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建筑的混凝土基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3392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建筑的混凝土基础,包括混凝土承台和混凝土承柱,所述混凝土承柱设在所述混凝土承台上且位于混凝土承台的一端,所述混凝土承柱的内部设有第一固定通道,所述第一固定通道呈上下设置,所述第一固定通道的上端设有呈漏斗状的第一开口,所述混凝土承柱设有开口朝前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通道的下方且与第一固定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锚定件,所述锚定件与所述混凝土承柱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模块化建筑的混凝土基础,在满足预应力施工要求的同时,有效地减少了现场作业的时间,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建筑的混凝土基础


[0001]本技术涉及模块化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建筑的混凝土基础。

技术介绍

[0002]模块化建筑是一种高度集成的装配式建筑,模块化建筑的建造速度具有传统建筑无法比拟的优势,能够达到批量化生产,通常其单体模块是在工厂制作完成,而模块之间的装配连接则是在施工现场进行。然而模块化建筑的基础往往采用传统现浇基础,施工速度慢。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建筑的混凝土基础。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0005]一种模块化建筑的混凝土基础,包括混凝土承台和混凝土承柱,所述混凝土承柱设在所述混凝土承台上且位于混凝土承台的一端,所述混凝土承柱的内部设有第一固定通道,所述第一固定通道呈上下设置,所述第一固定通道的上端设有呈漏斗状的第一开口,所述混凝土承柱设有开口朝前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通道的下方且与第一固定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锚定件,所述锚定件与所述混凝土承柱连接。
[0006]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主要应用于模块化建筑的预应力施工过程中,在现场施工时能够直接与模块化建筑箱体进行连接使用,施工时,将钢筋或钢绞线从上往下依次穿过模块化建筑箱体的钢框架和第一固定通道直至到达第一凹槽内,钢筋或钢绞线的末端与第一凹槽内的锚定件连接,从而将钢筋或钢绞线紧紧地固定在混凝土承柱内,完成钢筋或钢绞线的固定;混凝土承柱设在混凝土承台上且位于混凝土承台的一端,混凝土承柱会对模块化建筑箱体的立柱提供支撑作用,混凝土承台会对模块化建筑箱体的底部横梁提供支撑作用,而且混凝土承柱和混凝土承台连接成L形结构,在混凝土基础与模块化建筑箱体连接时能起到定位作用;第一固定通道的上端设有呈漏斗状的第一开口,第一开口起到导向作用,促使钢筋或钢绞线能顺利插入第一固定通道;该混凝土基础在满足预应力施工要求的同时,有效地减少了现场作业的时间,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锁紧管和锁紧螺杆,所述混凝土承柱的内部设有第一锁紧通道,所述第一锁紧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锁紧通道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一固定通道的径向延伸并贯穿所述混凝土承柱,所述锁紧管设在所述第一锁紧通道内且与所述混凝土承柱固定连接,所述锁紧螺杆与所述锁紧管螺纹连接,在锚定件的基础上增加了锁定组件,增强了对钢筋或钢绞线的固定效果。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凝土承柱的内部还设有第二固定通道,
所述第二固定通道呈水平设置并贯穿所述混凝土承柱,所述第二固定通道的两端均设有呈漏斗状的第二开口,所述混凝土承柱设有开口朝前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二固定通道上的两个第二开口之间且与第二固定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所述锚定件,采用钢筋或钢绞线对两个左右相邻的模块化建筑箱体之间进行预应力施工,通过水平设置的第二固定通道、第二凹槽和锚定件,可以简化两个左右相邻的模块化建筑箱体之间的预应力施工,提高施工效率。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凝土承柱的内部还设有第二锁紧通道,所述第二锁紧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锁紧通道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二固定通道的径向延伸并贯穿所述混凝土承柱,所述第二固定通道内设有所述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管设在所述第二锁紧通道内且与所述混凝土承柱固定连接,所述锁紧螺杆与所述锁紧管螺纹连接,增强了对钢筋或钢绞线的固定效果。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固定通道和所述第二固定通道的数量均为两条以上,所述第一锁紧通道与所述第一固定通道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二锁紧通道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固定通道的数量相同,所述锁紧组件的数量等于所述第一锁紧通道与所述第二锁紧通道的数量之和,可供多根钢筋或钢绞线穿过,适应性更好。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固定通道的下端部位于所述第二固定通道的上方,第一固定通道和第二固定通道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使第一固定通道与第二固定通道之间可以互不干扰,提供更大的施工空间,施工更加方便。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凝土承柱的内部设有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所述第一钢板和所述第二钢板上均设有通孔,所述第一钢板呈水平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通道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所述第一固定通道与所述第一钢板上的通孔连通,所述第二钢板呈竖直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二固定通道的两个第二开口之间,所述第二固定通道与所述第二钢板上的通孔连通,提高混凝土基础的抗剪能力。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凝土承柱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通且位于第一凹槽的上方,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一钢板适配连接,所述第二卡槽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二凹槽的左侧和右侧,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通且与第二钢板适配连接。第一卡槽的设置,能快速简便地将第一钢板设在第一凹槽的内顶壁面处,并与锚定件相抵接,防止混凝土承柱因与锚定件直接接触而损坏,导致混凝土承柱寿命缩短;第二卡槽的设置,能快速简便地将第二钢板设在第二凹槽的左侧壁面和右侧壁面,并与锚定件相抵接,防止混凝土承柱因与锚定件直接接触而损坏,导致混凝土承柱寿命缩短。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紧管、所述第一钢板和所述第二钢板均为精轧钢制件,强度高,抗变形能力强。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锚定件为夹片式锚具或精轧螺母,能够更好地固定钢筋或钢绞线。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
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使用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混凝土承台;2、混凝土承柱;3、第一固定通道;4、第二固定通道;5、第一锁紧通道;6、第二锁紧通道;7、锁紧螺杆;8、锁紧管;9、第一钢板;10、第二钢板;11、锚定件;12、钢绞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建筑的混凝土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承台和混凝土承柱,所述混凝土承柱设在所述混凝土承台上且位于混凝土承台的一端,所述混凝土承柱的内部设有第一固定通道,所述第一固定通道呈上下设置,所述第一固定通道的上端设有呈漏斗状的第一开口,所述混凝土承柱设有开口朝前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通道的下方且与第一固定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锚定件,所述锚定件与所述混凝土承柱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建筑的混凝土基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锁紧管和锁紧螺杆,所述混凝土承柱的内部设有第一锁紧通道,所述第一锁紧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锁紧通道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一固定通道的径向延伸并贯穿所述混凝土承柱,所述锁紧管设在所述第一锁紧通道内且与所述混凝土承柱固定连接,所述锁紧螺杆与所述锁紧管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建筑的混凝土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承柱的内部还设有第二固定通道,所述第二固定通道呈水平设置并贯穿所述混凝土承柱,所述第二固定通道的两端均设有呈漏斗状的第二开口,所述混凝土承柱设有开口朝前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二固定通道上的两个第二开口之间且与第二固定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所述锚定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化建筑的混凝土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承柱的内部还设有第二锁紧通道,所述第二锁紧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锁紧通道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二固定通道的径向延伸并贯穿所述混凝土承柱,所述第二固定通道内也设有所述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管设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坤余运波严仍景顾兴海孙伟俞霆王雨龙曹蒙钰叶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