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差速器的装配设备及装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零件装配工装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差速器的装配设备及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差速器是常用于汽车上的重要零部件,其能够使左右或前后驱动轮实现以不同转速转动,从而使汽车能够转弯或在不平的路面上行驶。目前,差速器中半轴齿轮与差速器壳之间通常采用平面垫片,但这种平面垫片会使得差速器壳中的半轴齿轮和行星齿轮啮合侧隙较大,而该间隙是造成车辆起步或换挡冲击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现有技术出现了采用蝶形弹簧垫片或波纹垫片代替原有的平面垫片,使装入后的垫片产生压缩形变从而提供给半轴齿轮轴向预压力,消除了半轴齿轮和行星齿轮之间的啮合间隙,又防止齿轮传动时发生卡死现象,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0003]但是,这种弹性垫片的应用给实际生产中差速器的装配带来了困难。在使用平面垫片时,由于锥齿轮之间存在啮合间隙,装配时先将两侧半轴齿轮及平面垫片装入差速器壳,再将两个行星齿轮带着球面垫片对角放在两个半轴齿轮之间并使之正确啮合,只需双手分别轻轻按住行星齿轮并转动,行星齿轮就带动半轴齿轮旋转,同时行星齿轮也就一边自转,一边绕着差速器中心线旋转至差速轴安装孔处,与孔对齐后装入差速轴即可。而采用了弹性垫片后,由于弹性元件会提供一个较大的的轴向预压力,且间隙为零,无法像普通差速器那样可以轻松的将两个行星齿轮旋转进去。通常情况下,需要两个员工配合操作,并采用相关工具纯手工对齿轮进行挤压、敲击才能将行星齿轮装入差速器壳中,费时费力,而且装配过程中容易损伤齿轮或垫片,影响差速器质量。r/>[0004]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差速器装配设备及装配方法,在提高采用弹性垫片的差速器的装配效率的同时,保证差速器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差速器的装配设备及装配方法,采用该设备和方法能够有效提升装配效率,且能够提高差速器的质量,保证产品合格率。
[0006]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差速器的装配设备,包括:主体、第一滑杆、第二滑杆、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第一限位销、第二限位销;
[0008]所述主体内设有装配空间,所述装配空间内设有用于夹紧差速器的壳体的装夹部件,所述第一滑杆及所述第二滑杆相对设置,并分别位于所述装配空间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滑杆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杆上下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滑杆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杆上下移动,所述第一限位销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杆的底端,所述第二限位销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杆的顶端。
[0009]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驱动机构、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
[0010]所述第一限位销包括第一抵压部和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抵压部朝外侧径向延伸,所述第一卡接部沿所述第一抵压部的外端部向上延伸;
[0011]所述第二限位销包括第二抵压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抵压部朝外侧径向延伸,所述第二卡接部沿所述第二抵压部的外端部向下延伸;
[0012]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滑杆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的输出端,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杆和所述第一限位销向第一方向转动;
[0013]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还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滑杆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的输出端,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杆和所述第二限位销向所述第一方向转动。
[0014]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部件均为齿轮组结构,且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部件之间的齿轮数量相差两个,所述第一传动部件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传动部件的输出端转速差在10%以内。
[0015]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杆和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关节轴承,所述第一关节轴承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外壳和第一推力球轴承,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底部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杆的顶部,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顶部位于所述第一外壳的内部,所述第一推力球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外壳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一外壳内;
[0016]所述第二滑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关节轴承,所述第二关节轴承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二外壳和第二推力球轴承,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顶部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杆的底部,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底部位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内部,所述第二推力球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外壳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二外壳内。
[0017]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上设有到位检测部件,所述到位检测部件位于所述装夹部件的侧面并用于正对差速器的一字轴安装孔,所述到位检测部件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电连接。
[0018]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脚踏开关部件,所述脚踏开关部件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电连接。
[0019]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操作部件,所述操作部件安装于所述主体上,所述操作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电连接。
[0020]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夹部件包括至少两个卡紧块、固定台和至少两个气缸组件,所述卡紧块连接于所述气缸组件的动力输出端,用于驱动所述卡紧块上下移动,所述固定台设于所述气缸组件之间。
[0021]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固定连接的底座、连接座和顶座,所述装配空间位于所述底座和所述顶座之间并位于所述连接座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一滑杆均安装在所述顶座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滑杆均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0022]一种差速器的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3]将差速器壳体装入所述装夹部件中,并将两个采用蝶形弹簧垫片或波纹垫片的半轴齿轮组件装入差速器壳体中;
[0024]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滑杆和所述第二滑杆向所述差速器壳体内移动,使所述第一滑杆的下部和所述第二滑杆的上部位于两个所述半轴齿轮组件之间;
[0025]将所述第一限位销和所述第二限位销分别装入所述第一滑杆的下部和所述第二滑杆的上部;
[0026]控制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滑杆和所述第二滑杆向所述差速器壳体外移动,直至两个半轴齿轮将所述蝶形弹簧垫片或波纹垫片压平;
[0027]将两个行星齿轮与所述半轴齿轮配合安装,同向转动所述半轴齿轮直至所述行星齿轮的内孔与所述差速器壳体上的一字轴安装孔对正;
[0028]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滑杆和所述第二滑杆向所述差速器壳体内移动,拆下所述第一限位销和所述第二限位销,控制所述第一滑杆和所述第二滑杆离开所述差速器壳体;
[0029]将一字轴从所述一字轴安装孔和所述行星齿轮的内孔装入差速器壳体内。
[0030]本申请的差速器的装配设备及装配方法,通过主体上的装配空间和装夹部件为差速器的壳体提供安装固定的位置,并通过第一滑杆和第一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速器的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第一滑杆、第二滑杆、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第一限位销、第二限位销;所述主体内设有装配空间,所述装配空间内设有用于夹紧差速器的壳体的装夹部件,所述第一滑杆及所述第二滑杆相对设置,并分别位于所述装配空间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滑杆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杆上下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滑杆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杆上下移动,所述第一限位销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杆的底端,所述第二限位销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杆的顶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的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驱动机构、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所述第一限位销包括第一抵压部和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抵压部朝外侧径向延伸,所述第一卡接部沿所述第一抵压部的外端部向上延伸;所述第二限位销包括第二抵压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抵压部朝外侧径向延伸,所述第二卡接部沿所述第二抵压部的外端部向下延伸;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滑杆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的输出端,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杆和所述第一限位销向第一方向转动;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还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滑杆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的输出端,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杆和所述第二限位销向所述第一方向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器的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部件均为齿轮组结构,且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部件之间的齿轮数量相差两个,所述第一传动部件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传动部件的输出端转速差在10%以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器的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杆和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关节轴承,所述第一关节轴承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外壳和第一推力球轴承,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底部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杆的顶部,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顶部位于所述第一外壳的内部,所述第一推力球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外壳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一外壳内;所述第二滑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关节轴承,所述第二关节轴承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二外壳和第二推力球轴承,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顶部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杆的底部,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底部位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内部,所述第二推力球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外壳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二外壳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盖英,刘杰,刘洋,韦文杰,龙文,王芳,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