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高浓化纤废水预处理的旋流式厌氧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00917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对高浓化纤废水预处理的旋流式厌氧反应器;包括反应器室体和水封罐;反应器室体内由下至上设有环形旋流布水系统、多点集水内回流系统、三相分离器和出水收集系统;多点集水内回流系统通过回流集水管与变频回流泵相连,通过回流出水管与环形旋流布水系统相连;反应器室体还设有气体收集装置,气体收集装置与水封罐气体进口相连接,气体从水封罐出口进入沼气利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分析污水水质水量,灵活应用专有设计的环形旋流布水系统、多点集水内回流系统、出水收集系统以及三相分离器,更利于形成沉降性良好的絮体,构建环形均匀上升的流场;泥水混合更均匀,三相分离效果好,从而保障厌氧反应的降解效率。氧反应的降解效率。氧反应的降解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对高浓化纤废水预处理的旋流式厌氧反应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针对高浓化纤废水的预处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针对高浓化纤废水处理系统的旋流式厌氧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化纤废水是指化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水,其成分复杂,有机物浓度高且水质波动较大,废水可生化性差,且含有醛类、氰类、苯类等有毒物质,易对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厌氧处理可降低化纤废水COD的同时提高可生化性,利于污水后续处理,已经成为化纤类污水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0003]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受限于场地、投资等问题,以UASB、EGSB以及IC等为代表的高效厌氧反应器等已成为高浓化纤水预处理的首选,但这类厌氧反应器在化纤水的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传统UASB厌氧反应器由于水利上升流速低,泥水混合不够充分,去除效率较低;(2)传统UASB、EGSB厌氧反应器有机负荷低,进水不稳定导致进水负荷低时,颗粒污泥易瓦解;(2)传统IC厌氧反应器虽然有机负荷高,但高径比过大,施工难度大,造价高,经济效益差;(3)布水装置设计不合理、回流系统不完善等因素增加了颗粒污泥的培养难度;(4)培养过程中逐步增加的进水负荷容易造成絮状污泥的流失等问题。
[0004]一个良好的厌氧反应器要具备良好的污泥截留能力,需要保障生物污泥与进水基质的充分接触,需要提供微生物适宜的生长条件这三个方面的特性。在同一个反应器内高效反应和固液气三相分离是现代厌氧反应器的基本要求,但高效反应需要泥水充分混合、而水、泥、沼气分离需要尽量少的扰动,二者失衡是造成厌氧反应器效率下降或污泥流失的重要原因,如何在反应器内实现及稳定这一平衡是厌氧反应器研究开发的重中之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不易堵塞、能明显改善配水均匀性、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小、造价低、运行管理方便、适用于高浓化纤废水处理系统的高效旋流厌氧反应器。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本技术涉及一种针对高浓化纤废水的旋流厌氧反应器,所述反应器包括反应器室体和设置在反应器室体上方的水封罐;所述反应器室体内自下而上设有环形旋流布水系统、多点集水回流系统、三相分离器和出水收集系统。
[0008]优选,所述反应器室体内还设有气体收集系统,所述气体收集系统一端与三相分离器上侧连通,另一端与反应室体上方的水封罐进口相连。
[0009]优选,所述水封罐出气管与后续沼气利用装置相连。
[0010]优选,所述环形旋流布水系统包括进水管、与进水管相连的中心混合管、与混合管相连的回流出水管以及若干布水管;所述环形旋流布水系统设置在反应器室体内底部;所述若干布水管呈外围环形、内部为十字交叉结构,布水管出水呈环形旋流。
[0011]优选,所述若干布水管包括垂直相交于中心混合管的十字交叉型布水管和环形布水管;所述十字交叉型布水管远离中心混合管8的一端与环形布水管连通;所述混合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固定在厌氧反应器底部。
[0012]优选,所述十字交叉型布水管的四个分叉布水管上同一侧设有等间距并列排布的若干水平布水短管,组合形成十字顺时或逆时循环结构;所述水平布水短管分别与十字交叉型布水管固定且连通。
[0013]优选,所述布水短管的管径为10~20mm,长度为150~200mm,相邻布水短管的间距为 500mm~1000mm。
[0014]优选,所述多点集水回流系统包括为多根平行设于三相分离器下方的回流集水管、变频回流泵和回流出水管;所述变频回流泵通过回流出水管与环形旋流布水系统相连,与进水管共用环形旋流布水系统,形成内循环。
[0015]优选,所述回流集水管5远离变频回流泵一侧为封闭端,另一侧与变频回流泵连通;每根回流集水管两侧设有等间距水平集水短管;若干个集水短管并列排布组合形成鱼骨结构,分别与回流集水管固定且连通。
