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聚丙烯卧式贮罐,包括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的上端对称滑动卡接有保护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卧式贮罐、齿轮、连接柱、第一双齿轮、机箱、移动槽、限位槽、定位板、传动齿带、第二双齿轮、电动机、支撑板和定位块,所述支撑板对称固定连接在卧式贮罐的两端,所述定位板对称固定连接在卧式贮罐的两端,且所述定位板位于支撑板的上端,所述移动槽开设在定位板的上端面,所述限位槽对称开设在定位板的侧端面,所述机箱固定连接在定位板的前端,所述电动机固定卡接在机箱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定位装置和保护装置的设置,可以实现对卧式贮罐进行防护,有效的防止了卧式贮罐受到外界的碰撞和剐蹭。罐受到外界的碰撞和剐蹭。罐受到外界的碰撞和剐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丙烯卧式贮罐
[0001]本技术涉及贮罐设备
,具体为聚丙烯卧式贮罐。
技术介绍
[0002]聚丙烯是丙烯通过加聚反应而成的聚合物,聚丙烯是系白色蜡状材料,外观透明而轻,聚丙烯具有易燃的特性,聚丙烯一般采用卧式贮罐进行存放,贮罐具有无焊接缝、不渗漏、无毒性、抗老化、抗冲击、耐腐蚀、寿命长、符合卫生标准等优点,目前大多数的卧式贮罐外部都不具备防护装置,会受到外界的剐蹭和碰撞,会对卧式贮罐造成损伤,因此需要一种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聚丙烯卧式贮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聚丙烯卧式贮罐,包括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的上端对称滑动卡接有保护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卧式贮罐、齿轮、连接柱、第一双齿轮、机箱、移动槽、限位槽、定位板、传动齿带、第二双齿轮、电动机、支撑板和定位块,所述支撑板对称固定连接在卧式贮罐的两端,所述定位板对称固定连接在卧式贮罐的两端,且所述定位板位于支撑板的上端,所述移动槽开设在定位板的上端面,所述限位槽对称开设在定位板的侧端面,所述机箱固定连接在定位板的前端,所述电动机固定卡接在机箱的内部,所述第一双齿轮固定连接在电动机的侧端面,所述传动齿带啮合连接在第一双齿轮的外端面,所述定位块对称固定连接在定位板的下端面。
[0005]优选的,所述连接柱转动卡接在定位块的中部,所述齿轮固定连接在连接柱的一端,所述第二双齿轮固定连接在连接柱的另一端,所述保护装置包括防护外壳、连接板、移动板、齿轮槽和限位块,所述连接板对称固定连接在防护外壳的下端面,所述移动板固定连接在连接板的下端面,所述齿轮槽均匀等距的开设在移动板的上端面,所述限位块对称固定连接在防护外壳的前端。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双齿轮与前端的第二双齿轮相啮合连接,所述传动齿带与后端的第二双齿轮相啮合连接,且所述第二双齿轮的两端面设有与传动齿带相适配的挡盘,所述第一双齿轮通过传动齿带与后端的第二双齿轮相转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限位块滑动连接在限位槽的内部,所述防护外壳通过限位块滑动卡接在移动槽的内部,且所述防护外壳位于卧式贮罐的外部。
[0008]优选的,所述齿轮与一端的齿轮槽相啮合连接,且所述第二双齿轮与另一端的齿轮槽相啮合连接,所述齿轮和第二双齿轮位于防护外壳和移动板之间。
[0009]优选的,所述移动板滑动连接在支撑板的上端面,所述连接板分别位于定位板的两端面。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一、本技术通过第一双齿轮与前端的第二双齿轮进行啮合,带动前端的第二双齿轮进行反向转动,与此同时第一双齿轮会通过传动齿带带动后端的第二双齿轮进行正向转动,从而实现第一双齿轮同时带动两端的第二双齿轮进行相反方向转动,之后齿轮和第二双齿轮会与齿轮槽进行啮合,进而实现带动防护外壳进行相对位移,使防护外壳位移至卧式贮罐的外部,实现对卧式贮罐的保护,有效的防止卧式贮罐受到外界的碰撞和剐蹭。
