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管视觉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不锈钢钢管外观检测装置。其包括入料模组、出料模组,入料模组和出料模组之间设置有检测工位,钢管依次经过入料模组、检测工位、出料模组,检测工位上设置有多个CCD模组,多个CCD模组分布在钢管圆周周围,多个CCD模组从多个角度对准钢管的圆周侧面。通过多个CCD模组从钢管的多个角度测量,实现在线钢管裁切后自动化检测外观缺陷,提高效率,代替了现有人工检测的方式,节约了人力成本。同时可以从多个角度的图像采样中,通过每个截面输出多个尺寸求平均值,实现对管径的有效测量。实现对管径的有效测量。实现对管径的有效测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锈钢钢管外观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钢管视觉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不锈钢钢管外观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不锈钢钢管的外观检测,一般可分为对外观缺陷的检测和管径尺寸的检测。对于外观缺陷检测,现有的检测方式多为通过人工目视方法来判断不锈钢钢管的外观缺陷,如划痕、凹凸点、脏污,但由于采用人工来判断外观缺陷会产生误判及人眼疲劳产生的错判,影响产品的实际良率。对于管径尺寸检测,现有用一般量具如卡尺测量钢管管径,但由于圆度偏差, 用卡尺不能有效测量管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不锈钢钢管外观检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检测方式错判率高,测量不精准的问题。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不锈钢钢管外观检测装置,包括入料模组、出料模组,所述入料模组和出料模组之间设置有检测工位,所述钢管依次经过入料模组、检测工位、出料模组,所述检测工位上设置有多个CCD模组,多个所述CCD模组分布在钢管圆周周围,多个所述CCD模组从多个角度对准钢管的圆周侧面。
[000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测工位上包括有检测支架,所述检测支架上设置有钢管定位圈,所述钢管定位圈中间构成检测区域,所述钢管穿过钢管定位圈,所述CCD模组连接在检测支架上,多个所述CCD模组从多个角度对准检测区域。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测工位上设置有4个CCD模组,4个所述CCD模组分别从钢管圆周侧面的上下左右四个角度方向对准钢管。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CCD模组包括CCD相机、丝杆模组,所述丝杆模组包括调节丝杆、驱动机,所述CCD相机连接在调节丝杆上,所述驱动机连接调节丝杆,所述驱动机通过调节丝杆驱动CCD相机的对焦距离。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入料模组包括入料框架、放置钢管的入料滚轮、入料伺服马达,所述入料框架内平行连接有多组入料滚轮,所述入料伺服马达连接多组入料滚轮,所述入料伺服马达驱动入料滚轮转动将钢管送入检测工位。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料模组包括出料框架、放置钢管的出料滚轮、出料伺服马达,所述出料框架内平行连接有多组出料滚轮,所述出料伺服马达连接多组出料滚轮,所述出料伺服马达驱动出料滚轮转动将钢管送出检测工位。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多个CCD模组从钢管的多个角度测量,实现在线钢管裁切后自动化检测外观缺陷,提高效率,代替了现有人工检测的方式,节约了人力成本。同时可以从多个角度的图像采样中,通过每个截面输出多个尺寸求平均值,实现对管径的有效测量。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一种不锈钢钢管外观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0012]图2是本技术一种不锈钢钢管外观检测装置的部分放大图;
[0013]图3是本技术一种不锈钢钢管外观检测装置的结构正视图;
