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急诊的多功能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1231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的技术领域,公开了用于急诊的多功能轮椅,通过主支撑架下端的设置有从动滚轮,主支撑架的一侧还设置有衔接件,衔接件远离主支撑架的一端与驱动机构活动连接,臀部支撑机构的一侧铰接有背部支撑机构,远离背部支撑机构的臀部支撑机构的一侧铰接有腿部支撑机构,腿部支撑机构上还设置有腿部调节机构,臀部支撑机构下端设置有驱动调节机构,进而实现轮椅可进行变形,应用于不同的急诊患者,提高轮椅的使用多功能性。提高轮椅的使用多功能性。提高轮椅的使用多功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急诊的多功能轮椅


[0001]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医疗器械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急诊的多功能轮椅。

技术介绍

[0002]紧急救治和抢救。急诊在英语被写作“Emergencytreatment”,意思是紧急情况下的治疗。它的存在保证了我们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时,能在最快时间内得到专业、科学的救治;
[0003]轮椅是康复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是肢体伤残者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借助于轮椅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社会活动。普通轮椅一般由轮椅架、车轮、刹车装置及座靠四部分组成。世界公认的轮椅历史中,最早的记录是中国南北朝(元525年)石棺上带轮子椅子的雕刻也是现代轮椅的前身,急诊室急救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轮椅。
[0004]然而现如今的轮椅过于单一,不便于进行轮椅、活动病床和固定病床的灵活调节使用,当需要针对性使用时,还需要单独调动,操作麻烦,而且急诊挣的就是时间,由于调动时间的浪费,容易影响急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急诊的多功能轮椅,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轮椅过于单一,不便于进行轮椅、活动病床和固定病床的灵活调节使用,当需要针对性使用时,还需要单独调动,操作麻烦,而且急诊挣的就是时间,由于调动时间的浪费,容易影响急救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用于急诊的多功能轮椅,包括臀部支撑机构以及设置在臀部支撑机构下端的支撑移动机构,支撑移动机构的一端还设置有驱动机构,臀部支撑机构的上端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扶手,其中一个扶手的上端设置有主控制器,主控制器为控制开关和蓄电池的结合体;
[0007]臀部支撑机构包括臀部支撑件以及设置在臀部支撑件下端的电机支撑架;
[0008]支撑移动机构包括主支撑架以及设置在主支撑架下端的从动滚轮,主支撑架的一侧还设置有衔接件,衔接件远离主支撑架的一端与驱动机构活动连接;
[0009]臀部支撑机构的一侧铰接有背部支撑机构,远离背部支撑机构的臀部支撑机构的一侧铰接有腿部支撑机构,腿部支撑机构上还设置有腿部调节机构,臀部支撑机构下端设置有驱动调节机构,驱动调节机构可驱动腿部调节机构和背部支撑机构的局部转动,实现翻身。
[0010]进一步的,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以及设置在第一伺服电机驱动端的传动带,传动带远离第一伺服电机驱动端与传动轴连接,传动轴的一侧设置有驱动轮,可电动驱动驱动轮转动。
[0011]进一步的,背部支撑机构包括背部支撑架以及设置在背部支撑架一侧的第一铰接件,背部支撑架下侧还设置有第一调节支撑件;
[0012]背部支撑机构还包括设置在背部支撑架上的辅助翻身组件,背部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翻身驱动组件。
[0013]进一步的,辅助翻身组件包括翻转板以及设置在翻转板两侧中部的转动柱,翻转板的一侧中部设置有半弧从动齿块;
[0014]翻身驱动组件包括主传动杆以及设置在主传动杆外侧的支撑插环,主传动杆的外侧设置有驱动齿,驱动齿与半弧从动齿块啮合连接,主传动杆一端与六角衔接头相匹配。
[0015]进一步的,腿部支撑机构包括腿部支撑架以及设置在腿部支撑架一侧的第二铰接件,腿部支撑架下侧还设置有第二调节支撑件。
[0016]进一步的,腿部调节机构包括腿部抬高组件以及设置在腿部抬高组件一侧的延伸管,延伸管的中部设置有支撑环,延伸管远离腿部抬高组件的一端开设有六角孔。
[0017]进一步的,腿部抬高组件包括支撑块以及设置在支撑块两侧中部的支撑旋转柱,支撑旋转柱与腿部支撑架活动连接,支撑块的两端贯穿设置有驱动管,驱动管的外侧设置有限制条,驱动管的上端设置有U形支撑片,支撑块的下端中部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的驱动端设置有传动组件。
[0018]进一步的,传动组件包括防护壳以及设置在防护壳内侧的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设置在防护壳内侧的单向齿轮啮合连接,单向齿轮的中部上端设置有驱动丝杆,驱动丝杆与驱动管螺纹连接,单向齿轮的外侧设置有齿轮头,齿轮头靠近单向齿轮的一端设置有复位扭簧。
[0019]进一步的,驱动调节机构包括悬挂支撑块以及设置在悬挂支撑块下端的第三伺服电机,第三伺服电机的驱动端设置有六角衔接头,第三伺服电机的一端设置有推动组件,位于臀部支撑件的中部下端设置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位于相对的推动组件之间。
