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超厚淤泥地基处理方法,方法中,基于地质信息对施工范围地质勘探确定多个测量点位,以测量点位为圆心划圆,圆半径小于等于3m且相邻的圆外切,相邻多个圆的圆心连线中点同样作为测量点位;基于测量点位钻孔确定换填范围及换填深度,基于换填范围及换填深度土方开挖,换填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层人工改良灰土,换填具有第二厚度的中间级配碎石层,换填具有第三厚度的第三层人工改良灰土;长螺旋杆钻机钻孔形成多个灌注桩且灌注混凝土;在第三层人工改良灰土上铺设第四厚度的砂石层,以及在砂石层上铺设第五厚度的砼垫层。本方法确保了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减少了打桩的工程量,有效提高了施工的速度,大大节省了工程造价。了工程造价。了工程造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厚淤泥地基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基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超高层超厚淤泥地基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设项目工程向乡镇扩张,建设用地可能会涉及原农田耕植土及原鱼塘淤泥质土。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一般最先和最基础的就是挖掘并构建出地基结构。目前,在原耕植土或原有鱼塘位置或水文条件相对复杂的区域构件地基,存在基础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地基存在淤泥等不良质土,导致地基承载力满足不了设计要求。为了使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必须采取有效的地基处理措施。因此,提出一种更加有效经济绿色环保的超厚淤泥地基处理方法。
[0003]在
技术介绍
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强对本专利技术背景的理解,因此可能包含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厚淤泥地基处理方法,其可在施工前预知判断施工范围是否存在淤泥质土,采用人工改良灰土、级配碎石、人工改良灰土组合换填材料进行淤泥换填,互相补充,提高施工质量,减少打桩的工程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了工程造价。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超厚淤泥地基处理方法包括:
[0007]采集超厚淤泥施工范围的地质信息,基于地质信息对超厚淤泥施工范围地质勘探确定多个测量点位,以测量点位为圆心划圆,圆半径小于等于3m且相邻的圆外切,相邻多个圆的圆心连线中点同样作为测量点位,所述地质信息包括地质组层及其厚度;
[0008]基于测量点位钻孔确定换填范围及换填深度,基于换填范围及换填深度土方开挖,换填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层人工改良灰土,换填具有第二厚度的中间级配碎石层,换填具有第三厚度的第三层人工改良灰土,人工改良灰土中土与石灰的质量比例为7:3,级配碎石层中碎石与砂的质量比例为7:3;
[0009]长螺旋杆钻机钻孔形成多个灌注桩且灌注混凝土;
[0010]在第三层人工改良灰土上铺设第四厚度的砂石层,以及在所述砂石层上铺设第五厚度的砼垫层。
[0011]所述的一种超厚淤泥地基处理方法中,采用超声波探测设备采集超厚淤泥施工范围的地质信息,探测深度为基坑挖掘深度的1.3
‑
1.8倍,超声波探测设备获取不良地质的测得点位作为异常点位,不良地质包括软粘土、杂填土和冲填土。
[0012]所述的一种超厚淤泥地基处理方法中,以异常点位为圆心,5
‑
10m为半径划出不良范围,在不良范围边界上布设多个测量点位再次做超声探测。
[0013]所述的一种超厚淤泥地基处理方法中,所述第二厚度至少为300mm。
[0014]所述的一种超厚淤泥地基处理方法中,所述第一厚度占换填总厚度的三分之一。
[0015]所述的一种超厚淤泥地基处理方法中,所述灌注桩顶部平齐于第三层人工改良灰土顶部预定高度。
[0016]所述的一种超厚淤泥地基处理方法中,所述预定高度为500mm。
[0017]所述的一种超厚淤泥地基处理方法中,灌注混凝土后,裁剪打磨灌注桩的桩头,水准仪抄出灌注桩的桩顶标高,采用切割机交圈切缝后再用3根钢钎间隔120
°
沿径向契入灌注桩桩体,直至上部桩体断开,桩顶剔平达到表面平整。
[0018]所述的一种超厚淤泥地基处理方法中,所述第三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厚度。
[0019]所述的一种超厚淤泥地基处理方法中,第四厚度至少为300mm,第五厚度至少为100mm。
[0020]本专利技术的超厚淤泥指的是淤泥层厚度大于等于3米。
[00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超厚淤泥地基处理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的一种超厚淤泥地基处理方法通过地质分析、地质勘探、超前验证确定淤泥等不良质土的范围及深度,采用人工改良灰土、级配碎石、人工改良灰土三层组合换填材料进行换填,采用长螺旋杆钻机成孔,灌注混凝土成桩,最后铺设300mm厚级配碎石褥垫层形成复合地基以保证地基承载力复合设计要求。人工改良灰土与下层土特性相近,稳定性好,级配碎石承载力较大,两者组合形成的换填层地基承载力更大,有效减小了地下水对地基的影响,且面积置换率较小,能明显减少打桩的工程量,换填后对后续长螺旋灌注桩及基础开挖施工影响较小,利用场地内原有土方,如素土、膨胀土、岩土进行人工改良。长螺旋灌注桩不配筋,桩体采用商品混凝土灌注,商品混凝土配合比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条件及环境进行配置,混凝土质量有保障,灌注效率高。本专利技术从质量、经济性、可操作性都满足要求,确保了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减少了打桩的工程量,有效提高了施工的速度,大大节省了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是超厚淤泥地基处理方法的布置示意图。
[0024]图2是超厚淤泥地基处理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
保护的范围。
[002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0]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厚淤泥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采集超厚淤泥施工范围的地质信息,基于地质信息对超厚淤泥施工范围地质勘探确定多个测量点位,以测量点位为圆心划圆,圆半径小于等于3m且相邻的圆外切,相邻多个圆的圆心连线中点同样作为测量点位,所述地质信息包括地质组层及其厚度;基于测量点位钻孔确定换填范围及换填深度,基于换填范围及换填深度土方开挖,换填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层人工改良灰土,换填具有第二厚度的中间级配碎石层,换填具有第三厚度的第三层人工改良灰土,人工改良灰土中土与石灰的质量比例为7:3,级配碎石层中碎石与砂的质量比例为7:3;长螺旋杆钻机钻孔形成多个灌注桩且灌注混凝土;在第三层人工改良灰土上铺设第四厚度的砂石层,以及在所述砂石层上铺设第五厚度的砼垫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厚淤泥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超声波探测设备采集超厚淤泥施工范围的地质信息,探测深度为基坑挖掘深度的1.3
‑
1.8倍,超声波探测设备获取不良地质的测得点位作为异常点位,不良地质包括软粘土、杂填土和冲填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厚淤泥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焕新,何纪源,郭青松,任远敏,杜鑫,郭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