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3147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2:31
一种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1),包括带束结构,所述带束结构包括由设置有加强帘线的橡胶涂覆的织物径向叠置制成的至少两个带,所述加强帘线在每个带中彼此平行地且相对于相邻带的加强帘线交叉地布置。所述轮胎还包括胎面带(2),在胎面带上限定了径向外胎面表面(3)和界定多个块体(10,10a)的多条凹部(9;9a);每个块体包括胎面表面部分(11)和第一侧壁(12),第一侧壁至少部分地从所述凹部中的一条的底部(13)朝向胎面表面部分延伸并且至少其一部段通过具有至少部分曲线轮廓的连接表面(15)连接至胎面表面部分(11)。连接表面(15)沿着接触线连结至第一侧壁,在该接触线处,第一侧壁的切向平面和连接表面的切向平面形成大于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
[0001]本申请是专利技术名称为“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国际申请日为2018年5月23日、国际申请号为PCT/IB2018/053630、中国申请号为201880039260.6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尤其是用于高性能汽车的轮胎。

技术介绍

[0003]轮胎通常包括胎体结构,所述胎体结构围绕旋转轴线成形为环面,并且具有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所述胎体帘布层具有接合在相应的环形锚固结构、即所述胎圈中的端部襟翼。
[0004]在胎体结构的径向外部位置上设置有带束结构,在用于汽车的轮胎的情况下,该带束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带,该两个带由橡胶涂覆的织物径向叠置制成,所述橡胶涂覆的织物设置有加强帘线(通常为金属帘线),所述加强帘线在每个带中彼此平行地布置并且相对于相邻带的加强帘线交叉地布置,所述加强帘线优选地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对称。
[0005]带束结构优选地还包括第三层织物或金属帘线,该第三层织物或金属帘线至少在其端部处也位于下层带束带的径向外部上,该帘线周向布置(成0度)。在“无内胎”轮胎中,还提供了径向内层,被称为“衬里”层,该“衬里”层是不可渗透的,以确保所述轮胎的气密性。
[0006]胎面带被施加到带束结构的径向外部位置,所述胎面带由弹性体材料制成并且在其上限定了旨在与路面接触的胎面表面。
[0007]为了在潮湿路面上也确保充分的道路保持,轮胎包括设有不同形状和几何外形的凹部的胎面带,所述凹部的主要功能是允许水存在于轮胎表面和路面之间,以当轮胎和道路相互接触时将水排空,从而防止轮胎向前移动时因水对轮胎的冲击而产生的静态压力导致轮胎从路面升高,甚至部分地从路面升高,并且因此导致车辆失去控制(这种现象被称为“滑水”)。
[0008]沿周向方向设置的凹部也会影响轮胎的与其承受平行于轮胎旋转轴线的切向应力的能力有关的方向性和行驶稳定性。
[0009]沿横向方向设置的凹部则影响轮胎的牵引力,即其将平行于行驶方向的切向应力传递到路面的能力,特别是在机动车辆加速和制动期间。
[0010]凹部一起在胎面带上限定了多个块体,在每个块体上,在其径向外部位置上限定了旨在与路面接触的表面,从而形成轮胎的胎面表面的一部分。
[0011]EP 2829421和EP 2918427描述了根据现有技术成形的轮胎。
[0012]本申请人已经发现,当块体承受切向应力时,它们会变形,从而改变它们的形状,有时显著改变它们的形状。
[0013]特别地,本申请人已经发现,变形的幅度既取决于胎面带的材料的特性,又取决于块体的形状和位置,并且在相当大的切向应力的情况下(例如,刹车时)可能尤为明显。
[0014]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本申请人已经发现如何在块体的面对切向应力的边缘(通常称为前边缘)处产生过压力,该超压往往将对应的块体部分压靠在路面上,而在块体的面对与切向应力相对的那一侧的边缘(后边缘)处产生对应的压力下降,该压力下降甚至会导致对应的块体部分升高。
[0015]但是,这种块体行为导致产生一系列缺点。
[0016]本申请人实际上已经证实,由于这种局部升高,如上所述,块体与路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了,并且因此轮胎施加在路面上的总摩擦力也减小了。另外,本申请人观察到承受过压力的块体部分处的摩擦系数减小,这可能导致轮胎的总制动能力进一步降低。
[0017]本申请人还发现,在块体的侧壁与对应的胎面表面部分之间设置倒角会对轮胎的其他参数产生负面影响,该倒角由倾斜平面形成。例如,足够宽和足够深的倒角可能导致与路面接触的块体表面的尺寸过度减小以及导致块体的刚性降低,从而降低其对切向应力的抵抗力。
[0018]本申请人还发现,凹部连接到胎面表面的方式也影响轮胎的其他重要参数,特别是包括轮胎的噪声以及轮胎的滚动阻力。近年来,这些参数在设计轮胎时已经变得愈发重要,这是因为它们与重要的环境方面(例如噪音污染和燃料消耗)直接相关。