[0020]进一步的,推动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推动齿条,推动组件上还设置有导向杆,导向杆与另一组推动组件活动连接;
[0021]调节组件包括手旋驱动件以及设置在手旋驱动件中部的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推动齿条啮合连接。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急诊的多功能轮椅,当需要轮椅时,可将第一调节支撑件和第二调节支撑件收起,然后将腿部支撑架转动与臀部支撑件趋于垂直状态,然后再将背部支撑架转动与臀部支撑件趋于垂直状态,进而完成轮椅的调节,当需要病床时,相反,将腿部支撑架和背部支撑架转动与臀部支撑件处于水平状态,此时可以作为移动床使用,再依次将第一调节支撑件和第二调节支撑件展开,此时轮椅变成固定的病床,轮椅可进行变形,应用于不同的急诊患者,提高轮椅的使用多功能性。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整体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整体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臀部支撑机构下端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腿部支撑机构下端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腿部抬高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传动组件内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7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驱动调节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8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驱动调节机构中部内侧平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9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部支撑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10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辅助翻身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1、臀部支撑机构;11、臀部支撑件;12、电机支撑架;2、支撑移动机构;21、主支撑架;22、从动滚轮;23、衔接件;3、驱动机构;31、第一伺服电机;32、传动带;33、传动轴;34、驱动轮;4、扶手;5、主控制器;6、背部支撑机构;61、背部支撑架;62、第一铰接件;63、第一调节支撑件;64、辅助翻身组件;641、翻转板;642、转动柱;643、半弧从动齿块;65、翻身驱动组件;651、主传动杆;652、支撑插环;653、驱动齿;7、腿部支撑机构;71、腿部支撑架;72、第二铰接件;73、第二调节支撑件;8、腿部调节机构;81、腿部抬高组件;811、支撑块;812、支撑旋转柱;813、驱动管;814、限制条;815、U形支撑片;816、第二伺服电机;817、传动组件;8171、防护壳;8172、主动齿轮;8173、单向齿轮;8174、驱动丝杆;8175、齿轮头;8176、复位扭簧;82、延伸管;83、支撑环;84、六角孔;9、驱动调节机构;9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急诊的多功能轮椅,其特征在于,包括臀部支撑机构以及设置在臀部支撑机构下端的支撑移动机构,支撑移动机构的一端还设置有驱动机构,臀部支撑机构的上端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扶手,其中一个扶手的上端设置有主控制器,主控制器为控制开关和蓄电池的结合体;臀部支撑机构包括臀部支撑件以及设置在臀部支撑件下端的电机支撑架;支撑移动机构包括主支撑架以及设置在主支撑架下端的从动滚轮,主支撑架的一侧还设置有衔接件,衔接件远离主支撑架的一端与驱动机构活动连接;臀部支撑机构的一侧铰接有背部支撑机构,远离背部支撑机构的臀部支撑机构的一侧铰接有腿部支撑机构,腿部支撑机构上还设置有腿部调节机构,臀部支撑机构下端设置有驱动调节机构,驱动调节机构可驱动腿部调节机构和背部支撑机构的局部转动,实现翻身。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急诊的多功能轮椅,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以及设置在第一伺服电机驱动端的传动带,传动带远离第一伺服电机驱动端与传动轴连接,传动轴的一侧设置有驱动轮,可电动驱动驱动轮转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急诊的多功能轮椅,其特征在于,背部支撑机构包括背部支撑架以及设置在背部支撑架一侧的第一铰接件,背部支撑架下侧还设置有第一调节支撑件;背部支撑机构还包括设置在背部支撑架上的辅助翻身组件,背部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翻身驱动组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急诊的多功能轮椅,其特征在于,辅助翻身组件包括翻转板以及设置在翻转板两侧中部的转动柱,翻转板的一侧中部设置有半弧从动齿块;翻身驱动组件包括主传动杆以及设置在主传动杆外侧的支撑插环,主传动杆的外侧设置有驱动齿,驱动齿与半弧从动齿块啮合连接,主传动杆一端与六角衔接头相匹配。5.如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平平孟莉莉卓超洲杨永刚孟金凤邓玉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