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凹型人行悬索桥及其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92244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内凹型人行悬索桥及其成型方法,包括桥塔、桥墩和临时支撑架,桥塔为内凹结构,桥墩和临时支撑架远离桥塔一面安装有桥面结构,桥面结构远离桥墩和临时支撑架一侧设有顶层玻璃,顶层玻璃下方设有主缆索,顶层玻璃和主缆索之间设有上层索夹,主缆索和桥面之间设有吊索,主缆索通过桥塔耳板连接到桥塔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内凹型人行悬索桥的受力特点,采用先张拉主缆索到目标值,使主缆索绷紧并位于设计位置上方,再依次张拉吊索,使主缆索向下偏移同时产生内力重分布,在顶层玻璃荷载作用下,主缆索和吊索的形状及索力满足设计要求,以上索力目标值采用循环迭代降温法得到,可以实现各拉索一次张拉到位而无需反复调整,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凹型人行悬索桥及其成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人行悬索桥成型
,具体涉及一种内凹型人行悬索桥及其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悬索桥指的是以通过索塔悬挂并锚固于两岸(或桥两端)的缆索(或钢链)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其缆索几何形状由力的平衡条件决定,一般接近抛物线。从缆索垂下许多吊杆,把桥面吊住,在桥面和吊杆之间常设置加劲梁,同缆索形成组合体系,以减小荷载所引起的挠度变形,悬索桥中最大的力是悬索中的张力和塔架中的压力。由于塔架基本上不受侧向的力,它的结构可以做得相当纤细,此外悬索对塔架还有一定的稳定作用。假如在计算时忽视悬索的重量的话,那么悬索形成一个抛物线。这样计算悬索桥的过程就变得非常简单了。老的悬索桥的悬索一般是铁链或联在一起的铁棍。现代的悬索一般是多股的高强钢丝,悬索桥的构造方式是19世纪初被专利技术的,许多桥梁使用这种结构方式。现代悬索桥,是由索桥演变而来。适用范围以大跨度及特大跨度公路桥为主,当今大跨度桥梁全采用此结构。是大跨径桥梁的主要形式。
[0003]悬索桥是以承受拉力的缆索或链索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由悬索、索塔、锚碇、吊杆、桥面系等部分组成。悬索桥的主要承重构件是悬索,它主要承受拉力,一般用抗拉强度高的钢材(钢丝、钢缆等)制作。由于悬索桥可以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并具有用料省、自重轻的特点,因此悬索桥在各种体系桥梁中的跨越能力最大,跨径可以达到1000米以上。悬索桥的主要缺点是刚度小,在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较大的挠度和振动,需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但是,现有的人行悬索桥成型方法不成熟。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内凹型人行悬索桥及其成型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凹型人行悬索桥及其成型方法,循环迭代降温法可以高效地对索杆体系进行找力分析,利用找力分析得到一系列温度数组,可以方便地求得分阶段、多批次多级张拉施工中各个拉索每一级的施工控制拉力值,且可以保证各批次索一次张拉到位而无需反复调整,使施工效率大幅度提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凹型人行悬索桥,
[0007]包括桥塔、桥墩和临时支撑架,所述桥塔为内凹结构,所述桥墩和所述临时支撑架远离所述桥塔的一面安装有桥面结构,且所述桥面结构的表面摊铺有桥面,所述桥面结构远离所述桥墩和所述临时支撑架的一侧设有顶层玻璃,所述顶层玻璃的下方设有主缆索,且所述顶层玻璃和所述主缆索之间设有上层索夹,所述顶层玻璃和所述主缆索通过所述上层索夹固定连接,所述主缆索和所述桥面之间设有安装件,所述主缆索的两端通过设置桥塔耳板连接到桥塔上。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内凹型人行悬索桥优选的,所述安装件包括吊索、下端耳板和上
层钢梁,所述上层钢梁和所述下端耳板安装在所述吊索的两端。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内凹型人行悬索桥优选的,所述吊索和所述桥面通过所述下端耳板相连接,所述吊索和所述上层索夹通过所述上层钢梁相连接。
[0010]一种内凹型人行悬索桥的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1]S1

