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轮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0443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齿轮油泵,包括壳体组件,其上开设有容纳腔及分别连通容纳腔的进油口和出油口;转子组件,可转动地设于容纳腔内,转子组件沿转动轴线方向的一端与容纳腔的第一端面之间形成第一端面间隙,另一端与容纳腔的第二端面之间形成第二端面间隙;壳体组件上还设有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第一油道的一端连通进油口或出油口,另一端贯通第一端面,第二油道的一端连通进油口或出油口,另一端贯通第二端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齿轮油泵增设了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进而能够快速地分别向第一端面间隙和第二端面间隙充油形成稳定的润滑油膜,避免干摩擦造成的磨损,提高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降低故障率。降低故障率。

A gear oil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齿轮油泵


[0001]本技术涉及油泵
,尤其涉及一种齿轮油泵。

技术介绍

[0002]齿轮油泵通过壳体内的转子提供驱动力,进而由进油口吸油,从出油口排油,实现泵送。
[0003]齿轮油泵的转子沿自身轴向的端部与端盖之间形成端面间隙,端面间隙保持良好的润滑状态,尽量减少干摩擦(端面间隙润滑油较少或无润滑油,进而转子与端盖之间直接发生相互摩擦),有利于提高使用寿命及工作稳定性。由于转子沿自身轴向的端部与端盖之间的干摩擦会损坏转子和端盖,导致齿轮油泵报废。如图1

2所示,现有技术中,为了减少干摩擦,通常会在端盖100朝向转子200的端面上开设润滑油槽101,润滑油槽101内的油是进油口301的油沿转子200的轴向流过转子200后流入到润滑油槽101中的,图中X表示油路流向。其问题在于,现有的用于润滑的来油路径必须流经转子200,而当转子200高速转动时,很容易导致大部分油在转子200的驱动下由进油口301直接排向出油口302,使得流入到端盖100的润滑油槽101的油量不足甚至无油,进而导致端面间隙中无法形成润滑油膜,容易出现转子200磨损,盖板100磨损,故障率高的现象。
[0004]因此,亟需提供一种齿轮油泵,能够减少干摩擦造成的磨损,提高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齿轮油泵,能够减少干摩擦造成的磨损,提高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齿轮油泵,包括:
[0008]壳体组件,其上开设有容纳腔及分别连通所述容纳腔的进油口和出油口;
[0009]转子组件,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转子组件沿转动轴线方向的一端与所述容纳腔的第一端面之间形成第一端面间隙,另一端与所述容纳腔的第二端面之间形成第二端面间隙;
[0010]其中,所述壳体组件上还设置有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所述第一油道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油口或所述出油口,另一端贯通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油道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油口或所述出油口,另一端贯通所述第二端面。
[0011]可选地,至少一条所述第一油道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油口,另一端贯通所述第一端面,且至少一条所述第一油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油口,另一端贯通所述第一端面。
[0012]可选地,至少一条所述第二油道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油口,另一端贯通所述第二端面;且至少一条所述第二油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油口,另一端贯通所述第二端面。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油道共有两条,和/或,所述第二油道共有两条。
[0014]可选地,所述第二油道贯通所述第二端面的开口形状呈环绕所述转子组件的转动轴线的月牙形,和/或,所述第一油道贯通所述第一端面的开口形状呈环绕所述转子组件的转动轴线的月牙形。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一油道贯通所述第一端面的开口面积与所述第一端面的面积的比值为0.1

0.15。
[0016]可选地,所述第二油道贯通所述第二端面的开口面积与所述第二端面的面积的比值为0.1

0.15。
[0017]可选地,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
[0018]泵体,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开设于所述泵体上;
[0019]第一端盖,设置于所述泵体的一端;
[0020]第二端盖,可拆卸地封盖于所述泵体的另一端,以配合所述第一端盖及所述泵体围成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端盖朝向所述容纳腔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端盖朝向所述容纳腔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二端面。
[0021]可选地,所述第一油道和/或所述第二油道为两端开口的二通通道,所述二通通道的纵截面形状呈“C”形。
[0022]可选地,所述齿轮油泵为内啮合齿轮泵。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4]本技术的齿轮油泵增设了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第一油道的一端连通进油口或出油口,第一油道的另一端贯通第一端面;同时,第二油道的一端连通进油口或出油口,第二油道的另一端贯通第二端面,进而能够快速地同时实现第一端面间隙和第二端面间隙的充油,以分别形成稳定的润滑油膜,避免干摩擦造成的磨损,提高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内啮合轮泵的剖视图;
[0026]图2是图1中的内啮合轮泵的开设有润滑油槽的端盖的主视图;
[0027]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齿轮油泵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齿轮油泵的截面示意图;
[0029]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壳体组件的拆解示意图。
[0030]图中:
[0031]X、油路流向;
[0032]100、端盖;101、润滑油槽;200、转子;301、进油口;302、出油口;
[0033]1、壳体组件;11、容纳腔;12、进油口;13、出油口;14、第一油道;141、第一端盖油道;1411、第一端盖油道入口;1412、第一端盖油道出口;142、第一连通油道;15、第二油道;151、第二端盖油道;1511、第二端盖油道入口;1512、第二端盖油道出口;152、第二连通油道;16、泵体;17、第一端盖;18、第二端盖;
[0034]2、转子组件;21、转轴;22、第一转子副;23、第二转子副。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8]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轮油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1),其上开设有容纳腔(11)及分别连通所述容纳腔(11)的进油口(12)和出油口(13);转子组件(2),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1)内,所述转子组件(2)沿转动轴线方向的一端与所述容纳腔(11)的第一端面之间形成第一端面间隙,另一端与所述容纳腔(11)的第二端面之间形成第二端面间隙;其中,所述壳体组件(1)上还设置有第一油道(14)和第二油道(15),所述第一油道(14)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油口(12)或所述出油口(13),另一端贯通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油道(15)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油口(12)或所述出油口(13),另一端贯通所述第二端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油泵,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所述第一油道(14)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油口(12),另一端贯通所述第一端面,且至少一条所述第一油道(14)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油口(13),另一端贯通所述第一端面。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齿轮油泵,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所述第二油道(15)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油口(12),另一端贯通所述第二端面;且至少一条所述第二油道(15)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油口(13),另一端贯通所述第二端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道(14)共有两条,和/或,所述第二油道(15)共有两条。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丽黄海波王誉霖季顺宝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