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轧钢带表面色差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91440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轧钢带表面色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冶炼得到钢液,并将所述钢液进行浇铸获得所需的连铸钢坯;将所述连铸钢坯置于加热炉中进行均匀加热处理,出炉后对所述连铸钢坯进行除鳞、粗轧、精轧、层流冷却和卷取;其中,在进行所述精轧时,控制精轧机组出口热轧钢带的横向板凸度小于或等于40μm,以及在进行所述卷取时,使卷取完成后带卷层间压力大于7MPa。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热轧钢带的横向板凸度和卷取张力的控制,使热轧钢卷层间更加紧密,缩小钢卷边部缝隙,减小边部富氧区域,同时提高钢卷横向温度均匀性,使得钢带边部和中部温差降低,提高了氧化铁皮生长的均匀性,从而消除钢带色差的问题。而消除钢带色差的问题。而消除钢带色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轧钢带表面色差的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轧钢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轧钢带表面色差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对热轧钢板的需求越来越多,不仅对钢材的尺寸精度和性能严格要求,而且对产品表面质量要求日益提高。热轧过程中,高温钢带表面暴露于空气中,不可避免地发生氧化。但目前受生产工艺技术、设备装备水平等的限制,钢带表面质量的控制仍是行业面临的一个主要质量难题。为了保证冷轧工序的顺利进行,热轧板的表面质量至关重要,通常利用酸洗将热轧钢带表面氧化铁皮去除,而酸洗的效率和氧化铁皮的性质有关,由于钢卷不同部位的冷却速率和氧气浓度不同,会转变为不同结构的氧化铁皮,不同结构的氧化铁皮的剥离性也不同,对酸洗前除鳞不利,不同颜色氧化铁皮的结构不同,Fe2O3氧化物的酸洗溶解速度低,对酸洗效率影响巨大,因此容易造成后续冷轧酸洗过程中的“欠酸洗”和“过酸洗”现象,由此造成酸洗机组的生产速度、产能降低,还影响冷轧机组的乳化液、轧辊的使用,冷轧产品的质量无法提高,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同时热轧板在冲压成型过程中,存在氧化铁皮粉化剥落现象,严重污染工作环境。
[0003]热轧钢带表面色差缺陷作为热轧生产过程典型缺陷,通过研究发现热轧钢带表面出现颜色差异是由于钢带表面氧化铁皮横向组织结构不均匀引起的。高温环境中,热轧钢带表面边部氧化铁皮由于处在富氧环境中,边部的氧化铁皮继续氧化,将在钢带表面边部形成一层Fe2O3层。在轧制工序后的冷却过程中,氧化铁皮结构发生转变,钢带中部氧化铁皮组织为片层状共析组织和Fe3O4,钢带表面氧化铁皮结构和厚度的差异导致了颜色差异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现有热轧钢带表面出现色差的缺陷。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轧钢带表面色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通过冶炼得到钢液,并将所述钢液进行浇铸获得所需的连铸钢坯;
[0007]将所述连铸钢坯置于加热炉中进行均匀加热处理,出炉后对所述连铸钢坯进行除鳞、粗轧、精轧、层流冷却和卷取;
[0008]其中,在进行所述精轧时,控制精轧机组出口热轧钢带的横向板凸度小于或等于40μm,以及在进行所述卷取时,使卷取完成后带卷层间压力大于7MPa。
[0009]进一步地,所述钢带化学成分为:C≤0.25%,Si≤0.30%,Mn≤2.0%,Mo≤0.25%,Ni≤0.25%,Cr≤0.25%,Nb+V+Ti≤0.15%,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0010]进一步地,所述横向板凸度小于或等于30μm。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连铸钢坯的出炉温度为1150

1250℃。
[0012]进一步地,在进行所述除鳞时,除鱗水压力大于或等于20MPa。
[0013]进一步地,所述粗轧包括以下步骤:
[0014]根据所述连铸钢坯的厚度对所述连铸钢坯进行5

