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架柔性数控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5179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9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车架柔性数控工装,包括前悬架模块,其用于定位客车前悬架预埋组件;后悬架模块,其用于定位客车后悬架预埋组件;底部通用平台,其用于为前悬架模块和后悬架模块提供支撑与定位;其中前悬架模块固定连接在底部通用平台的一端,后悬架模块滑动连接在底部通用平台的另一端;前悬架模块和后悬架模块均包括柔性化平台和可拆卸地设于对应地柔性化平台上的悬架定位单元、车架定位单元及调节机构。可以通过搭积木组合装配对定位单元的切换即可满足新车型生产,不需要改变主体结构,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了新车型的工装响应。适应现代化企业产品多样化的制造要求,最大限度的减少了生产占地资源,降低企业管理及运营成本。运营成本。运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架柔性数控工装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工装夹具
,具体涉及一种车架柔性数控工装。

技术介绍

[0002]客车的生产制作方式不同于桥车,因客车多为客户定制产品,故存在产品种类繁多,技术图纸变更频繁等特点。车架为客车的重要组成部分,车架的生产制作精度直接影响到客车底盘的行驶性能;车架生产制作过程需要使用工装保证产品精度;车架制作为生产关键工序,不同车型需设计制作对应专用车架工装,因为客车产品种类繁多,技术图纸变更频繁等特点导致车架工装数量多,变更调整量大等问题。
[0003]现有的车架工装存在以下问题:1、工装数量过多,占用场地大,导致车间利用率低,工装维护管理难度大;2、新产品数量多,投产周期短,工装制作跟不上生产进度,影响生产和产品交货周期;3、工装频繁变更调整,导致工装精度低,投入人力物力多,产品成本增加,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架柔性数控工装,不需要改变主体结构,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了新车型的工装响应,适应现代化企业产品多样化的制造要求,最大限度的减少了生产占地资源,降低企业管理及运营成本。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架柔性数控工装,包括:前悬架模块,其用于定位客车前悬架预埋组件;后悬架模块,其用于定位客车后悬架预埋组件;底部通用平台,其用于为所述前悬架模块和后悬架模块提供支撑与定位;其中所述前悬架模块固定连接在所述底部通用平台的一端,所述后悬架模块滑动连接在所述底部通用平台的另一端;所述前悬架模块和后悬架模块均包括柔性化平台和可拆卸地设于对应地柔性化平台上的悬架定位单元、车架定位单元及调节机构。
[0006]优选地,所述柔性化平台为带有阵列分布的网孔的网板,所述悬架定位单元、车架定位单元及调节机构均通过快速紧固件与所述网板的对应网孔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底部通用平台包括:支撑底座框架;直线导轨,其沿所述支撑底座框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地设于所述支撑底座框架的设有所述后悬架模块的一端上;模块重复定位机构,其为一框架体并通过滑块滑动配合在所述直线导轨上,所述后悬架模块的柔性化平台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模块重复定位机构上。
[0008]优选地,所述底部通用平台还包括:
若干地基固定水平调节装置,均布在所述支撑底座框架的底部。
[0009]优选地,在所述支撑底座框架的远离所述前悬架模块的一端上设有限制所述后悬架模块滑动的限制机构。
[0010]优选地,所述的工装还包括:轴距定位控制机构,其包括设于所述模块重复定位机构上的驱动电机、设于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的驱动齿轮及设于所述支撑底座框架上的与所述直线导轨平行的并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齿条。
[0011]优选地,所述驱动电机包括伺服电机和减速机。
[0012]优选地,所述前悬架模块和后悬架模块上的所述调节机构均为两组,两组调节机构分别设置在各自对应的柔性化平台的两端;所述悬架定位单元和车架定位单元设于其对应的两组调节机构之间。
[0013]优选地,两组调节机构为可沿其对应的柔性化平台的长度方向及高度方向移动调节的第一调节机构及可沿其对应的柔性化平台的宽度方向及高度方向移动调节的第二调节机构;两组调节机构中的调节单元的数量均为两个。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的车架柔性数控工装,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通过搭积木组合装配对定位单元的切换即可满足新车型生产,不需要改变主体结构,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了新车型的工装响应。适应现代化企业产品多样化的制造要求,最大限度的减少了生产占地资源,降低企业管理及运营成本。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架柔性数控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架柔性数控工装的底部通用平台(包含有前悬架模块和后悬架模块的柔性化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架柔性数控工装的底部通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车架柔性数控工装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架柔性数控工装的前悬架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架柔性数控工装的后悬架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架柔性数控工装的前悬架模块的车架定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架柔性数控工装的前悬架模块的第一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其中:1、底部通用平台;11、支撑底座框架;12、底座固定水平调节装置;13、模块重复定位机构;14、直线导轨;15、齿条;16、限制机构;17、滑块;18、;定位孔;2、前悬架模块;21、第一柔性化平台;22、第一悬架定位单元;23、第一车架定位单元;231、定位座;232、底座;233、快速锁紧销;234、定位槽;24、调节机构a;241、底板;242、第一支座;243、第一滑座;244、第一丝杆;245、固定座;246、固定轴;247、第一刻度标尺;248、第二支座;249、第二滑
座;2410、第二丝杆;2411、定位块;2412、第二刻度标尺;2413、第一手轮;2414、第二手轮;3、后悬架模块;31、第二柔性化平台;32、第二悬架定位单元;33、第二车架定位单元;34、调节机构b;4、驱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
[0018]实施例: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第一、第二、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19]另外,若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可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0]参见图1至图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车架柔性数控工装,包括底部通用平台1、前悬架模块2、后悬架模块3和轴距定位控制机构。前悬架模块2用于定位客车前悬架预埋组件(未示出)。后悬架模块3用于定位客车后悬架预埋组件(未示出)。底部通用平台1用于为前悬架模块2和后悬架模块3提供支撑与定位。前悬架模块2固定连接在底部通用平台1的一端也即如图1所示的左端,后悬架模块3滑动连接在底部通用平台1的另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架柔性数控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悬架模块,其用于定位客车前悬架预埋组件;后悬架模块,其用于定位客车后悬架预埋组件;底部通用平台,其用于为所述前悬架模块和后悬架模块提供支撑与定位;其中所述前悬架模块固定连接在所述底部通用平台的一端,所述后悬架模块滑动连接在所述底部通用平台的另一端;所述前悬架模块和后悬架模块均包括柔性化平台和可拆卸地设于对应地柔性化平台上的悬架定位单元、车架定位单元及调节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柔性数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化平台为带有阵列分布的网孔的网板,所述悬架定位单元、车架定位单元及调节机构均通过快速紧固件与所述网板的对应网孔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柔性数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通用平台包括:支撑底座框架;直线导轨,其沿所述支撑底座框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地设于所述支撑底座框架的设有所述后悬架模块的一端上;模块重复定位机构,其为一框架体并通过滑块滑动配合在所述直线导轨上,所述后悬架模块的柔性化平台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模块重复定位机构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柔性数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通用平台还包括:若干地基固定水平调节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鹏飞陈志龙李春张索超张德平
申请(专利权)人: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