[0014]图4是本技术中钢管截面的尺寸测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6]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不锈钢钢管外观检测装置,包括入料模组1、出料模组2,入料模组1和出料模组2之间设置有检测工位3,钢管依次经过入料模组1、检测工位3、出料模组2,检测工位3上设置有多个CCD模组4,多个CCD模组4分布在钢管圆周周围,多个CCD模组4从多个角度对准钢管的圆周侧面。入料模组1、出料模组2的配合可以使钢管经过检测工位3,供多个CCD模组4进行图像采集检测,同时多个CCD模组4从多个角度的拍摄也可以覆盖钢管的任何死角,做到全范围的外观缺陷检测和尺寸的测量。
[0017]如图2所示,检测工位3上包括有检测支架5,检测支架5上设置有钢管定位圈51,钢管定位圈51中间构成检测区域,钢管穿过钢管定位圈51,CCD模组4连接在检测支架5上,多个CCD模组4从多个角度对准检测区域。检测支架5上可以设置多个钢管定位圈51,优选为两个,两个钢管定位圈51中间构成检测区域,给多个CCD模组4都提供了图像采集的对准方向,使多个CCD模组4的采集范围更加集中。同时钢管定位圈51在入料模组1将钢管送入检测工位3时,可以定位钢管经过检测工位的大概位置后再送往出料模组2,避免钢管在传送过程中角度发生偏移,导致测量的结果有所偏差。
[0018]优选的,检测工位3上设置有四个CCD模组4,四个CCD模组4分别从钢管圆周侧面的上下左右四个角度方向对准钢管。采用四组 CCD模组4测量钢管直径和检测缺陷,节省移动次数,保证检测效率。具体如图4所示,四个CCD模组4可以分别从A、B、C、D四个角度对准钢圈,并分别从这四个角度测出对应的钢管每个截面尺寸,后台根据这四个尺寸求平均值得到最终的钢管尺寸,从而提到了测量结果的精确性。
[0019]如图3所示,CCD模组4包括CCD相机41、丝杆模组42,丝杆模组42包括调节丝杆、驱动机,CCD相机41连接在调节丝杆上,驱动机连接调节丝杆,驱动机通过调节丝杆驱动CCD相机41的对焦距离。驱动机和调节丝杆的作用,可以在CCD模组4需要对焦钢管时,做出对焦方向上微调位移的动作,从而使CCD模组4达到最佳的采样效果。
[0020]入料模组1包括入料框架11、放置钢管的入料滚轮12、入料伺服马达13,入料框架11内平行连接有多组入料滚轮12,入料伺服马达13连接多组入料滚轮12,入料伺服马达13驱动入料滚轮12转动将钢管送入检测工位3。
[0021]出料模组2包括出料框架21、放置钢管的出料滚轮22、出料伺服马达23,出料框架21内平行连接有多组出料滚轮22,出料伺服马达23连接多组出料滚轮22,出料伺服马达23驱动出料滚轮22转动将钢管送出检测工位3。
[0022]装置采用伺服马达和耐磨塑料滚轮组件作为入料和出料驱动源,能有效保证不损坏工件及传送平稳。
[0023]本装置的操作流程为:
[0024](1)机械手或操作员人工上料,将钢管放置入料模组1滚轮上,固定完成后,启动按钮,运送钢管至检测工位3;
[0025](2)动态调节四组CCD相机41对应的丝杆模组,使钢管成像达到最佳位置;
[0026](3)用四组CCD模组4测量钢管直径和检测钢管四周的外观缺陷;
[0027](4)输出测量结果,CCD模组4返回初始位置,钢管运行到出料模组2滚轮上,机械手或操作员下料。
[0028]本装置兼容直径
ø
6—
ø
38mm,长度范围2
‑
6M的钢管的管径外观检测。便于拓展为钢管裁切线体后外观在线检测设备,迭代性好。
[0029]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锈钢钢管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入料模组、出料模组,所述入料模组和出料模组之间设置有检测工位,所述钢管依次经过入料模组、检测工位、出料模组,所述检测工位上设置有多个CCD模组,多个所述CCD模组分布在钢管圆周周围,多个所述CCD模组从多个角度对准钢管的圆周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钢管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工位上包括有检测支架,所述检测支架上设置有钢管定位圈,所述钢管定位圈中间构成检测区域,所述钢管穿过钢管定位圈,所述CCD模组连接在检测支架上,多个所述CCD模组从多个角度对准检测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钢管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工位上设置有4个CCD模组,4个所述CCD模组分别从钢管圆周侧面的上下左右四个角度方向对准钢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荣,黄海辉,吴落得,贺平,黄细刚,田如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佳视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