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氧化反应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5635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9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水处理氧化反应池,包括池体和臭氧进气管,所述池体的内部形成能够容纳废水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承托层,所述承托层包括填料层,所述臭氧进气管位于所述承托层内并在所述填料层内设有多个布气口。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臭氧进气管设置在承托层内,并在填料层内形成多个布气口,从而使臭氧均匀进入填料层,同时,臭氧在进入填料层的第一时间即在推力的作用下与填料层内的填料发生撞击,以将臭氧气体打散,从而增加臭氧与废水的接触面积,提升COD的去除效率和效果。提升COD的去除效率和效果。提升COD的去除效率和效果。

Water treatment oxidation reaction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处理氧化反应池


[000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水处理氧化反应池。

技术介绍

[0002]高盐废水是指总含盐质量分数至少1%的废水,其主要来自化工厂及石油和天然气的采集加工等,这种废水含有包括盐、油、有机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等的多种物质。在高盐废水的水处理过程中,COD(化学需氧量)的数值是反映其处理效果的重要指标,COD的数值越小,则说明废水的污染程度越轻。现有技术中,采用臭氧氧化的方法去除废水中的COD,即在处理设备底部设置进水进气区,臭氧的进气口位于进水进气区内,使臭氧在上升的过程中依次穿过碎石填料和催化剂,并与废水接触,从而产生氧化反应以去除废水中的COD。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这种方案,臭氧的布气程度不均匀,并不能够使臭氧充分的扩散在处理设备内,导致臭氧与废水的接触面积较低,氧化反应的程度较低,进而导致COD的去除效率和效果较低,在水处理时需要使废水依次经过多个处理设备或者在处理设备内设置循环水路,导致占地面积较大或者处理设备的生产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处理设备采用在底部进水进气区内设置臭氧的进气口,导致臭氧的布气程度不均匀,臭氧与废水的接触面积较低,影响COD去除效率和效果的问题,提供一种水处理氧化反应池。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处理氧化反应池,包括池体和臭氧进气管,所述池体的内部形成能够容纳废水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承托层,所述承托层包括填料层,所述臭氧进气管位于所述承托层内并在所述填料层内设有多个布气口。
[0005]可选地,所述臭氧进气管包括进气主管和沿所述进气主管的横向延伸的多个进气支管,多个所述进气支管设置在所述进气主管的横向两侧并沿所述进气主管的轴向均匀排布,每个所述进气支管均设有所述布气口。
[0006]可选地,所述承托层包括沿所述容纳空间的横向设置的承托板,所述填料层位于承托板上,所述臭氧进气管通过支架承载在所述承托板上并位于所述填料层内。
[0007]可选地,所述臭氧进气管上设有与多个所述布气口一一相连的多个曝气器,多个所述曝气器均位于所述填料层内。
[0008]可选地,所述承托层下方设有进水区,所述水处理氧化反应池还包括位于所述进水区内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包括平行设置的多个进水支管和连通多个所述进水支管的进水主管,多个所述进水支管均匀排布在所述进水区内,且每个所述进水支管均和所述进水主管均设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均匀排布的多个布水口。
[0009]可选地,所述承托层的承托板通过设置在所述池体底部的支架支撑在所述进水区的上方,且所述承托板均匀开设多个过水孔,且所述过水孔处设有布水帽。
[0010]可选地,所述承托层上方设有催化区,所述催化区上方设有出水区,所述出水区的进水端通过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的溢流堰与所述催化区相连通,所述出水区的出水端通过设置在容纳空间内的挡板与所述催化区分隔,且所述出水区的出水端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水路、第二水路和第三水路,且所述第一水路、第二水路和第三水路均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水路的顶部与所述出水区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一水路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水路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水路的顶部与所述第三水路的顶部连通,以使催化区的出水沿出水区的进水端、第一水路、第二水路和第三水路顺序流动,并在所述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处形成水封。
[0011]可选地,所述挡板包括与所述池体的侧壁相连的水平板和竖直设置在水平板上并与所述溢流堰相连的竖直板,且所述水平板的高度低于所述溢流堰的高度,所述池体的顶壁设有朝向所述水平板延伸的第一导流墙,所述第一导流墙与所述水平板之间具有开口,以使所述第一导流墙与所述竖直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水路,所述第一导流墙与所述池体的所述侧壁之间设有第二导流墙,所述第二导流墙位于所述竖直板上并与所述池体的顶壁之间具有开口,以形成所述第二水路和第三水路;和/或
[0012]所述池体的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三水路的底部相连通的出水口。
[0013]可选地,所述池体顶壁设有与所述出水区连通的呼吸阀安装口和/或除雾器安装口。
