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层发光玻璃装置及汽车天窗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2235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夹层发光玻璃装置,包括光源组件和发光玻璃组件,所述光源组件用于提供光线且设于所述发光玻璃组件的入光侧,所述光线从所述入光侧入射至所述发光玻璃组件内;所述发光玻璃组件依次包括第一玻璃层、第一粘合层、保护层、微结构层、第二粘合层和第二玻璃层,所述微结构层一表面设有若干微结构,所述保护层设于所述微结构层设有所述微结构的一表面,所述第一玻璃层和所述第二玻璃层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粘合层和所述第二粘合层贴覆于所述保护层和所述微结构层的另一表面;所述光线进入所述发光玻璃组件内并传导至所述微结构时被其散射,散射后从所述第一玻璃层射出。该装置十分耐用,且在未导入光线的情况下通透性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夹层发光玻璃装置及汽车天窗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照明
,尤其涉及一种夹层发光玻璃装置及汽车天窗。

技术介绍

[0002]发光玻璃是通过刻蚀、热压或印刷等方式在玻璃表面加工导光点,并通过LED光源将光线导入玻璃内,光线在玻璃内传导并通过导光点实现整个玻璃的均匀发光效果。
[0003]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201410208093.7公开了一种光致发光夹层玻璃,包括第一玻璃基板、第二玻璃基板和夹在所述第一玻璃基板与第二玻璃基板之间的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具有朝向相反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中间层从所述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开始向中间层的内部分散有无机化合物荧光粉体,分散浓度从所述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开始向中间层的内部逐渐减小。优点在于:光致发光效果良好和可见光透过率高。
[0004]东莞市银特丰光学玻璃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一种激光内雕双面发光的玻璃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导光板本体为一体成型,导光板本体包括入射面、第一出射面、第二出射面;第一导光网点和第二导光网点都是通过激光内雕而成,第一导光网点靠近第一出射面沿直线设置形成第一导光组,第二导光网点靠近第二出射面沿直线设置形成第二导光组,第一导光组与第二导光组之间的距离为d,d<0.1mm,第一导光网点和第二导光网点错位设置。本技术通过激光内雕设置两层导光网点,一组光源配合一块导光板就能够实现双面发光,导光板的结构紧凑稳定,且导光网点设置于导光板的内部,能够有效防止外界因素损害导光网点,从而延长导光板的使用寿命。
[0005]但是上述都是玻璃导光板。其是指在玻璃板的背面用激光雕刻、V型十字网格雕刻或UV网板印刷技术印上导光网点,光线从导光板的端面入射,光线到达各个导光网点时会向各个角度扩散, 然后破坏反射条件由导光板正面射出。在201910122783.3 发光均匀的侧入式玻璃导光板及其设计方法,包括玻璃板,玻璃板的背面沿i、j方向均匀划分为p
·
q个1mm*1mm的单元格,两个入光面位于玻璃板在j方向上的两端面处,玻璃板的背面设有导光层,导光层包括若干个导光网点,导光层划分为一个正态分布区域、两个副峰区域和四个角落补强区域,四个角落补强区域位于玻璃板背面的四个角落,两个副峰区域分别位于玻璃板背面中心在j方向上的两侧。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增大光的折射、反射效率,可有效增强此处的发光亮度,此外,还在玻璃板的四个角落和中心两侧设置有高网点密度,能够有效增强玻璃板中入射光薄弱处的亮度,能够有效确保玻璃导光板整体发光的亮度均匀。现有技术直接通过透光薄膜贴覆在玻璃表面实现发光,微结构直接接触外界,降低了耐用性。且另一现有技术直接在玻璃上加工微结构,降低了玻璃的通透性和耐用性。比如:申请号为201520671714.5的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光装置,其包括导光板和光源模块,导光板一表面设有透光薄膜,透光薄膜上设有多个光学微结构,照明光束从导光板的入光侧进入,光束经透光薄膜上微结构反射后从透光薄膜正面射出。
[0006]申请号为202010506057.4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透明玻璃导光板及其制作方法,
其在玻璃上加工微结构凹型网点,以实现导光。
[0007]现有技术直接通过透光薄膜贴覆在玻璃表面实现发光,微结构直接接触外界,降低了耐用性。且另一现有技术直接在玻璃上加工微结构,降低了玻璃的通透性和耐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夹层发光玻璃装置及汽车天窗,该装置十分耐用,且在未导入光线的情况下通透性好。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夹层发光玻璃装置,包括光源组件和发光玻璃组件,所述光源组件用于提供光线且设于所述发光玻璃组件的入光侧,所述光线从所述入光侧入射至所述发光玻璃组件内;所述发光玻璃组件依次包括第一玻璃层、第一粘合层、保护层、微结构层、第二粘合层和第二玻璃层,所述微结构层一表面设有若干微结构,所述保护层设于所述微结构层设有所述微结构的一表面,所述第一玻璃层和所述第二玻璃层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粘合层和所述第二粘合层贴覆于所述保护层和所述微结构层的另一表面;所述光线进入所述发光玻璃组件内并传导至所述微结构时被其散射,散射后从所述第一玻璃层射出。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微结构层为导光薄膜。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粘合层和所述第二粘合层均为透明粘合剂。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保护层为透明的镀膜层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镀膜层厚度为0.001um

10um。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镀膜层包括具有不同功能的多层镀膜。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微结构中设有扩散粒子。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玻璃层和所述第一粘合层、所述第二玻璃层和所述第二粘合层通过压合的方式贴覆于所述保护层和所述微结构层的另一表面。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光源组件通过光栅、棱镜和微结构件中的一种或多种将所述光线导入所述发光玻璃组件内。
[0017]基于相同构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天窗,采用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夹层发光玻璃装置。
[0018]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将微结构层置于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中间,通过光源组件实现发光,使得无需在玻璃上加工微结构,使发光玻璃组件整体透明度高,且能实现曲面玻璃的发光。且微结构层置于中间减少了微结构的损耗,增加了使用寿命。可以实现在导入光线的情况下使发光玻璃组件整体均匀发光,未导入光线的情况下发光玻璃组件呈透明形态。
[0019](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镀膜层包括具有不同功能的多层镀膜,可以镀多层具有抗氧化、隔热、抗紫外线、增透、增反等功能的镀膜,实现了发光玻璃组件多种品质的提升。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图1 为本专利技术的夹层发光玻璃装置截面图;图2 为本专利技术的发光玻璃组件分层示意图;图3 为本专利技术的夹层发光玻璃装置正入光方式示意图;图4 为本专利技术发光玻璃组件曲面玻璃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玻璃层;2:第一粘合层;3:镀膜层;4:微结构层;5:第二粘合层;6:第二玻璃层;7:LED灯;8:微结构;9:棱镜。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23]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层发光玻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组件和发光玻璃组件,所述光源组件用于提供光线且设于所述发光玻璃组件的入光侧,所述光线从所述入光侧入射至所述发光玻璃组件内;所述发光玻璃组件依次包括第一玻璃层、第一粘合层、保护层、微结构层、第二粘合层和第二玻璃层,所述微结构层一表面设有若干微结构,所述保护层设于所述微结构层设有所述微结构的一表面,所述第一玻璃层和所述第二玻璃层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粘合层和所述第二粘合层贴覆于所述保护层和所述微结构层的另一表面;所述光线进入所述发光玻璃组件内并传导至所述微结构时被其散射,散射后从所述第一玻璃层射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发光玻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层为导光薄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发光玻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合层和所述第二粘合层均为透明粘合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发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利强林友建谭之海彭书鑫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彩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