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瘫辅助康复训练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0461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8:27
一种面瘫辅助康复训练镜,有效的达到了提醒使用者康复动作并对使用者面部进行补光的目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设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另一端设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前方开设有限位滑槽,支撑板的后方设有卡片板,卡片板的上下两端分别置于对应的限位滑槽内且可沿对应的限位滑槽左右滑动,卡片板上下两侧的右端均设有定位钩,支撑板的前端设有限位齿条,限位齿条与每个定位钩相互配合形成卡片板的限位结构,支撑板的后侧上端设有一个可翻转的补光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有效的优化了装置角度可调节的功能,解决了装置携带不便的问题,达到了提醒使用者定时训练的目的。时训练的目的。时训练的目的。

An assistant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mirror for facial paraly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瘫辅助康复训练镜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训练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面瘫辅助康复训练镜。

技术介绍

[0002]拉姆齐

亨特综合征又称耳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面膝状神经节而引起的耳痛、耳周簇状疱疹及周围性面瘫的三组不同临床症候群的总合,很多患者因未能及时治疗使得面部神经功能不能恢复,遗留眼睑下垂、面部肌肉萎缩、面肌痉挛、口角倒错、鳄鱼泪征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极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交质量,目前针对带状疱疹引起的面瘫、咀嚼肌功能障碍等康复锻炼方式不明确,步骤不清晰,仅依靠康复师个人的经验及知识对患者进行指导,无锻炼标准化流程,患者对面肌康复锻炼随意,并且由于患者高龄因素,长期口服镇痛药物等因素,对康复动作容易遗忘,大大降低了康复锻炼效果,面瘫、咀嚼肌功能障碍锻炼的黄金期在3个月内,6个月后的康复锻炼几乎对患者无效,患者面积萎缩、口角歪斜、流涎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社交质量与心理状态,当患者独自进行面部康复锻炼时不易观察面部各部位位置,因此需要一种便于观察患者面部各部位位置即提醒患者康复动作的面瘫辅助康复训练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面瘫辅助康复训练镜,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有效的达到了提醒使用者康复动作的目的,新增了对使用者面部进行补光的功能,优化了装置角度可调节的功能,解决了装置携带不便的问题,达到了提醒使用者定时训练的目的,减轻了康复师的工作压力。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转动连接有一个支撑杆,支撑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一个支撑板,支撑板的前方开设有两个限位滑槽,所述支撑板的后方设有一个卡片板,卡片板的上下两端分别置于对应的限位滑槽内且可沿对应的限位滑槽左右滑动,所述卡片板上下两侧的右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定位钩,所述支撑板的前端滑动连接有一个限位齿条,限位齿条与每个定位钩相互配合形成卡片板的限位结构,所述支撑板的后侧上端设有一个可翻转的补光板。
[0005]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后端转动连接有两个限位轮,所述卡片板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弹性绳,每个所述弹性绳均套装在对应的限位轮的外侧,每个所述弹性绳的另一端均与支撑板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后侧开设有多个翻转槽,所述补光板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一个翻转连杆,每个所述翻转连杆的另一端均置于对应的翻转槽内且可沿对应的翻转槽前后滑动,每个所述翻转连杆均转动连接有一个推动杆,右侧所述推动杆的下端设有一个限位开关,每个所述推动杆均与支撑板滑动连接,每个所述推动杆的外侧均套装有一个支撑弹簧,每个支撑弹簧、推动杆、翻转连杆与对应的翻转槽相互配合形成补光板的限位结
构。
[0007]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一个镜面,所述底板的上端开设有多个定位槽,支撑杆、支撑板与对应的定位槽相互配合形成镜面的限位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一个电池组和一个蜂鸣器。
[0009]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达到了提醒使用者康复动作的目的,新增了对使用者面部进行补光的功能,优化了装置角度可调节的功能,解决了装置携带不便的问题,达到了提醒使用者定时训练的目的,减轻了康复师的工作压力。
附图说明
[001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1]图1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折叠收纳状态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中支撑杆与限位齿条的配合状态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中卡片板滑动的原理示意图。
[0015]图5为本技术中图3内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中:1