[0014]可选地,所述池体的顶壁设有人孔,所述池体的侧壁底部设有排空口和检修口。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臭氧进气管设置在承托层内,并在填料层内形成多个布气口,从而使臭氧均匀进入填料层,同时,臭氧在进入填料层的第一时间即在推力的作用下与填料层内的填料发生撞击,以将臭氧气体打散,从而增加臭氧与废水的接触面积,提升COD的去除效率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中水处理氧化反应池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
[0017]图2是图1中臭氧进气管的俯视图;
[0018]图3是图1中进水管的俯视图;
[0019]图4是图1中承托板的俯视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池体;2.臭氧进气管;3.承托层;4.进气主管;5.进气支管;6.承托板;7.填料层;8.曝气器;9.进水区;10.进水管;11.进水支管;12.进水主管;13.布水口;14.布水帽;15.催化区;16.出水区;17.溢流堰;18.挡板;19.第一导流墙;20.出水口;21.呼吸阀安装口;22.除雾器安装口;23.人孔;24.排空口;25.检修口;26.过水孔;27.竖直板;28.水平板;29.第二导流墙;30.第一水路;31.第二水路;32.第三水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23]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水
处理氧化反应池使用状态的方位。
[0024]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处理氧化反应池,包括形成氧化反应池主体的池体1和位于池体1内的臭氧进气管2,臭氧进气管2用于向池体内通入臭氧以进行氧化反应,所述池体1的内部形成能够容纳废水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承托层3,所述承托层3包括填料层7,所述臭氧进气管2位于所述承托层3内并在所述填料层7内设有多个布气口。
[002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臭氧进气管设置在承托层内,并在填料层内形成多个布气口,从而使臭氧均匀进入填料层,同时,臭氧在进入填料层的第一时间即在推力的作用下与填料层内的填料发生撞击,以将臭氧气体打散,从而增加臭氧与废水的接触面积,提升COD的去除效率;而现有技术中,臭氧从承托层3下方的进水进气区进入池内,而后臭氧是在浮力的作用下上升,因此臭氧在经过填料层时,只能够在浮力的作用下经过填料间较大的缝隙上升,并不能在浮力的作用下产生与填料的碰撞,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臭氧并不会产生打撒的效果,导致臭氧与废水的接触面积较低;而本申请中,臭氧从臭氧进气管2排出的时候仍然具有推动臭氧进入池内的推动力,因此其在第一时间与填料接触的时候能够在推动力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处理氧化反应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和臭氧进气管(2),所述池体(1)的内部形成能够容纳废水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承托层(3),所述承托层(3)包括填料层(7),所述臭氧进气管(2)位于所述承托层(3)内并在所述填料层(7)内设有多个布气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氧化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进气管(2)包括进气主管(4)和沿所述进气主管(4)的横向延伸的多个进气支管(5),多个所述进气支管(5)设置在所述进气主管(4)的横向两侧并沿所述进气主管(4)的轴向均匀排布,每个所述进气支管(5)均设有所述布气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氧化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层(3)包括沿所述容纳空间的横向设置的承托板(6),所述填料层(7)位于承托板(6)上,所述臭氧进气管(2)通过支架承载在所述承托板(6)上并位于所述填料层(7)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氧化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进气管(2)上设有与多个所述布气口一一相连的多个曝气器(8),多个所述曝气器(8)均位于所述填料层(7)内。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处理氧化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层(3)下方设有进水区(9),所述水处理氧化反应池还包括位于所述进水区(9)内的进水管(10),所述进水管(10)包括平行设置的多个进水支管(11)和连通多个所述进水支管(11)的进水主管(12),多个所述进水支管(11)均匀排布在所述进水区(9)内,且每个所述进水支管(11)均和所述进水主管(12)均设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均匀排布的多个布水口(1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处理氧化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层(3)的承托板(6)通过设置在所述池体(1)底部的支架支撑在所述进水区(9)的上方,且所述承托板(6)均匀开设多个过水孔(26),且所述过水孔(26)处设有布水帽(14)。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氧化反应池,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嵩刘旭军陈志斌邱占和杨丽坤席翔任淑荣赵辉吴蒙王倩郑雨闫军温双强杨春王云博马洪雪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