察气压表数3据可获知加入车辆内胎等内的具体气压,气压够后取下加气嘴1不再加气,然后收纳好加气嘴1及气软管2、气软管活塞7,盖好密封盖11后就完成全部加气过程。本新型给使用者带来了便利,且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001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
[0019]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打气筒,包括加气嘴、气软管、气压表、外筒、内筒、加气活塞、气软管活塞、单向气阀、O型密封圈、密封盖、固定座;其特征在于加气嘴的下端安装在气软管的一端,气软管另一端套在气软管活塞的中空连接座上,气软管活塞、气软管、加气嘴套在内筒内;所述密封盖安装在内筒上;所述气压表安装在内筒侧端上;所述单向气阀安装在内筒内下端,O型密封圈安装在单向气阀位于内筒的下方处;所述外筒套在内筒下端外,外筒的内上端有限位圈,加气活塞安装在固定座上,固定座安装在外筒体下端,外筒体和固定座交界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剑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升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