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模块以及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011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端子模块以及电连接器,所述端子模块包括:端子组件,所述端子组件包括若干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安装部以及连接所述接触部和安装部的连接部;以及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用以固持所述导电端子的连接部,其上设置有镂空槽;所述连接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镂空槽内;其中,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镂空槽内的部分的表面设置有一层绝缘薄膜。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端子模块通过设置镂空槽以及绝缘薄膜,使得所述端子模块不仅插入损耗低、传输信号速度快,而且可以有效避免游离态或固定态的金属丝或金属屑所造成的绝缘耐压不良或者短路问题。屑所造成的绝缘耐压不良或者短路问题。屑所造成的绝缘耐压不良或者短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端子模块以及电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子模块以及具有该端子组件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背板连接器广泛运用于通信技术,它是大型通讯设备、超高性能服务器和巨型计算机、工业计算机、高端存储设备常用的连接器。背板连接器通常包括多个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列的信号模块,每一信号模块包括绝缘件、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列并固定于绝缘件的多个差分信号端子对、第一屏蔽件以及第二屏蔽件,第一屏蔽件和第二屏蔽件组装于绝缘件沿左右方向的相对两侧。然而,现有背板连接器的绝缘件完全包裹差分信号端子的固定部、接地端子的固定部,从而使得背板连接器的插入损耗高、信号传输速度慢。
[0003]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端子模块,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模块,该端子模块通过设置镂空槽以及绝缘薄膜,使得所述端子模块不仅插入损耗低、传输信号速度快,而且可以有效避免游离态或固定态的金属丝或金属屑所造成的绝缘耐压不良或者短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端子模块,包括:端子组件,所述端子组件包括若干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安装部以及连接所述接触部和安装部的连接部;以及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用以固持所述导电端子的连接部,其上设置有镂空槽;所述连接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镂空槽内;其中,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镂空槽内的部分的表面设置有一层绝缘薄膜。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子组件包括若干差分信号端子,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包括第二接触部、第二安装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和第二安装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接触部是自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沿第一方向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绝缘本体靠近所述第二接触部设置有第一避让槽;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避让槽正对所述第二接触部;当所述端子模块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所述对接连接器的信号端子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避让槽。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子组件包括若干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包括第一接触部、第一安装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一安装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包括与第一接地元件电性连接的第一接触臂以及与第二接地元件电性连接的第二接触臂;所述第一接触臂是自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沿第一方向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第一接触臂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设置有让位槽;所述第二接触臂是自所述让位槽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邻的侧缘沿第一方向向外延伸形成。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接触臂包括接触指以及自所述接触指的两侧分别向所述第一连接部延伸形成的一对连接臂;所述接触指、一对连接臂以及第一连
接部共同围设形成所述让位槽。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绝缘本体靠近所述第一接触臂处设置有第二避让槽;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避让槽正对所述第一接触臂;当所述端子模块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接地端子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避让槽。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接触臂与所述第一接地元件的接触区域为第一接触区,所述第二接触臂与所述第二接地元件的接触区域为第二接触区;其中,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接触区、第二接触区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侧。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绝缘本体靠近所述第二接触臂处设置有第三避让槽;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三避让槽正对所述第二接触臂,并使得所述第二接触臂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三避让槽内。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子组件还包括若干差分信号端子,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包括第二接触部、第二安装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和第二安装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接触部、第一接触臂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排列;其中,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接地元件、第二接地元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侧。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薄膜的厚度为0.01mm~0.1mm。
[0014]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壳体以及前述端子模块,前述端子模块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内。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端子模块通过设置镂空槽以及绝缘薄膜,使得所述端子模块不仅插入损耗低、传输信号速度快,而且可以有效避免游离态或固定态的金属丝或金属屑所造成的绝缘耐压不良或者短路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4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端子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5是图4所示端子模块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6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端子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7是图6所示端子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8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端子模块、屏蔽元件组装后的平面示意图。
[0024]图9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0025]图10是图9所示绝缘本体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26]图11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屏蔽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1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端子模块、屏蔽元件组装后的立体示意图。
[0028]图1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固定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9]图14是图13所示固定元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30]图15是第二实施例的端子组件的平面示意图。
[0031]图16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33]请参阅图1以及图2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100,包括壳体10、安装在所述壳体10上的若干端子模块20、若干屏蔽元件30、用以固定所述端子模块20的固定元件40以及基座50。
[0034]请参阅图3以及图1、图2所示,所述壳体10包括对接壁11以及侧壁12。所述对接壁11以及侧壁12共同围设形成收容槽13,以收容所述端子模块20、屏蔽元件30。所述对接壁11用以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相配合,其上设置有若干对接孔111。所述对接孔111沿第一方向AA贯穿所述对接壁11,并与所述收容槽13相连通。所述第一方向AA为所述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方向。所述侧壁12设置有导引部121以及第一固定部122。所述导引部121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相配合,以引导对接连接器插入所述电连接器1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的两个侧壁12都设置有所述导引部121。优选地,在一个所述侧壁12上相邻的两个导引部121之间的间距大于另一个侧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子组件,所述端子组件包括若干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安装部以及连接所述接触部和安装部的连接部;以及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用以固持所述导电端子的连接部,其上设置有镂空槽;所述连接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镂空槽内;其中,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镂空槽内的部分的表面设置有一层绝缘薄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件包括若干差分信号端子,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包括第二接触部、第二安装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和第二安装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接触部是自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沿第一方向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绝缘本体靠近所述第二接触部设置有第一避让槽;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避让槽正对所述第二接触部;当所述端子模块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所述对接连接器的信号端子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避让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件包括若干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包括第一接触部、第一安装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一安装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包括与第一接地元件电性连接的第一接触臂以及与第二接地元件电性连接的第二接触臂;所述第一接触臂是自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沿第一方向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第一接触臂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设置有让位槽;所述第二接触臂是自所述让位槽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邻的侧缘沿第一方向向外延伸形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臂包括接触指以及自所述接触指的两侧分别向所述第一连接部延伸形成的一对连接臂;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成电智连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