[0012]二、本技术通过电动机可以带动第一双齿轮正向转动可以使防护外壳位移至卧式贮罐的外部对卧式贮罐进行防护,在需要对卧式贮罐进行使用时可以通过控制电动机反向转动,可以使防护外壳同时向外端位移将不对卧式贮罐进行保护,之后可以使用卧式贮罐,操作简单不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定位装置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保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
‑
定位装置、2
‑
保护装置、11
‑
卧式贮罐、12
‑
齿轮、13
‑
连接柱、14
‑
第一双齿轮、15
‑
机箱、16
‑
移动槽、17
‑
限位槽、18
‑
定位板、19
‑
传动齿带、110
‑
第二双齿轮、111
‑
电动机、112
‑
支撑板、113
‑
定位块、21
‑
防护外壳、22
‑
连接板、23
‑
移动板、24
‑
齿轮槽、25
‑
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聚丙烯卧式贮罐,包括定位装置1,定位装置1的上端对称滑动卡接有保护装置2,定位装置1包括卧式贮罐11、齿轮12、连接柱13、第一双齿轮14、机箱15、移动槽16、限位槽17、定位板18、传动齿带19、第二双齿轮110、电动机111、支撑板112和定位块113,支撑板112对称固定连接在卧式贮罐11的两端,定位板18对称固定连接在卧式贮罐11的两端,且定位板18位于支撑板112的上端,移动槽16开设在定位板18的上端面,限位槽17对称开设在定位板18的侧端面,机箱15固定连接在定位板18的前端,电动机111固定卡接在机箱15的内部,第一双齿轮14固定连接在电动机111的侧端面,传动齿带19啮合连接在第一双齿轮14的外端面,定位块113对称固定连接在定位板18的下端面。
[0020]连接柱13转动卡接在定位块113的中部,齿轮12固定连接在连接柱13的一端,第二双齿轮110固定连接在连接柱13的另一端,保护装置2包括防护外壳21、连接板22、移动板23、齿轮槽24和限位块25,连接板22对称固定连接在防护外壳21的下端面,移动板23固定连接在连接板22的下端面,齿轮槽24均匀等距的开设在移动板23的上端面,限位块25对称固定连接在防护外壳21的前端,通过定位装置1和保护装置2内部机构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对卧式贮罐11进行防护,有效的防止了卧式贮罐11的外部受到外界的碰撞和剐蹭,可以自
动对卧式贮罐11进行防护,操作简单不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
[0021]第一双齿轮14与前端的第二双齿轮110相啮合连接,传动齿带19与后端的第二双齿轮110相啮合连接,且第二双齿轮110的两端面设有与传动齿带19相适配的挡盘,第一双齿轮14通过传动齿带19与后端的第二双齿轮110相转动连接,实现第一双齿轮14可以带动前端的第二双齿轮110反向转动,同时第一双齿轮14还可以通过传动齿带19带动后端的第二双齿轮110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聚丙烯卧式贮罐,包括定位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1)的上端对称滑动卡接有保护装置(2),所述定位装置(1)包括卧式贮罐(11)、齿轮(12)、连接柱(13)、第一双齿轮(14)、机箱(15)、移动槽(16)、限位槽(17)、定位板(18)、传动齿带(19)、第二双齿轮(110)、电动机(111)、支撑板(112)和定位块(113),所述支撑板(112)对称固定连接在卧式贮罐(11)的两端,所述定位板(18)对称固定连接在卧式贮罐(11)的两端,且所述定位板(18)位于支撑板(112)的上端,所述移动槽(16)开设在定位板(18)的上端面,所述限位槽(17)对称开设在定位板(18)的侧端面,所述机箱(15)固定连接在定位板(18)的前端,所述电动机(111)固定卡接在机箱(15)的内部,所述第一双齿轮(14)固定连接在电动机(111)的侧端面,所述传动齿带(19)啮合连接在第一双齿轮(14)的外端面,所述定位块(113)对称固定连接在定位板(18)的下端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卧式贮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13)转动卡接在定位块(113)的中部,所述齿轮(12)固定连接在连接柱(13)的一端,所述第二双齿轮(110)固定连接在连接柱(13)的另一端,所述保护装置(2)包括防护外壳(21)、连接板(22)、移动板(23)、齿轮槽(24)和限位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美华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