[0016]优选,所述集水短管的管径为40~50mm,长度为250~300mm,相邻集水短管的间距为 500~1000mm。
[0017]优选,所述出水收集系统设于三相分离器的上方,包括出水总管和设置于反应器四周的环形出水堰,所述出水总管一端与出水堰相连,另一端与下一构筑物相连。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1、优化布水装置,降低颗粒污泥培养难度
[0020]传统厌氧反应器为防止布水装置堵塞,布水管多为设有45
°
斜向下穿孔管短管的鱼骨式布水管或普通穿孔布水管,该布水方式形成斜向下的水流冲击,易破坏颗粒污泥,且出水方向无规律,导致反应器底部污泥层混合不均匀。而本技术的旋流厌氧反应器,通过在独有设计的环形十字布水管布水上设有等间距分布的水平布水短管,若干个布水短管并列排布组合形成十字顺时或逆时循环结构,使布水时产生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旋流,进水与底部污泥层反应更均匀,同时为颗粒污泥提供更合适的培养环境。
[0021]2、优化系统内回流装置,污泥截留效果好
[0022]本技术的旋流厌氧反应器是在UASB与EGSB厌氧反应器的基础上优化改良而来,通过专有设计的多点集水的内回流系统,保证污泥悬浮层的流态均匀稳定,回流污水的同时回流上层污泥,更利于培养颗粒污泥的形成;利用变频回流泵,灵活控制流场参数,确定最合适的回流流量和上升流速,在减少絮状污泥的流失的前提下实现污水与厌氧污泥的充分混合与悬浮,最大程度上避免污泥流失。
[0023]3、不易堵塞,运行维护简单
[0024]本技术的旋流厌氧反应器布水管与回流集水管均采用布水短管形式,结合集水与布水的特点,合理设计短管排布方式、管径与长度等,与传统的穿孔管布水集水方式相比,收水效果更佳,不易发生污泥堵塞,后期更易维护。
[0025]4、流态均匀、运行稳定,适应高浓化纤污水波动的水质。
[0026]本技术的厌氧反应器采用专有设计的旋流布水系统和多点式集水回流系统,还可进一步利用市售的实时监控与联动控制装置,进水泵、循环泵实时监控反应器内循环
量、水温、产气量、进水量等反应参数,及时调整进水量与循环量,大大提高系统的有机负荷,同样适用于浓度较低的化纤废水,保证水质发生波动时系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8]图1是本技术的旋流式厌氧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技术的旋流式厌氧反应器的剖面示意图;
[0030]图3为旋流式厌氧反应器多点集水回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旋流式厌氧反应器环形旋流布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其中,1为水封罐,2为出水堰,3为气体收集装置,4为三相分离器,5为回流集水管,6为集水短管,7为回流出水管,8为混合管,9为进水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高浓化纤废水预处理的旋流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包括反应器室体和设置在反应器室体上方的水封罐(1);所述反应器室体内自下而上设有环形旋流布水系统、多点集水内回流系统、三相分离器(4)和出水收集系统;所述反应器室体内还设有气体收集系统,所述气体收集系统一端与三相分离器(4)上侧连通,另一端与反应室体上方的水封罐(1)进口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高浓化纤废水预处理的旋流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旋流布水系统包括进水管(9)、与进水管(9)相连的中心混合管(8)、与混合管(8)相连的回流出水管(7)以及若干布水管;所述若干布水管呈外围环形、内部为十字交叉结构,布水管出水呈环形旋流上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对高浓化纤废水预处理的旋流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布水管包括垂直相交于混合管(8)的十字交叉型布水管(11)和环形布水管(13);所述十字交叉型布水管(11)远离混合管(8)的一端与环形布水管(13)连通;所述混合管(8)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固定在厌氧反应器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对高浓化纤废水预处理的旋流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交叉型布水管(11)的四个分叉布水管上同一侧设有等间距并列排布的若干水平布水短管(12),组合形成十字顺时或逆时循环结构;所述布水短管(12)分别与十字交叉型布水管(11)固定且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对高浓化纤废水预处理的旋流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短管(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艳臣蒋琪周刚王久龙陶炳池黄珠慧曹若琳黄志勇夏侯迎陈军岳昌盛李鑫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