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墙)板板材自动切割装置,包括了一基座、至少一个设置于基座上的切割单元、至少一个设于基座上,并用于吻合地(墙)板板材上对位线的顶针组件、至少一个固定地(墙)板板材的定位盘组件、至少一个设置于基座上的检测单元及一推料组件。在顶针组件与位在地(墙)板板材上的对位线重合后,检测单元用于识别切割单元及地(墙)板板材上的对位线是否与切割单元重合;控制器是与检测单元、顶针组件、定位盘组件、切割单元及推料组件均连接。如此实现自动对齐、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工作效率高。工作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墙)板板材自动切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地(墙)板板材加工
,特别是一种地(墙)板板材自动切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地(墙)板,如木质地(墙)板或复合地(墙)板在表面制作装饰层后,需要按照预定的形状进行切割,使得地(墙)板切割为至少一个相同尺寸的地(墙)板块,方便包装及使用。请参考图1,地(墙)板100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单元块110,在相邻单元块110之间或单元块110的外侧均具有对位线120,在最外侧的对位线120的外部设置有边缘块130,对位线120用作切割时的参考线。切割时沿对位线120进行切割,从而将地(墙)板100切割为至少一个相同尺寸的单元块110,将边缘块130切割后成为多余的边角料。现有的切割装置沿对位线120切割前,是通过人力将对位线120与切割机的切割路径进行对齐,并用顶针来将地(墙)板100上的对位线120对齐, 尔后, 再启动切割机对地(墙)板100进行切割; 如此操作不但耗费人力, 同时, 在对齐时, 由于人眼的位准毕竟仍是会存在着误差, 特别是在经过一段长时间的操作后, 因为操作工人的疲累, 以致于在对位上会因为疲乏而逐渐的丧失专注力, 以致在对位的误差上会愈来愈大。这种传统的工序在制作成品时会造成许多的麻烦,并且在整体的工作效率上也因为顾虑到人性行为的差异, 而无法有较高的产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实现自动对齐、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的地(墙)板板材自动切割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为达成上述的目的,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地(墙)板板材自动切割装置,包括基座、至少一个设置于基座的切割单元、至少一个顶针组件、至少一个定位盘组件、至少一个检测单元及一推料组件;基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为进料口和一出料口;至少一个定位盘组件位于靠近进料口一侧; 检测单元设用于识别顶针组件及地(墙)板上的对位线,并判断对位线是否与切割单元重合;一控制器与检测单元、顶针组件、定位盘组件、切割单元及推料组件均连接。
[0005]进一步地,所述顶针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及与第一气缸的输出端连接的顶针。
[0006]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盘组件包括一第二气缸及与第二气缸的输出端连接的定位盘。
[0007]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盘为橡胶盘。
[0008]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个切割单元同轴地设置于一驱动轴上,驱动轴转动地设置于基座上。
[0009]本实用型亦可采用以下的实施方式来具体实施欲达成的功效:
[0010]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地(墙)板板材自动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0011]一基座;
[0012]至少一个设置于基座的切割单元;
[0013]至少一个设置于基座上, 用于对齐, 并固定位在地(墙)板板材上对位线的顶针组件;
[0014]至少一个设置于基座上, 且用以在顶针组件吻合并固定地(墙)板板材一端后, 将整个地(墙)板板材固定的定位盘组件;
[0015]至少一个检测单元; 其中, 检测单元用于识别顶针组件及地(墙)板板材上的对位线是否吻合,并判断对位线是否与切割单元重合;及
[0016]一控制器与检测单元、顶针组件、定位盘组件及切割单元连接, 以控制切割单元进行切割。
[0017]进一步地, 本技术的地(墙)板板材自动切割装置中, 所述顶针组件包括安装于基座上的第一气缸及与第一气缸的输出端连接的顶针。
[0018]进一步地, 本技术的地(墙)板板材自动切割装置中,所述定位盘组件包括安装于基座上方第二气缸及与第二气缸的输出端连接的定位盘。
[0019]进一步地, 本技术的地(墙)板板材自动切割装置中, 所述定位盘为橡胶盘。
[0020]进一步地, 本技术的地(墙)板板材自动切割装置中, 所述推料组件活动地设置于基座的底部。
[0021]进一步地, 本技术的地(墙)板板材自动切割装置中, 所述检测单位是为一电子式或红外线式。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地(墙)板板材自动切割装置包括基座、至少一个设置于基座的切割单元、至少一个设置于基座底部的顶针组件、至少一个设置于基座下方的定位盘组件、至少一个设置于基座的检测单元及一推料组件。顶针组件设置于靠近出料口的底部且位于切割口的正上方;至少一个定位盘组件位于靠近进料口;检测单元设置于靠近出料口的底部,用于识别切割口及地(墙)板上的对位线,并判断对位线是否与切割口重合;一控制器与检测单元、顶针组件、定位盘组件、切割单元及推料组件均连接。如此实现自动对齐、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23]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
[0024]图1为习用地(墙)板的俯视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地(墙)板板材自动切割装置的第一视角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0026]图3为图2中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地(墙)板板材自动切割装置的第二视角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地(墙)板板材自动切割装置的局部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基于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0]请参考图2,本技术提供的地(墙)板板材自动切割装置包括基座10、位于基座10上的托板20、至少一个设置于托板20下方的切割单元30、至少一个设置于托板20上方的第一横梁40、至少一个设置于于第一横梁40下方的第二横梁50、至少一个设置于第一横梁40下方的顶针组件60、至少一个设置于第二横梁50下方的定位盘组件70、至少一个设置于第一横梁40底部的检测单元80及设置于第二横梁50下方的推料组件90。
[0031]托板20的两侧分别突出设置有侧挡块23,托板20未设置侧挡块23的另外两侧分别作为进料口和出料口。第一横梁40与进料口或出料口平行。
[0032]托板20的正下方开设有切割口21,切割单元30固设于切割口21的下方且部分地突出于切割口21, 并朝向第二横梁40方向延伸。
[0033]第一横梁40的两端分别通过一立柱与侧挡块23连接。
[0034]第二横梁50与第一横梁40相垂直。
[0035]本实施方式中,顶针组件60数量为2个,2个顶针组件60设置于靠近第一横梁40的一侧,且顶针组件60位于切割口21的上方。至少一个定位盘组件70位于第一横梁40之间。
[0036]检测单元80设置于第一横梁40的底部,且靠近侧挡块23的位置。检测单元80用于识别切割口21及地(墙)板100上的对位线120,并判断对位线120是否与切割口21重合。其中, 检测单元80可以是电子式或是红外线式的传感器。
[0037]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托板20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墙)板板材自动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至少一个设置于基座的切割单元;至少一个设置于基座上,用于对齐,并固定在地(墙)板板材上对位线的顶针组件;至少一个设置于基座上,且用以在顶针组件吻合并固定地(墙)板板材一端后,将整个地(墙)板板材固定的定位盘组件;至少一个检测单元;其中,检测单元用于识别顶针组件及地(墙)板板材上的对位线是否吻合,并判断对位线是否与切割单元重合;及一控制器与检测单元、顶针组件、定位盘组件及切割单元连接,以控制切割单元进行切割。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墙)板板材自动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志文,王康伟,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岳盛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