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两用防渗漏灌肠与粪便收集装置,包括中空管、气囊和集粪袋,中空管呈中空圆柱形结构,其上端开口,下端连接可拆卸集粪袋;中空管穿过具有中空结构的气囊,气囊包括顶部的凹槽和底部的尾囊,凹槽的内部边缘与中空管的管壁间留有间隙,尾囊的内部边缘与中空管的管壁密封接触,其整体为非充气部分,并且表面设有尾囊引流口;气囊充气部分的底部设有充气口,充气部分的外表面呈波浪状设计,并且在波浪形的凹陷位置设有开拆卸的棉条;在凹槽的上方,中空管的表面设有中空管引流孔。该装置设计巧妙,使用方便安全,可用于直肠给药治疗,以及解决腹泻患者粪便收集\清理导致工作量增加及失禁性皮炎发生的难题,减少病人痛苦。病人痛苦。病人痛苦。
A dual-purpose leak proof enema and fecal coll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用防渗漏灌肠与粪便收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粪便收集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两用防渗漏灌肠与粪便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便失禁和腹泻是长期住院病人一个常见问题,而皮肤长期反复暴露会导致失禁性皮炎,表现为红斑、红疹、浸渍、糜烂,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花费及护理工作量。目前临床多使用一次性护理垫或成人纸尿裤、造口袋黏贴但对于粪便量多,大便次数频繁的患者仍然存在大便泄漏、频繁更换、皮肤受损的问题。部分使用内置棉条/导管进行粪便转移,但由于产品设计初衷并不是为了解决失禁问题,与直肠、肛管生理结构不符合,大多数患者对该类产品耐受性差、引流粪便效率低,甚至导致直肠括约肌松弛等问题限制了临床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技术目的:针对现有粪便收集装置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两用防渗漏灌肠与粪便收集装置,该装置能够方便收集粪便,可以在保证患者治疗的同时,预防交叉感染。
[0004]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两用防渗漏灌肠与粪便收集装置,包括中空管、气囊和集粪袋,所述中空管呈中空圆柱形结构,其上端开口,下端连接可拆卸集粪袋;中空管穿过具有中空结构的气囊,所述气囊包括顶部的凹槽和底部的尾囊,凹槽的内部边缘与中空管的管壁间留有间隙,尾囊的内部边缘与中空管的管壁密封接触,其整体为非充气部分,并且表面设有尾囊引流口;气囊充气部分的底部设有充气口,充气部分的外表面呈波浪状设计,并且在波浪形的凹陷位置设有开拆卸的棉条;在凹槽的上方,中空管的表面设有中空管引流孔。
[0006]中空管粪便过多时,可以通过中空管引流孔流出,流到气囊顶部的凹槽,并且通过凹槽和中空管壁之间的间隙流入到尾囊中,最后通过尾囊表面的尾囊引流口流出。
[0007]作为改进方案,所述充气口连接充气管,充气管开口处设有气囊指示。
[0008]作为改进方案,所述中空管和集粪袋的接口处设有灌注口。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中空管和气囊,采用柔软的硅胶材质,减轻直肠粘膜压力,提升舒适度。中空管尾端设有气囊充气管,充气管开口处有气囊指示可以用来监测气囊压力。中空管直径可根据型号悬着0.5
‑
1cm。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气囊充满气体后压力达30cnH2O的压力,充气后位于直肠穹隆部,减少患者不适感和直肠粘膜压力。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棉条通过粘结方式达到可拆卸目的,气囊下方也可选择性黏贴棉条,作为患者体位改变等情况下粪水泄漏的吸收,避免外泄。可通过粘结方式达到可拆卸目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气囊充气后整体呈圆柱型,加大接触面,减少局部压力所述装
置的整体长度(中空管20cm+集粪袋100
‑
130cm)为100
‑
150厘米,所述集粪袋的容量500
‑
1000ml。