底板、2

支撑杆、3

支撑板、4

限位滑槽、5

卡片板、6

定位钩、7

限位齿条、8

补光板、9

限位轮、10

弹性绳、11

翻转槽、12

翻转连杆、13

推动杆、14
‑ꢀ
限位开关、15

支撑弹簧、16

镜面、17

定位槽、18

电池组、19

蜂鸣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实施例一,由图1

4给出,本实用包括底板1,为了达到使用时卡片可弹出的目的,所述底板1的上端转动连接有一个支撑杆2,支撑杆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一个支撑板 3,支撑板3的前方开设有两个限位滑槽4,所述支撑板3的后方设有一个卡片板5,卡片板5用于粘贴训练步骤卡片,便于使用者观察,卡片板5的上下两侧均设有两个凸起,并且每个右侧的凸起直径略小于左侧的凸起直径,每个凸起均置于对应的限位滑槽4 内,卡片板5的上下两端分别置于对应的限位滑槽4内且可沿对应的限位滑槽4左右滑动,限位滑槽4的中部设有一个朝上的缺口,使卡片板5右侧的凸起可滑入此缺口内使卡片板5翻转一定角度,为了使卡片每个右侧的凸起均能滑入对应朝上的缺口,支撑板 3的后端设有一个圆弧形凸块,所述卡片板5上下两侧的右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定位钩 6,定位钩6采用具有一定韧性的塑料材质制成,所述支撑板3的前端滑动连接有一个限位齿条7,限位齿条7的上下两端均呈杆状,定位钩6可钩在限位齿条7的对应端,支撑杆2与支撑板3转动连接部分的中部为齿轮状,并且与限位齿条7啮合,在使用时翻转支撑板3即可使限位齿条7相对支撑板3上下滑动,限位齿条7与每个定位钩6相互配合形成卡片板5的限位结构,使用时向右推动卡片板5使每个定位钩6均钩在限位齿条7的对应端,当使用时翻转支撑板3,限位齿条7滑动使定位钩6脱钩,卡片板5 即可向左滑动,为了达到阴暗状态下也可使用的目的,所述支撑板3的后侧上端设有一个可翻转的补光板8,补光板8的上端设有多个LED灯,用于对使用者面部进行补光。
[0019]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2

4给出,为了达到更好的目的,所述支撑板3的后端转动连接有两个限位轮9,所述卡片板5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弹性绳10,每个弹性绳10均固结在对应端右侧的凸起上,每个所述弹性绳10均套装在对应的限位轮9的外侧,每个所述弹性绳10的另一端均与支撑板3固定连接,使用时当每个定位钩6均脱钩后,每个弹性绳10均收缩使卡片板5向左沿限位滑槽4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瘫辅助康复训练镜,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端转动连接有一个支撑杆(2),支撑杆(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一个支撑板(3),支撑板(3)的前方开设有两个限位滑槽(4),所述支撑板(3)的后方设有一个卡片板(5),卡片板(5)的上下两端分别置于对应的限位滑槽(4)内且可沿对应的限位滑槽(4)左右滑动,所述卡片板(5)上下两侧的右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定位钩(6),所述支撑板(3)的前端滑动连接有一个限位齿条(7),限位齿条(7)与每个定位钩(6)相互配合形成卡片板(5)的限位结构,所述支撑板(3)的后侧上端设有一个可翻转的补光板(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瘫辅助康复训练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的后端转动连接有两个限位轮(9),所述卡片板(5)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弹性绳(10),每个所述弹性绳(10)均套装在对应的限位轮(9)的外侧,每个所述弹性绳(10)的另一端均与支撑板(3)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瘫辅助康复训练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光宇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