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差速锁的差速器的主动润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6192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差速锁的差速器的主动润滑结构,包括变速箱壳体、差速器轴承支座、设在差速器轴承支座上的第一轴孔、差速器轴承和差速器,差速器包括两端设有第二轴孔的差速器壳体、半轴齿轮、行星齿轮组件、差速锁组件和太阳轮轴。变速箱壳体上设有壳体油道,差速器轴承支座上均设有轴承支座油道,轴承支座油道的出口均连接第一油腔。太阳轮轴和第二轴孔之间的环形间隙构成差速器油道,差速器油道与第一油腔内连接。半轴齿轮上设有半轴齿轮油道,差速器壳体上设有轴承油道,差速器壳体上设有差速锁油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润滑油道,实现对差速器各组件的主动润滑,解决了现有技术采取被动飞溅润滑存在的润滑不充分,易导致早期磨损的技术问题。损的技术问题。损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差速锁的差速器的主动润滑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拖拉机传动系统
,具体地说是一种含差速锁的差速器的主动润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大功率轮式拖拉机市场需求逐步扩大,特别是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重型轮式拖拉机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拖拉机传动系统具有更加安全、可靠的性能。
[0003]但是,我国生产的大中型拖拉机传动系内部所用的差速器及差速锁,广泛采用飞溅润滑方式,通过在差速器壳体上开孔及齿轮搅油实现被动润滑。飞溅润滑可靠性差,尤其是拖拉机在倾斜状态下工作时,容易造成差速器及差速锁零部件的早期磨损或烧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差速锁的差速器的主动润滑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采取飞溅润滑导致润滑不充分,造成差速器内部组件早期磨损或烧结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含差速锁的差速器的主动润滑结构,包括变速箱壳体。变速箱壳体两侧均设有差速器轴承支座,差速器轴承支座均设有第一轴孔且两个第一轴孔的轴线重合。
[0007]差速器位于变速箱壳体中且能够沿第一轴孔的轴线转动,差速器包括两端均通过差速器轴承与差速器轴承支座转动连接的差速器壳体,差速器壳体两端均设有第二轴孔,第二轴孔与第一轴孔同轴设置且第二轴孔的孔壁延伸至第一轴孔中,差速器壳体内部设有腔体。
[0008]差速器还包括相对设置在腔体内的与差速器壳体转动连接的两个半轴齿轮、同时与两个半轴齿轮啮合的行星齿轮组件和用于锁止差速器的差速锁组件,以及分别从变速箱壳体两侧同轴穿过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与两个半轴齿轮通过花键连接的太阳轮轴。
[0009]变速箱壳体上设有壳体油道,差速器轴承支座上均设有轴承支座油道,壳体油道的进口与供油系统连接,壳体油道的出口与轴承支座油道的进口连接,轴承支座油道的出口均连接由差速器轴承支座、太阳轮轴和第二轴孔的孔壁共同围成的第一油腔。
[0010]太阳轮轴和第二轴孔之间的环形间隙构成差速器油道,差速器油道用于将第一油腔内的润滑油引导至半轴齿轮处,对太阳轮轴和半轴齿轮之间的连接花键、半轴齿轮和差速器壳体转动连接部分进行润滑。
[0011]半轴齿轮上均设有用于将流至半轴齿轮处的润滑油引导至行星齿轮组件处的半轴齿轮油道,通过半轴齿轮油道的润滑油对行星齿轮组件和行星齿轮组件与半轴齿轮的啮合处进行润滑。