[0012]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设计巧妙,使用方便安全,可循环使用,可用于直肠给药治疗,并且可以解决腹泻患者粪便收集\清理导致得工作量增加及失禁性皮炎发生的难题,减轻临床工作量,减少病人痛苦。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两用防渗漏灌肠与粪便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两用防渗漏灌肠与粪便收集装置中气囊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出进一步说明,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技术结构所作的修改或替换,均属于本技术的范围。
[0016]实施例1
[0017]一种两用防渗漏灌肠与粪便收集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中空管1、气囊2和集粪袋3,中空管1呈中空圆柱形结构,其上端开口,下端连接可拆卸集粪袋3;中空管1穿过具有中空结构的气囊2,气囊2包括顶部的凹槽21和底部的尾囊22,凹槽21的内部边缘与中空管1的管壁间留有间隙,尾囊22的内部边缘与中空管1的管壁密封接触,其整体为非充气部分,并且表面设有尾囊引流口23;气囊2充气部分的底部设有充气口5,充气部分的外表面呈波浪状设计,并且在波浪形的凹陷位置设有开拆卸的棉条4;在凹槽21的上方,中空管1的表面设有中空管引流孔11。充气口5连接充气管6,充气管6开口处设有气囊指示7;中空管1和集粪袋3的接口处设有灌注口8。
[0018]中空管1和气囊2,采用柔软的硅胶材质,减轻直肠粘膜压力,提升舒适度。中空管1尾端设有气囊充气管6,充气管6开口处有气囊指示7可以用来监测气囊压力。中空管1直径可根据型号悬着0.5
‑
1cm。集粪袋3可设置普通的塑料材质减少造价成本。
[0019]气囊2充满气体后压力达30cmH2O的压力,充气后位于直肠穹隆部,减少患者不适感和直肠粘膜压力。。
[0020]棉条4通过粘结方式达到可拆卸目的,气囊2下方也可选择性黏贴棉条,作为患者体位改变等情况下粪水泄漏的吸收,避免外泄。可通过粘结方式达到可拆卸目的。
[0021]中空管1和集粪袋3中间设计可以拆卸,例如设计螺旋接口。集粪袋3上方可以设有挂绳,方便系在床边。所以集粪袋前端与中空管1接口的地方要长一些,达到1米为优。螺旋接口可设计三通阀,灌注口8即为三通阀的一个口,如果患者需要直肠给药,小剂量可通过此处注入,大剂量可使用集粪袋3悬挂在高处,利用重力滴注原理给药。
[0022]所述气囊充气后整体呈圆柱型,加大接触面,减少局部压力。装置的整体长度为100
‑
150cm(中空管20cm+集粪袋100
‑
130cm),集粪袋3的容量500
‑
1000ml。
[0023]使用时,将装置前端分纳入患者肛门处,通过充气管6和充气口5将气囊2充气,气囊指示7监测气囊压力,调整角度,使前端与皮肤紧密接触,粪便通过中空管1引流至下方集粪袋3,集粪袋3可根据情况每4
‑
6小时更换。此外,在波浪形的凹陷位置设有可拆卸的棉条
4,以及气囊2下方也黏贴棉条,如果有外渗粪液,可以有效吸收,并且随时更换。
[0024]中空管1粪便过多时,可以通过中空管引流孔11流出,流到气囊2顶部的凹槽21,并且通过凹槽21和中空管壁之间的间隙流入到尾囊22中,最后通过尾囊22表面的尾囊引流口23流出。
[0025]如果患者需要直肠给药时,小剂量可通过灌注口8注入,大剂量可使用集粪袋3悬挂在高处,利用重力滴注原理给药。
[0026]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技术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技术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用防渗漏灌肠与粪便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管(1)、气囊(2)和集粪袋(3),所述中空管(1)呈中空圆柱形结构,其上端开口,下端连接可拆卸集粪袋(3);中空管(1)穿过具有中空结构的气囊(2),所述气囊(2)包括顶部的凹槽(21)和底部的尾囊(22),凹槽(21)的内部边缘与中空管(1)的管壁间留有间隙,尾囊(22)的内部边缘与中空管(1)的管壁密封接触,其整体为非充气部分,并且表面设有尾囊引流口(23);气囊(2)充气部分的底部设有充气口(5),充气部分的外表面呈波浪状设计,并且在波浪形的凹陷位置设有开拆卸的棉条(4);在凹槽(21)的上方,中空管(1)的表面设有中空管引流孔(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防渗漏灌肠与粪便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口(5)连接充气管(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苓,渠慎强,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同仁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