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基边坡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6605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路基边坡加固装置,包括预紧层和后置盒;预紧层包括主肋和连接肋;主肋包括轴向贯通的排水孔,多根主肋分布于边坡上;连接肋包括引流口,连接肋以其引流口向下倾斜布置,连接肋设置于一对主肋之间,引流口与排水孔连通,连接肋将各主肋之间区域分隔为若干相互独立的容纳腔;后置盒装入容纳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预紧层对松软的泥土初步预紧,此时连接肋将各主肋之间区域分隔为若干相互独立的容纳腔,引流口位于各容纳腔的最低点,然后将后置盒装入容纳腔内,最后向后置盒内植入绿植,通过绿植的根系进一步改善土壤条件。水在各容纳腔内汇聚后通过引流口导入排水孔中排出,避免出现积水的现象,保证加固效果。保证加固效果。保证加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基边坡加固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边坡加固
,特别是涉及一种路基边坡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边坡治理是一项技术复杂、施工困难的灾害防治工程。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大型重点工程项目的日益增多,边坡治理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对于软质地基,当降雨过大时往往在加固结构上出现积水的现象,从而引发土层的滑移。
[0003]目前,常用的加固方法是在地基中打桩以达边坡失稳。需要将桩体打入坚硬的持力地层才能有效地发挥桩基的作用。但是现有的打桩技术无法将桩打入持力土层。另外,桩长越长,所需成本越高。
[0004]常用的加固方法还包括在边坡上种植绿植改善土壤条件,配合混凝土边框完成加固。但是这类加固结构,排水性能差,在大雨天气,在种植框内容易出现积水现象,引起土层的滑移。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水性能好的路基边坡加固装置。
[0006]本技术提供的这种路基边坡加固装置,包括预紧层和后置盒;预紧层包括主肋和连接肋;主肋包括轴向贯通的排水孔,多根主肋分布于边坡上;连接肋包括引流口,连接肋以其引流口向下倾斜布置,连接肋设置于一对主肋之间,引流口与排水孔连通,连接肋将各主肋之间区域分隔为若干相互独立的容纳腔;后置盒装入容纳腔内。
[0007]所述主肋包括长方体段和锥体段,所述锥体段以其大径端连接于长方体段底面,所述排水孔包括轴向孔和多个径向孔,各径向孔的一端与所述引流口连通、另一端与轴向孔连通,排水孔设置于长方体段内;各所述主肋平行布置。
[0008]所述连接肋为条形肋,相邻两连接肋对称布置;所述引流口为L型口,其一端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底点、另一端与所述排水孔连通。
[0009]所述预紧层还包括张紧网,张紧网连接于各所述主肋之间;所述连接肋位于张紧网上方。
[0010]所述后置盒包括底板和侧框,底板与所述容纳腔的底面相匹配,底板包括多个通孔,侧框设置于底板上。
[0011]所述侧框上设若干过水孔。
[0012]本技术在工厂内预制后置盒和预紧层,然后运送至施工现场,施工时将预紧层装至边坡上,对松软的泥土初步预紧,此时连接肋将各主肋之间区域分隔为若干相互独立的容纳腔,引流口位于各容纳腔的最低点,然后将后置盒装入容纳腔内,最后向后置盒内植入绿植,通过绿植的根系进一步改善土壤条件。当出现大雨天气时,雨水在各容纳腔内汇聚后通过引流口导入排水孔中排出,避免出现积水的现象,保证加固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通孔、绿植未画出)
[0014]图2为本优选实施例中主肋与后置盒的横剖放大示意图。
[0015]图3为本优选实施例中主肋的径向剖视放大示意图。
[0016]图4本优选实施例中连接肋的轴向剖视放大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
[0018]1—预紧层,11—主肋,12—张紧网,13—连接肋,14—排水孔,15—引流口;
[0019]2—后置盒,21—底板,22—侧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这种路基边坡加固装置,包括预紧层1和后置盒2;预紧层1内设多个容纳腔,后置盒2装入对应的容纳腔内。
[0023]如图1、图2所示,预紧层1包括主肋11、张紧网12和连接肋13。主肋11包括长方体段和锥体段,锥体段以其大径端连接于长方体段底面,通过锥体段的设置以便于主肋11更为便捷的装于边坡上,长方体段的底端设有排水孔14以保证排水效果。
[0024]如图3所示,排水孔14包括轴向孔和多个径向孔,径向孔的一端与对应位置处连接肋13的引流口15连通、另一端与轴向孔连通,排水孔设置于长方体段内。张紧网12可选用钢筋网,也可由钢绞线纵横交错布置而成,张紧网12连接于主肋11之间。
[0025]如图1、图4所示,连接肋13为条形肋,其一端端部设有引流口15,引流口15为L型孔,一端用以收集汇聚至容纳腔内的雨水、另一端与排水孔14连通。
[0026]布置时,多根主肋11平行布置,张紧网12连接于两个主肋11之间,连接肋13以其引流口15朝下倾斜设置,相邻两连接肋13对称布置于两主肋11之间、位于张紧网12上,引流口15与排水孔14对应的径向孔连通。一对连接肋13将相邻两主肋11之间的区域分隔为多个相互独立的容纳腔,保证各容纳腔的最低点均为引流口15位置。保证容纳腔内水及时排出,避免出现积水的现象。防止出现土层滑移也能避免损伤后置盒2及其内部绿植。
[0027]如图2所示,后置盒2包括底板21和侧框22。底板21为与容纳腔的底面相匹配的梯形板,其实体上设多个通孔,通孔用以透气透水并能保证种植与后置盒2内的绿植根系穿过进入土层中。侧框22为与容纳腔周缘相匹配的梯形框,其上设若干过水孔进一步提高排水效果。
[0028]本技术生产时,在工厂内预制各部件,然后运送至施工现场,施工时将预紧层装至边坡上,对松软的泥土初步预紧,此时连接肋将各主肋之间区域分隔为若干相互独立的容纳腔,引流口位于各容纳腔的最低点,然后将后置盒装入容纳腔内,最后向后置盒内植
入绿植,通过绿植的根系进一步改善土壤条件。当出现大雨天气时,雨水在各容纳腔内汇聚后通过引流口导入排水孔中排出,避免出现积水的现象,保证加固效果。
[0029]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基边坡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预紧层和后置盒;预紧层包括主肋和连接肋;主肋包括轴向贯通的排水孔,多根主肋分布于边坡上;连接肋包括引流口,连接肋以其引流口向下倾斜布置,连接肋设置于一对主肋之间,引流口与排水孔连通,连接肋将各主肋之间区域分隔为若干相互独立的容纳腔;后置盒装入容纳腔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基边坡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肋包括长方体段和锥体段,所述锥体段以其大径端连接于长方体段底面,所述排水孔包括轴向孔和多个径向孔,各径向孔的一端与所述引流口连通、另一端与轴向孔连通,排水孔设置于长方体段内;各所述主肋平行布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理凌涛刘云龙刘凯彭学军汤宇彭威威肖磊胡挥易雅婷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