7道次的粗轧,终轧温度控制在1030

1120℃,并采用道次间方式进行再次除鳞,除鳞水压力大于或等于18MPa。
[0015]进一步地,所述除鳞的道次为1,3,4,6道。
[0016]进一步地,所述层流冷却采用前段式层流冷却模式进行冷却,并将所述钢带冷却至温度在520

670℃,所述钢带的横向温度差控制在
±
15℃内。
[0017]进一步地,进行所述精轧前,还包括进行第三次除鳞,所述精轧的开轧温度为1020

1030℃,终轧温度为820

900℃。
[0018]进一步地,所述卷取阶段采用分散布置的方式进行冷却。
[001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20]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热轧钢带的横向板凸度和卷取张力的控制,使热轧钢卷层间更加紧密,缩小钢卷边部缝隙,减小边部富氧区域,同时提高钢卷横向温度均匀性,使得钢带边部和中部温差降低,提高了氧化铁皮生长的均匀性,从而消除钢带色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现有技术轧制的钢带表面色差缺陷宏观图;
[0023]图2为现有技术的钢带中部氧化铁皮的断面结构图;
[0024]图3为现有技术的钢带边部氧化铁皮的断面结构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轧制的钢带表面宏观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钢带中部氧化铁皮的断面结构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钢带边部氧化铁皮的断面结构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轧制的钢带表面宏观图;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钢带中部氧化铁皮的断面结构图;
[0030]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钢带边部氧化铁皮的断面结构图;
[0031]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轧制的钢带表面宏观图;
[0032]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钢带中部氧化铁皮的断面结构图;
[0033]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钢带边部氧化铁皮的断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另外,术语“包括”、“含有”、“具有”的含义是非限制性的,即可加入不影响结果的其它步骤和其它成分。如无特殊说明的,材料、设备、试剂均为市售。
[0035]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而不是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中所用的表示用量、比例的所有数字、以及其他数值,在所有情况下都应理解为以词语“大约”所修饰。因此,除非特别说明,否则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列出的数字参数都是近似值,其可能会根据试图获得的理想性质的不同而加以改变。各个数字参数至少应被看作是根据所报告的有效
数字和通过常规的四舍五入方法而获得的。
[0036]在常规热轧工艺条件下,在加热炉中将连铸钢坯加热至1230℃,粗轧6道次,精轧7道次,终轧温度为860℃,轧后冷却至温度为670℃,然后卷取。在该工艺条件下,钢带表面均出现颜色差异,靠近中间部分区域呈现浅灰色,靠近边部区域呈现深蓝色,这就是所谓的“色差”缺陷,如图1所示,缺陷一般出现在离钢带边部20

30cm左右的位置,且呈对称分布。
[0037]热轧带钢卷取过程中,为了保证轧制稳定性,会形成中间厚边部薄的板带钢凸度,导致钢卷边部的钢带层间压力较中部更小,即钢带的层间间隙更大,层间氧饱和度更高,且温降更快,更快进入氧化铁共析组织转变温度区间,如图3所示,钢带边部氧化铁皮基本为共析组织Fe3O4+Fe、Fe3O4及少量残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轧钢带表面色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冶炼得到钢液,并将所述钢液进行浇铸获得所需的连铸钢坯;将所述连铸钢坯置于加热炉中进行均匀加热处理,出炉后对所述连铸钢坯进行除鳞、粗轧、精轧、层流冷却和卷取;其中,在进行所述精轧时,控制精轧机组出口热轧钢带的横向板凸度小于或等于40μm,以及在进行所述卷取时,使卷取完成后带卷层间压力大于7MP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带化学成分组成及重量百分含量为:C≤0.25%,Si≤0.30%,Mn≤2.0%,Mo≤0.25%,Ni≤0.25%,Cr≤0.25%,Nb+V+Ti≤0.15%,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板凸度小于或等于30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铸钢坯的出炉温度为1150

125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所述除鳞时,除鱗水压力大于或等于20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博睿李志伟曹黎猛闫江辉王德斌葛允宗张军霞倪鑫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