首先安装桥塔,然后在桥面下布置临时支撑架,将桥面钢梁分段吊装到位后,浇筑桥面混凝土,完成桥面结构的施工;
[0012]S2

桥面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卸载桥面下的临时支撑架;
[0013]S3

将主缆索、上层钢梁、上层索夹和吊索在桥面上进行整体拼装,然后,采用牵引索夹主缆索耳板与桥塔上的耳板;
[0014]S4

利用主缆索端部两侧耳板处的千斤顶将缆索整体牵引提升;
[0015]S5

缆索牵引提升到位并对接,张拉主缆索到张拉目标索力值,此时主缆索的位形到位目标位形,然后在各个吊索下耳板处设置牵引索;
[0016]S6

按照从两侧向中间的顺序依次分批对称张拉吊索至张拉目标索力,此时拉索的位形达到位形;
[0017]S7

最后,安装主缆索上的玻璃板,完成整个结构的安装,此时拉索的位形达到位形。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根据内凹型人行悬索桥的受力特点,采用先张拉主缆索到目标值,使主缆索绷紧并位于设计位置上方,再依次张拉吊索,使主缆索向下偏移同时产生内力重分布,在顶层玻璃荷载的作用下,主缆索和吊索的形状及索力满足设计要求,并且以上索力目标值采用循环迭代降温法得到,可以实现各拉索一次张拉到位而无需反复调整,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步骤S1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步骤S2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步骤S3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步骤S4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步骤S5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步骤S6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步骤S7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
[0029]100、桥塔;
[0030]10、桥墩;
[0031]11、临时支撑架;
[0032]12、桥面结构;
[0033]13、桥面;
[0034]14、吊索;
[0035]15、下端耳板;
[0036]16、上层钢梁;
[0037]17、顶层玻璃;
[0038]18、上层索夹;
[0039]19、主缆索;
[0040]20、桥塔耳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2]实施例1
[0043]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内凹型人行悬索桥,包括桥塔100、桥墩10和临时支撑架11,桥塔10为内凹结构,桥墩10和临时支撑架11远离桥塔100的一面安装有桥面结构12,且桥面结构12的表面摊铺有桥面13,桥面结构12远离桥墩10和临时支撑架11的一侧设有顶层玻璃17,顶层玻璃17的下方设有主缆索19,且顶层玻璃17和主缆索19之间设有上层索夹18,顶层玻璃17和主缆索19通过上层索夹18固定连接,主缆索19和桥面13之间设有安装件,主缆索19的两端通过设置桥塔耳板20连接到桥塔上。
[0044]具体的,在作业时,因桥塔100为内凹结构,可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凹型人行悬索桥,其特征在于:包括桥塔(100)、桥墩(10)和临时支撑架(11),所述桥塔(100)为内凹结构;所述桥墩(10)和所述临时支撑架(11)远离所述桥塔(100)的一面安装有桥面结构(12),且所述桥面结构(12)的表面摊铺有桥面(13),所述桥面结构(12)远离所述桥墩(10)和所述临时支撑架(11)的一侧设有顶层玻璃(17),所述顶层玻璃(17)的下方设有主缆索(19),且所述顶层玻璃(17)和所述主缆索(19)之间设有上层索夹(18),所述顶层玻璃(17)和所述主缆索(19)通过所述上层索夹(181)固定连接,所述主缆索(19)和所述桥面(13)之间设有安装件,所述主缆索(19)的两端通过设置桥塔耳板(20)连接到所述桥塔(10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凹型人行悬索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包括吊索(14)、下端耳板(15)和上层钢梁(16),所述上层钢梁(16)和所述下端耳板(15)安装在所述吊索(14)的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凹型人行悬索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索(14)和所述桥面(13)通过所述下端耳板(15)相连接,所述吊索(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洋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州广播电视大学湖州社区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