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字梁与T型梁组装的板体骨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6402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工字梁与T型梁组装的板体骨架结构,包括受力主梁体,具有主梁延伸方向;受力肋梁体,具有与所述主梁延伸方向相互垂直的肋梁延伸方向,所述受力主梁体和所述受力肋梁体之间垂直组装形成所述板体骨架的主体受力框架;盒式结构件,固接于所述主体受力框架的底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冲浪板体骨架结构由于采用多钣金材质而导致的重量较大,加工复杂,成本较高,无法提供兼顾满足需求的结构强度和板体重量的平衡,难以有效适应产品使用场景逐渐多样化的技术问题。应产品使用场景逐渐多样化的技术问题。应产品使用场景逐渐多样化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工字梁与T型梁组装的板体骨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冲浪板体骨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工字梁与T型梁组装的板体骨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冲浪板体骨架结构较为复杂,常常需要很多钣金件铆接或者用木条粘接等结构接才能达到强度要求,而这种多钣金的结构使其板体重量比较重,加工复杂,成本较高,无法提供兼顾满足需求的结构强度和板体重量的平衡。
[0003]冲浪板,特别是电动水翼冲浪板的板体,有三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以确保脚感反馈更直接,从而提高操控性;二是重量要尽量轻,以减轻以水翼模式飞行时的重量,并便于携带和运输;三是,降低成本。板体采用epp材料发泡结合金属骨架是一种制作板体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0004]此时,板体骨架的合理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工字梁与T型梁组装的板体骨架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冲浪板体骨架结构由于采用多钣金材质而导致的重量较大,加工复杂,成本较高,无法提供兼顾满足需求的结构强度和板体重量的平衡,难以有效适应产品使用场景逐渐多样化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基于工字梁与T型梁组装的板体骨架结构,包括:
[0008]受力主梁体,具有主梁延伸方向;
[0009]受力肋梁体,具有与所述主梁延伸方向相互垂直的肋梁延伸方向,所述受力主梁体和所述受力肋梁体之间垂直组装形成所述板体骨架的主体受力框架;/>[0010]盒式结构件,固接于所述主体受力框架的底端。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对本技术做如下进一步说明: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受力主梁体包括相平行设置的第一受力主梁和第二受力主梁。
[0013]所述受力肋梁体包括相平行设置的第一受力肋梁、第二受力肋梁和第三受力肋梁,所述第一受力肋梁、所述第二受力肋梁和所述第三受力肋梁分别垂直组装于所述第一受力主梁和所述第二受力主梁之间。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受力肋梁在所述肋梁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可分离式固接于所述第一受力主梁在所述主梁延伸方向上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受力主梁在所述主梁延伸方向上的一端。
[0015]所述第二受力肋梁在所述肋梁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可分离式固接于所述第一受力主梁在所述主梁延伸方向上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受力主梁在所述主梁延伸
方向上的另一端。
[0016]所述第三受力肋梁位于所述第一受力肋梁和所述第二受力肋梁之间,且所述第三受力肋梁在所述肋梁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可分离式固接于所述第一受力主梁在所述主梁延伸方向上的两端之间和所述第二受力主梁在所述主梁延伸方向上的两端之间。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受力主梁和所述第二受力主梁均为工字梁。
[0018]所述第一受力肋梁和所述第二受力肋梁均为工字梁,所述第三受力肋梁为工字梁或T型梁。
[001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工字梁的所述第一受力主梁和工字梁的所述第二受力主梁在相向一侧的底部横板位置均开设有主梁装配嵌口。
[0020]工字梁的所述第一受力肋梁和/或所述第二受力肋梁和/或所述第三受力肋梁的中部竖板在所述肋梁延伸方向上的均嵌入所述主梁装配嵌口内。
[002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工字梁的所述第一受力肋梁和/或所述第二受力肋梁和/或所述第三受力肋梁的中部竖板在所述肋梁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均开设有肋梁装配嵌口。
[0022]工字梁的所述第一受力主梁和工字梁的所述第二受力主梁在相向一侧的底部横板均嵌入所述肋梁装配嵌口内。
[002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还包括受力延伸梁体。
[0024]所述受力延伸梁体联接组装于所述主体受力框架的一侧端。
[002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受力延伸梁体包括第一受力延伸梁、第二受力延伸梁和连接座。
