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酯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共聚酯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聚酯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酯,由多元醇和多元酸缩聚而得的聚合物总称。由于其原料的多变,使得其应用领域得到极大的拓展,但是聚酯本身也存在着耐高温差、机械强度不高等性能的缺陷,从而限制了应用。聚酰亚胺,是含有酰亚胺环重复单元的聚合物的总称,具有较好的热氧化稳定性,独特的电气性能,高耐辐射性和耐溶剂性以及高机械强度。在聚酯中引入聚酰亚胺结构,能够提高刚性,以达到提高聚酯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目的。
[0003]CN113845764A公开了一种耐热型改性聚乳酸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公开的聚乳酸材料按重量份数计,所述聚乳酸材料的组分包括:50
‑
80份丙交酯、2
‑
4份催化剂、10
‑
30份壳聚糖,10
‑
26份单壁碳纳米管、10
‑
20份聚酰亚胺、3
‑
9份阻燃剂、0.5
‑
1份增韧剂。其公开的材料将聚酰亚胺以及其他的一些助剂引进聚乳酸体系中,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材料的耐热性能;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便于加工。但是该种熔融共混的方式,无法保证其共混的均一性,以及在后期使用过程中,易发生组分迁移的现象。
[0004]CN105085912A公开了一种透明聚酯酰亚胺树脂及通过对苯二甲酸二(3,4
‑
二甲酸酐)苯酯单体与二元伯胺单体缩聚反应的制备方法。在二酐的设计中,通过降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酯酰亚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保护气氛下,将酸类单体、醇类单体、酸酐类单体和胺类单体混合,调整醇类单体和酸类单体的摩尔比为(2.5
‑
4.0):1,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反应,得到所述聚酯酰亚胺;所述制备方法中不添加溶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酐类单体和胺类单体的摩尔比为(0.5
‑
1.05):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酐类单体与酸类单体的摩尔比为(1
‑
2.5):1。4.根据权利要求1
‑
3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类单体包括二元酸;优选地,所述二元酸包括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癸二酸、壬二酸、十二烷二酸、己二酸或二聚酸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地,所述醇类单体包括二元醇;优选地,所述二元醇包括乙二醇、新戊二醇、1,2
‑
丙二醇、己二醇或2
‑
甲基
‑
1,3
‑
丙二醇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地,所述酸酐类单体包括均苯四甲酸酐、1,2,4,5
‑
环己烷四甲酸二酐、双酚A型二醚二酐或3,3',4,4'
‑
联苯四羧酸二酐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地,所述催化剂包括钛酸四丁酯、钛酸四乙酯、二丁基氧化锡、氯化锡或辛酸亚锡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5.根据权利要求1
‑
4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胺类单体包括脂肪族胺、芳香族胺或脂环族胺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6.根据权利要求1
‑
5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包括第一次升温反应、第二次升温反应和缩聚反应;优选地,所述第一次升温反应和第二次升温反应的升温速率各自独立地为0.1
‑
1.5℃/min;优选地,所述第一次升温反应和第二次升温反应的压力各自独立地为0.05
‑
0.15MPa;优选地,所述第一次升温反应的温度为100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珅,袁其岳,黄慧玲,马培培,
申请(专利权)人:中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