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93636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3:27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其中,换热系统包括换热单元和冷凝部,换热单元的蒸发器的出口与第一冷凝器的入口连接,第一冷凝器的出口通过换热器与泵体的入口连接,泵体的出口与蒸发器的入口连接;冷凝部与换热器连接。本公开通过换热器和冷凝部的配合使用,可以实现对第一冷凝器降温后的冷却介质进行二次换热降温,从而保证输送回蒸发器的冷却介质能够充分地被降温,保证蒸发器对外部环境中空气的降温效果。同时,还可减轻泵体的工作负担,在外部环境温度升高的情况下,不提高泵体功率,利用换热器和冷凝部配合,仍能保证冷却介质被充分降温,从而进一步保证蒸发器对环境升温后的空气有效降温。发器对环境升温后的空气有效降温。发器对环境升温后的空气有效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系统


[0001]本公开涉及制冷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数据中心包括但不限制地用于对云计算、云服务、云存储、大数据、深度学习等应用场景下的数据处理。数据中心在工作时发热量较大,通常需要利用换热系统对其进行散热降温。换热系统中的冷凝器在工作时需要泵体为其提供工作动力,然而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冷凝器通过泵体驱动所产生的换热效率无法满足数据中心对换热系统的散热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包括:
[0004]换热单元,包括蒸发器、第一冷凝器、换热器、泵体,蒸发器的出口与第一冷凝器的入口连接,第一冷凝器的出口通过换热器与泵体的入口连接,泵体的出口与蒸发器的入口连接;
[0005]冷凝部,与换热器连接,用于对换热器内的换热介质进行换热。
[000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蒸发器的出口与第一冷凝器的入口之间连接有并联设置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一压缩机,第一阀门配置为在第一压缩机启动的情况下阀门关闭。
[000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换热器的出口与蒸发器的入口之间连接有并联设置的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第三支路上设置有泵体,第四支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第二阀门配置为在第一压缩机启动的情况下阀门开启。
[000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冷凝部包括第二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的入口与换热器的出口连接,第二冷凝器的出口与换热器的入口连接。
[000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冷凝部还包括第一风机,第二冷凝器设置在第一风机的排风侧,第一风机用于对第二冷凝器散热。
[001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冷凝部还包括壳体和喷淋装置,第二冷凝器、喷淋装置和第一风机均设置在壳体中,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排风口,第二冷凝器靠近进风口设置,第一风机靠近排风口设置,喷淋装置设置在第二冷凝器上方,用于通过喷淋方式对第二冷凝器散热。
[00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换热单元还包括第二风机,第一冷凝器设置在第二风机的排风侧,第二风机用于对第一冷凝器散热。
[001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泵体为氟泵;
[0013]和/或,换热器的出口与泵体的入口之间连接有第一储液部,蒸发器和换热器的入口均设置有膨胀阀。
[001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冷凝器的入口与换热器的出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压缩机,
第二冷凝器的出口与换热器的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储液部。
[001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包括至少两个换热单元,冷凝部与各换热单元的换热器一一连接。
[0016]根据本公开的技术,通过换热器和冷凝部的配合使用,可以实现对第一冷凝器降温后的冷却介质进行二次换热降温,从而保证输送回蒸发器的冷却介质能够充分地被降温,保证蒸发器对外部环境中空气的降温效果。同时,还可减轻泵体的工作负担,在外部环境温度升高的情况下,不提高泵体功率,利用换热器和冷凝部配合,仍能保证冷却介质被充分降温,从而进一步保证蒸发器对环境升温后的空气有效降温。
[0017]应当理解,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0018]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其中:
[0019]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换热单元100,蒸发器11,第一冷凝器12,换热器13,泵体14,第一支路15,第二支路16,第三支路17,第四支路18,第二风机19;
[0025]蒸发器的出口111,蒸发器的入口112;
[0026]第一冷凝器的入口121,第一冷凝器的出口122;
[0027]换热器的第一入口131,换热器的第一出口132,换热器的第二出口 133,换热器的第二入口134;
[0028]冷凝部200,第二冷凝器21,第一风机22,壳体23,喷淋装置24,第二压缩机25,第二储液部26;
[0029]进风口231,排风口232;
[0030]第一阀门151,第一压缩机161,第二阀门181,第一储液部31,膨胀阀32。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0032]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换热系统。
[0033]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包括换热单元100 和冷凝部200。
[0034]换热单元100包括蒸发器11、第一冷凝器12、换热器13、泵体14。蒸发器11用于对外
界环境的空气进行换热,使其变为冷空气。蒸发器11的出口111与第一冷凝器12的入口121连接。蒸发器11的出口111用于将蒸发器11内完成蒸发吸热后的冷却介质经由第一冷凝器12的入口121输送到第一冷凝器12内进行换热,通过第一冷凝器12实现对蒸发器11内流出的冷却介质进行降温。第一冷凝器12的出口122与换热器13的第一入口131连接。第一冷凝器12的出口122用于将进行了一次冷凝降温的冷却介质经由换热器 13的第一入口131输送到换热器13中,以使换热器13利用自身内部的换热介质对冷却介质进行二次降温。换热器13的第一出口132与泵体14的入口连接,泵体14的出口与蒸发器11的入口112连接。泵体14用于将经由换热器13的第一出口132输出的进行了二次降温的冷却介质输送回蒸发器11内,以使蒸发器11能够循环利用冷却介质对外界环境的空气进行换热降温。
[0035]换热器13的第二出口133与冷凝部200的入口连接,换热器13的第二入口134与冷凝部200的出口连接。换热器13的第二出口133用于将参与了冷却介质降温换热的换热介质输送到冷凝部200中,冷凝部200用于对换热介质进行冷凝降温,并将降温后的换热介质经由换热器13的第二入口134输送回换热器13内,以使换热器13能够循环利用换热介质对冷却介质进行换热降温。
[0036]需要说明的是,换热器13的第一出口132和第一入口131连通,用于实现输送蒸发器11的冷却介质。换热器13的第二出口133和第二入口134连通,用于实现输送换热器13自身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单元,包括蒸发器、第一冷凝器、换热器、泵体,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出口通过所述换热器与所述泵体的入口连接,所述泵体的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入口连接;冷凝部,与所述换热器连接,用于对所述换热器内的换热介质进行换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入口之间连接有并联设置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一压缩机,所述第一阀门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压缩机启动的情况下阀门关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入口之间连接有并联设置的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所述第三支路上设置有所述泵体,所述第四支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压缩机启动的情况下阀门开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部包括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入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入口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部还包括第一风机,所述第二冷凝器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德强苏少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