[0012]差速器壳体上设有用于将差速器油道引导的润滑油引至差速器轴承处对其进行润滑的轴承油道。
[0013]差速器壳体上设有用于将差速器油道引导的润滑油引至差速锁组件处对差速锁组件进行润滑的差速锁油道。
[0014]进一步地,第一轴孔远离差速器的一端均设有第一油封,第一油封的密封唇与太阳轮轴配合密封,第一轴孔靠近差速器的一端均设有第二油封,第二油封的密封唇与第二轴孔孔壁的外圆面配合密封,第一油封和第二油封用于密封第一油腔,使通过轴承支座油道进入第一油腔的润滑油通过差速器油道流出。
[0015]进一步地,差速器壳体包括差速器左壳体和差速器右盖板,差速器左壳体通过差速器轴承与位于左侧的差速器轴承支座转动连接,差速器右盖板通过差速器轴承与位于右侧的差速器轴承支座转动连接。
[0016]差速器壳体两侧的第二轴孔分别位与差速器左壳体和差速器右盖板上,相对设置的两个半轴齿轮中位于左侧的半轴齿轮与差速器左壳体转动连接,位于右侧的半轴齿轮与差速器右盖板转动连接,行星齿轮组件设在差速器左壳体内部。
[0017]差速器左壳体在第二轴孔靠近位于左侧的半轴齿轮处设有与差速器左壳体和位于左侧的太阳轮轴之间的差速器油道出口连接的环形第二油腔,第二油腔用于储存经差速器油道流入的润滑油,第二油腔与位于左侧的太阳轮轴和半轴齿轮之间的连接花键、半轴齿轮和差速器左壳体转动连接部分直接连通,用于使润滑油进入位于左侧的太阳轮轴和半轴齿轮之间的连接花键、半轴齿轮和差速器左壳体转动连接部分对其进行润滑,第二油腔还与位于左侧的半轴齿轮上的半轴齿轮油道的进口连接。
[0018]进一步地,差速器左壳体上的轴承油道的进口与第二油腔连通,用于将经差速器油道进入第二油腔的润滑油引导至连接差速器左壳体和位于左侧的差速器轴承支座的差速器轴承处进行润滑,位于左侧的差速器轴承支座还设有用于将差速器轴承处的润滑油引导回变速箱壳体油底壳的轴承回油道。
[0019]进一步地,差速锁组件设在差速器左壳体、差速器右盖板和位于右侧的半轴齿轮之间,差速锁油道设在差速器右盖板上,差速锁油道的进口与差速器右盖板和位于右侧的太阳轮轴之间的差速器油道连接,将通过差速器油道的润滑油引导至差速锁组件处进行润滑,位于右侧的半轴齿轮上还设有用于使差速锁油道流出的润滑油均匀进入差速锁组件的摩擦片之间的摩擦片油道。
[0020]进一步地,差速器右盖板设有用于将差速锁油道中的润滑油引导至位于右侧的半轴齿轮处的辅助油道,增强对位于右侧的太阳轮轴和半轴齿轮之间的连接花键、半轴齿轮和差速器右盖板转动连接部分的润滑效果。
[0021]进一步地,变速箱壳体设有两条壳体油道,两条壳体油道的出口分别与位于变速箱壳体左、右两侧的差速器轴承支座上的轴承支座油道的进口连接,两条壳体油道的进口通过油管连接,油管通过三通接头与供油系统连接。
[0022]进一步地,太阳轮轴均在差速器轴承支座背离差速器的一侧设有制动器组件,差速器轴承支座均设有将轴承支座油道中的润滑油引导至制动器组件的制动器油道。
[0023]进一步地,半轴齿轮油道在半轴齿轮上沿周向均匀设有一条或多条,轴承油道在差速器壳体上沿周向均匀设有一条或多条。
[0024]进一步地,摩擦片油道在位于右侧的半轴齿轮上沿周向均匀设有一条或多条。差速锁油道和辅助油道在差速器右盖板上沿周向均匀设有一条或多条。
[00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润滑油道,将供油系统输出的高压润滑油强制输送到差速器轴承、齿轮、差速锁等需要润滑的部位进行主动润滑,润滑效果稳定可控,不受拖拉机使用场景和工况的限制;2、本专利技术中采取的主动润滑方式,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使用的飞溅润滑等被动润滑方式,润滑油在供油系统的作用下循环经过润滑部位,润滑油经过润滑部位的流量远大于飞溅润滑等被动润滑方式,且流量恒定,在稳定润滑的同时,能够有效对润滑部位进行散热,防止差速器内部组件因为高温产生烧结现象,尤其对差速锁组件中多片式离合器的多片摩擦片主动输送润滑油,能够极大的提升差速锁组件的使用寿命;3、本专利技术中采取主动润滑方式,润滑油在供油系统的驱动下,强制输送到润滑部位后再回流至油底壳,能够将润滑部位产生的碎屑等从差速器内带回油底壳,供油系统从油底壳吸取润滑油时再进行过滤,将清洁的润滑油继续送入润滑油道,能够持续清洁差速器内部组件,保持良好的运行环境。