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开孔大小的医用孔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4945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9 2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可调节开孔大小的医用孔巾,包括孔巾本体和开设在孔巾本体中心位置的开孔,开孔呈矩形,孔巾本体为多层复合型结构,孔巾本体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并用于覆盖开孔的两端的盖巾,两个盖巾沿开孔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盖巾之间形成操作洞口。通过调节两个盖巾之间的间距,以此来实现对操作洞口大小的调节,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操作方便,能够根据使用需求随意调节操作洞口的大小,方便对不同面积大小的待手术部位进行治疗,为手术过程带来便利,大大降低了发生交叉感染的概率。叉感染的概率。叉感染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开孔大小的医用孔巾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辅助用品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节开孔大小的医用孔巾。

技术介绍

[0002]医用孔巾是专门用于给患者特定部位做外科手术的手术单,在该手术单上带有为特定手术位置而开设的孔洞,外科手术师可以在这个预设好的孔洞部位进行手术。主要供医院病房、妇产科、五官科、手术室等场所治疗和护理时作无菌保护或防污用,能够进行有效的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并起到保温和保护患者隐私的作用。使用时,将医用孔巾覆盖在患者的身体上,使医用孔巾上开设的开孔对准待手术部位。然而,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医用孔巾的开孔大小尺寸固定,不能根据使用需要随意调节。当待手术部位的面积比较大时,则需要医护人员不断的移动医用孔巾上开孔的位置,使被遮盖的待手术部位暴露出来,不仅操作繁琐,在移动医用孔巾的过程中还有可能触碰到患者的伤口,增大了发生交叉感染的概率;当待手术部位的面积比较小时,医护人员在进行操作时,会触碰到患者待手术部位周围的皮肤,由于待手术部位周围的其它地方并不一定会进行全面消毒处理,依然存在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节开孔大小的医用孔巾,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医用孔巾的开孔尺寸固定,不方便使用,容易产生交叉感染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开孔大小的医用孔巾,包括孔巾本体和开设在孔巾本体中心位置的开孔,开孔呈矩形,孔巾本体为多层复合型结构,孔巾本体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并用于覆盖开孔的两端的盖巾,两个盖巾沿开孔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盖巾之间形成操作洞口。
[0005]优选地,盖巾底部的两端固定有对称设置的毛面魔术贴,位于开孔两侧的孔巾本体的顶部固定与毛面魔术贴相配合的刺面魔术贴,刺面魔术贴呈长条状并沿开孔的长度方向延伸,盖巾通过毛面魔术贴、刺面魔术贴与孔巾本体可拆卸连接。
[0006]优选地,开孔的长度与两个盖巾的宽度d的总和小于刺面魔术贴的长度。
[0007]优选地,孔巾本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透气防水表层、高分子吸水树脂层、抗菌无纺布层,各层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粘接,抗菌无纺布层与患者皮肤相贴合。
[0008]优选地,位于开孔外周的抗菌无纺布层上开设有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导流槽,各个导流槽沿开孔的外周均匀分布,导流槽背离开孔的一端与孔巾本体的边缘处间隔设置。
[0009]优选地,孔巾本体底部的中间位置固定有第一双面胶贴,第一双面胶贴设置在开孔的外周。
[0010]优选地,孔巾本体底部的边缘处固定有第二双面胶贴。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通过设置盖巾,并将盖巾与孔
巾本体可拆卸连接,两个盖巾之间形成操作洞口,使用时,通过调节两个盖巾之间的间距,以此来实现对操作洞口大小的调节,操作方便,能够根据使用需求随意调节操作洞口的大小,方便对不同面积大小的待手术部位进行治疗,扩大应用范围,为手术过程带来便利,大大降低了发生交叉感染的概率;(2)将孔巾本体设置为多层复合型结构,提高了孔巾本体对手术过程中的体液或药液进行吸附的能力,进一步降低了发生交叉感染的概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3]图2为本技术拆去盖巾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盖巾的仰视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仰视图;