[0026]所述第一受力延伸梁沿其延伸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受力主梁在所述主梁延伸方向上的一端之间可分离式固接,所述第二受力延伸梁沿其延伸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受力主梁在所述主梁延伸方向上的一端之间可分离式固接。
[0027]所述第一受力延伸梁和所述第二受力延伸梁之间距离在远离受力主梁的一侧方向上逐步减小,且所述第一受力延伸梁和所述第二受力延伸梁在远离受力主梁的一端之间固接有连接座。
[002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受力延伸梁和所述第二受力延伸梁均为T型梁。
[002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三受力肋梁为T型梁,T型梁的所述第三受力肋梁的横板固接于所述第一受力主梁和所述第二受力主梁的底端,所述盒式结构件的两侧端分别一一对应固接于所述第二受力肋梁的底端和所述第三受力肋梁的横板底端。
[0030]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1]该装置能够借由工字梁与T型梁获取成本低及材质重量轻的特性,通过运用工字梁与T型梁分别作为受力梁体,并根据工程力学设计连接各个受力梁体,以此形成板体骨架结构,实现运用工程上梁肋工艺及工字钢形式使得在产品重量及产品刚度上有效达到重量轻承重力强的使用特性。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工字梁与T型梁组装的板体骨架结构的整体轴测结构示意图之一。
[003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工字梁与T型梁组装的板体骨架结构的整体轴测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工字梁与T型梁组装的板体骨架结构在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之一。
[0036]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工字梁与T型梁组装的板体骨架结构在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之二。
[0037]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8]受力主梁体1:第一受力主梁11、第二受力主梁12、主梁装配嵌口13;
[0039]受力肋梁体2:第一受力肋梁21、第二受力肋梁22、第三受力肋梁23、肋梁装配嵌口24;
[0040]受力延伸梁体3:第一受力延伸梁31、第二受力延伸梁32、连接座33;
[0041]盒式结构件4。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工字梁与T型梁组装的板体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受力主梁体,具有主梁延伸方向;受力肋梁体,具有与所述主梁延伸方向相互垂直的肋梁延伸方向,所述受力主梁体和所述受力肋梁体之间垂直组装形成所述板体骨架的主体受力框架;盒式结构件,固接于所述主体受力框架的底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工字梁与T型梁组装的板体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主梁体包括相平行设置的第一受力主梁和第二受力主梁;所述受力肋梁体包括相平行设置的第一受力肋梁、第二受力肋梁和第三受力肋梁,所述第一受力肋梁、所述第二受力肋梁和所述第三受力肋梁分别垂直组装于所述第一受力主梁和所述第二受力主梁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工字梁与T型梁组装的板体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力肋梁在所述肋梁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可分离式固接于所述第一受力主梁在所述主梁延伸方向上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受力主梁在所述主梁延伸方向上的一端;所述第二受力肋梁在所述肋梁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可分离式固接于所述第一受力主梁在所述主梁延伸方向上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受力主梁在所述主梁延伸方向上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受力肋梁位于所述第一受力肋梁和所述第二受力肋梁之间,且所述第三受力肋梁在所述肋梁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可分离式固接于所述第一受力主梁在所述主梁延伸方向上的两端之间和所述第二受力主梁在所述主梁延伸方向上的两端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于工字梁与T型梁组装的板体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力主梁和所述第二受力主梁均为工字梁;所述第一受力肋梁和所述第二受力肋梁均为工字梁,所述第三受力肋梁为工字梁或T型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工字梁与T型梁组装的板体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工字梁的所述第一受力主梁和工字梁的所述第二受力主梁在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秋阳段旭鹏刘官涛赵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苇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