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说明:11、变速箱壳体,1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差速锁的差速器的主动润滑结构,包括变速箱壳体(11),变速箱壳体(11)两侧均设有差速器轴承支座(12),差速器轴承支座(12)均设有第一轴孔,差速器位于变速箱壳体(11)中,差速器包括两端均通过差速器轴承(13)与差速器轴承支座(12)转动连接的差速器壳体,差速器壳体两端均设有第二轴孔,且第二轴孔的孔壁延伸至第一轴孔中,差速器壳体内部设有腔体,差速器还包括相对设置在腔体内的与差速器壳体转动连接的两个半轴齿轮(23)、同时与两个半轴齿轮(23)啮合的行星齿轮组件(24)和用于锁止差速器的差速锁组件(25),以及分别从变速箱壳体(11)两侧同轴穿过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与两个半轴齿轮(23)通过花键连接的太阳轮轴(26),其特征在于:变速箱壳体(11)上设有壳体油道(111),差速器轴承支座(12)上均设有轴承支座油道(121),壳体油道(111)的进口与供油系统连接,壳体油道(111)的出口与轴承支座油道(121)的进口连接,轴承支座油道(121)的出口均连接由差速器轴承支座(12)、太阳轮轴(26)和第二轴孔的孔壁共同围成的第一油腔(31);太阳轮轴(26)和第二轴孔之间的环形间隙构成差速器油道(211),差速器油道(211)用于将第一油腔(31)内的润滑油引导至半轴齿轮(23)处,对太阳轮轴(26)和半轴齿轮(23)之间的连接花键、半轴齿轮(23)和差速器壳体转动连接部分进行润滑;半轴齿轮(23)上均设有用于将流至半轴齿轮(23)处的润滑油引导至行星齿轮组件(24)处的半轴齿轮油道(231),通过半轴齿轮油道(231)的润滑油对行星齿轮组件(24)和行星齿轮组件(24)与半轴齿轮(23)的啮合处进行润滑;差速器壳体上设有用于将差速器油道(211)引导的润滑油引至差速器轴承(13)处对其进行润滑的轴承油道(212);差速器壳体上设有用于将差速器油道(211)引导的润滑油引至差速锁组件(25)处对差速锁组件(25)进行润滑的差速锁油道(22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差速锁的差速器的主动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轴孔远离差速器的一端均设有第一油封(41),第一油封(41)的密封唇与太阳轮轴(26)配合密封,第一轴孔靠近差速器的一端均设有第二油封(42),第二油封(42)的密封唇与第二轴孔孔壁的外圆面配合密封,第一油封(41)和第二油封(42)用于密封第一油腔(31),使通过轴承支座油道(121)进入第一油腔(31)的润滑油通过差速器油道(211)流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差速锁的差速器的主动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差速器壳体包括差速器左壳体(21)和差速器右盖板(22),差速器左壳体(21)通过差速器轴承(13)与位于左侧的差速器轴承支座(12)转动连接,差速器右盖板(22)通过差速器轴承(13)与位于右侧的差速器轴承支座(12)转动连接,差速器壳体两侧的第二轴孔分别位与差速器左壳体(21)和差速器右盖板(22)上,相对设置的两个半轴齿轮(23)中位于左侧的半轴齿轮(23)与差速器左壳体(21)转动连接,位于右侧的半轴齿轮(23)与差速器右盖板(22)转动连接,行星齿轮组件(24)设在差速器左壳体(21)内部,差速器左壳体(21)在第二轴孔靠近位于左侧的半轴齿轮(23)处设有与差速器左壳体(21)和位于左侧的太阳轮轴(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青杨彦朋王富凯徐书雷李清华鞠超董文华史金钟柴景阳郭志强翟营康健高辽远解江涛
申请(专利权)人: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