[0016]图5为孔巾本体的剖视图。
[0017]附图标记:1—孔巾本体、2—开孔、3—透气防水表层、4—高分子吸水树脂层、5—抗菌无纺布层、6—盖巾、7—操作洞口、8—毛面魔术贴、9—刺面魔术贴、10—导流槽、11—第一双面胶贴、12—第二双面胶贴。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孔巾本体1和开设在孔巾本体1中心位置的开孔2,开孔2呈矩形,孔巾本体1为多层复合型结构,如图5所示,孔巾本体1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透气防水表层3、高分子吸水树脂层4、抗菌无纺布层5,各层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粘接,抗菌无纺布层5与患者皮肤相贴合。透气防水表层3主要由PTFE膜与布料复合而成。将孔巾本体1设置为多层复合型结构,不仅能够对细菌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而且还提高了孔巾本体1对手术过程中产生的体液或药液进行吸附的能力,避免出现体液、药液浸透孔巾本体1的现象,进一步降低了发生交叉感染的概率。孔巾本体1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并用于覆盖开孔2的两端的盖巾6,两个盖巾6沿开孔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盖巾6之间形成操作洞口7。如图3所示,盖巾6底部的两端固定有对称设置的毛面魔术贴8。位于开孔2两侧的孔巾本体1的顶部固定与毛面魔术贴8相配合的刺面魔术贴9,刺面魔术贴9呈长条状并沿开孔2的长度方向延伸,盖巾6通过毛面魔术贴8、刺面魔术贴9与孔巾本体1可拆卸连接。通过调节盖巾6上的毛面魔术贴8与刺面魔术贴9的粘接位置,调节两个盖巾6之间的间距,从而对暴露出来的开孔2的大小(即操作洞口7的大小)进行调节。开孔2的长度与两个盖巾6的宽度d的总和小于刺面魔术贴9的长度。保证能够将盖巾6移动至与开孔2的两端间隔设置,使开孔2完全暴露,扩大调节的范围。如图4所示,位于开孔2外周的抗菌无纺布层5上开设有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导流槽10,各个导流槽10沿开孔2的外周均匀分布,导流槽10背离开孔2的一端与孔巾本体1的边缘处间隔设置。手术过程中产生的药液或体液在导流槽10的分流作用下,在抗菌无纺布层5上进行分散,并被高分子吸水树脂层4吸收,能够对孔巾本体1上的体液或药液进行快速导流、吸收,防止发生体液、药液浸透孔巾本体1的现象。如图4所示,孔巾本体1底部的中间位置固定有第一双面胶贴11,第一双面胶贴11设置在开孔2的外周,孔巾本体1底部的边缘处固定有第二双面胶贴12。第一双面胶贴11与第二双面胶贴12均为医用胶贴,第一双面胶贴11与第二双面胶贴12的底部均粘贴有易撕膜,使用时,撕去易
撕膜,将第一双面胶贴11粘贴在患者的皮肤上,将第二双面胶贴12固定在手术台的顶部,对孔巾本体1进行固定,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移位,为手术过程提供便利。
[001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过程:使用时,撕去易撕膜,将第一双面胶贴11粘贴在患者的皮肤上,将第二双面胶贴12固定在手术台的顶部,对孔巾本体1进行固定,根据待手术部位的面积大小,调节盖巾6上的毛面魔术贴8与刺面魔术贴9的粘接位置,调节两个盖巾6之间的间距,从而对操作洞口7的大小进行调节,使其与待手术部位的面积相适应,操作方便;手术过程中产生的药液或体液在导流槽10的分流作用下,在抗菌无纺布层5上进行分散,并被高分子吸水树脂层4吸收,对孔巾本体1上的体液或药液进行快速导流、吸收,防止发生体液、药液浸透孔巾本体1的现象。
[0020]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开孔大小的医用孔巾,包括孔巾本体和开设在孔巾本体中心位置的开孔,开孔呈矩形,其特征在于:孔巾本体为多层复合型结构,孔巾本体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并用于覆盖开孔的两端的盖巾,两个盖巾沿开孔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盖巾之间形成操作洞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开孔大小的医用孔巾,其特征在于:盖巾底部的两端固定有对称设置的毛面魔术贴,位于开孔两侧的孔巾本体的顶部固定与毛面魔术贴相配合的刺面魔术贴,刺面魔术贴呈长条状并沿开孔的长度方向延伸,盖巾通过毛面魔术贴、刺面魔术贴与孔巾本体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开孔大小的医用孔巾,其特征在于:开孔的长度与两个盖巾的宽度d的总和小于刺面魔术贴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开孔大小的医用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卫纳毛一丹董文卫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安邦卫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