技术实现思路

[0019]因此,本申请人认为需要提供一种轮胎,在该轮胎中块体设计成使得在切向应力的情况下改善其行为,并因此改善轮胎的总体牵引性能,尤其是在制动期间。
[0020]最后,本申请人发现,一种块体,在所述块体中,侧壁和胎面表面部分通过连接表面连接至彼此,该连接表面以大体上切向的方式连结至胎面表面部分并且连结至侧壁,以便形成拐角,这种块体在受到指向所述侧壁的切向应力时表现得更好。实际上,本申请人已经证实,具有上述形状的块体以这样的方式变形,即该块体保持与路面接触的相对升高区域并且随着变形程度变化而保持足够恒定。
[0021]特别地,在第一方面中,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其包括胎面带和带束结构。
[0022]带束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带,所述至少两个带由橡胶涂覆的织物径向叠置制成,所述橡胶涂覆的织物设置有加强帘线,所述加强帘线在每个带中彼此平行地且相对于相邻带的加强帘线交叉地布置。
[0023]径向外胎面表面和界定所述胎面带的多个块体的多条凹部优选地限定在所述胎面带上。
[0024]每个块体优选地包括胎面表面部分和第一侧壁。
[0025]所述第一侧壁优选地至少部分地从所述凹部中的一个的底部朝向所述胎面表面部分延伸。
[0026]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壁,至少其一部段,通过连接表面连接至所述胎面表面部分。
[0027]所述连接表面优选地具有完全曲线的轮廓。
[0028]所述连接表面优选地沿着第一接触线连结至所述第一侧壁,在所述第一接触线上,所述第一侧壁的切向平面和所述连接表面的切向平面形成大于20
°
的锐角,使得一拐角限定在所述连接表面和所述第一侧壁之间。
[0029]所述连接表面优选地沿着第二接触线以大体上切向的方式连结至所述胎面表面部分。
[0030]所述连接表面优选地具有介于1mm和3mm之间的宽度。
[0031]所述连接表面的所述轮廓优选地为圆周弧。
[0032]本申请人已经证实,由于这些特征,当块体受到指向第一侧壁的切向应力时,块体以这样的方式变形,即使得连接表面的一部分从与胎面表面部分接触的接触线开始还逐渐与路面接触。
[0033]这至少部分地补偿了块体的后边缘的可能升高。
[0034]另外,可以根据变形的幅度有利地调节成为块体的接触区域的一部分的连接表面的份额,使得块体的更大变形对应于逐渐与路面接触的连接表面的更大份额。
[0035]此外,通过在块体的前边缘处逐渐增加连接表面作为块体的新接触区域使得可以限制局部过压力。
[0036]此外,在连接表面和侧壁之间的接触线处设置拐角使得可以使连接表面的曲率和连接表面与侧壁连结处的深度脱离关联,从而获得有关连接表面的尺寸、特别是其宽度、深度和曲率的更大自由度。
[0037]这样,可以有利地优化这些各种参数的组合。
[0038]此外,通过在连接表面和侧壁之间设置拐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1),所述轮胎包括:带束结构,所述带束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带,所述至少两个带由橡胶涂覆的织物径向叠置制成,所述橡胶涂覆的织物设置有加强帘线,所述加强帘线在每个带中彼此平行地布置并且相对于相邻带的加强帘线交叉地布置;和胎面带(2),在所述胎面带上限定了径向外胎面表面(3)和多条凹部(9;9a),所述多条凹部界定了所述胎面带的多个块体(10,10a),其中:﹣每个块体包括胎面表面部分(11)和第一侧壁(12),所述第一侧壁至少部分地从所述多条凹部中的一条凹部的底部(13)朝向所述胎面表面部分延伸,﹣所述第一侧壁(12)至少其一部段通过具有完全曲线轮廓的连接表面(15)连接至所述胎面表面部分(11),﹣所述连接表面(15)沿着第一接触线连结至所述第一侧壁,在所述第一接触线处,所述第一侧壁的切向平面和所述连接表面的切向平面形成大于20
°
的锐角(α),使得在所述连接表面(15)和所述第一侧壁(12)之间限定一拐角,﹣所述连接表面(15)以大体上切向的方式沿着第二接触线连结至所述胎面表面部分(11),﹣所述连接表面(15)具有介于1mm和3mm之间的宽度(L),并且﹣所述连接表面(15)的所述完全曲线轮廓为圆周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连接表面(15)以小于所述凹部的深度的50%的平均深度连结至所述第一侧壁(1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连接表面(15)以小于所述凹部的深度的35%的平均深度连结至所述第一侧壁(1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连接表面(15)以小于2mm的平均深度连结至所述第一侧壁(12)。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连接表面(15)以大于0.2mm的平均深度连结至所述第一侧壁(12)。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连接表面(15)以介于0.4mm和1.5mm之间的平均深度连结至所述第一侧壁(12)。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连接表面(15)沿着所述第一侧壁的纵向范围以可变深度连结至所述第一侧壁(12)。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中,在所述连接表面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的所述接触线处由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
申请(专利权)人: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