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灶用隔热罩以及应用有该隔热罩的灶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9791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灶用隔热罩以及应用该隔热罩的灶具,包括具有中央孔的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的外边缘竖直向下延伸有外圈壁,所述外圈壁沿周向间隔地开设有至少两个连通外界与所述中央孔的二次空气口,所述罩体的底部上设置有能相对所述罩体的外圈壁在竖向上移动的调节圈,进而至少改变该二次空气口的局部截面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调节圈相对罩体底部的竖向移动而使得调节圈能改变二次空气口的局部截面积,进而调节二次空气进入罩体中央孔的有效气流量,达到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调节二次空气补气量的效果,克服了因聚能罩降低了排烟口带来的烟气排放大的问题,使燃烧器处于一个稳定良好的燃烧状态。的燃烧状态。的燃烧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灶用隔热罩以及应用有该隔热罩的灶具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厨具
,具体涉及灶用隔热罩及应用有该用隔热罩的灶具。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燃气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锅具搭置在锅支架上来加热,锅与燃烧器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间隔,这样燃气燃烧产生的热能除了用来加热锅外,还有相当一部分逸到周围环境中,造成能源浪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近年国内就出现了一些集热聚能,如中国专利CN203404823U所公开的“用于燃气灶的聚能圈和具有其的燃气灶”,和如中国专利CN204042984U所公开的“一种聚能式燃气灶”,该燃气灶中也具有聚能锅支架,上述这样的聚能圈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热能的消耗,提高燃烧器的热效率,同时还能够将烟气与二次空气补充通道分隔开,为此上述的聚能圈一般都开设有用于补充二次空气的二次空气补充通道,但若二次空气补充通道过大,二次空气被卷吸量多,排烟带走的热量增加,导致热效率低;二次空气补充通道过小,二次空气补充量不够势必会导致不完全燃气,烟气排放超标。为了在不同的用户使用环境下,燃气灶在效率及烟气排放上都能有非常不错的表现,能补充合适量的二次空气对于燃烧工况有很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有效调节二次空气补充通道出气口的出气量,适应性强的灶用隔热罩。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灶用隔热罩,包括具有中央孔的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的外边缘竖直向下延伸有外圈壁,所述外圈壁沿周向间隔地开设有至少两个连通外界与所述中央孔的二次空气口,所述罩体的底部上设置有能相对所述罩体的外圈壁在竖向上移动的调节圈,进而至少改变该二次空气口的局部截面积。
[0006]为了实现调节圈能够改变二次空气口的局部截面积,优选地,所述调节圈包括与外圈壁面内侧保持相互紧邻状态的竖向圈,所述竖向圈沿周向间隔地开设有至少两个调节口,各个所述调节口与各自对应的二次空气口错开设置。由于调节口能与各自对应的二次空气口错开设置,则在竖向圈在竖向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各个调节口能与各自对应的二次空气口逐渐重合,以使二次空气口打开至最大。
[0007]为了能够实现罩体与调节圈共同形成一个包围燃烧器外围的隔热罩,优选地,所述罩体还包括有与所述外圈壁垂直设置并围成所述中央孔的水平壁,对应地,所述调节圈则包括有位于所述水平壁之下的水平圈,所述水平圈朝向所述中央孔所在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竖向圈共同形成“L”型。
[0008]为了能够与外部驱动机构连接从而驱动竖向圈移动,优选地,所述罩体的水平圈上设置有与驱动所述竖向圈在竖向上移动的驱动机构连接的传动部。
[0009]为了能够实现将燃烧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燃烧热聚集起来,优选地,所述调节圈与所述罩体共同形成一个开放式空腔。
[0010]为了能够实现罩体还具有收集溢液的作用,优选地,所述罩体的水平壁至少局部向凹陷形成有存液区域。
[0011]为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灶用隔热罩的灶具,包括燃气灶面板以及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包括有基座、设置在基座之上,并且与基座之间形成中央混气室的内环火盖、设置在基座之上,位于内环火盖的外围,并且与基座之间形成外环混气室的外环火盖,中央混气室和外环混气室之间形成补气腔,基座上还沿周向间隔地设有多个径向的用于连通补气腔与中央孔的二次进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以其外圈壁围住所述燃烧器而搁置在燃气灶面板上,所述二次进风口与所述罩体的开放式空腔对应设置。
[0012]进一步地,在所述调节圈相对所述罩体的外圈壁于竖向上移动的状态下,能够改变所述调节圈在对应二次进风口的位置。通过能相对罩体的外圈壁于竖向上滑移的调节圈,其不仅能调节罩体中外圈壁的二次空气口,也能对应地分隔燃烧器中二次进风口,从而达到根据二次空气口进入开放式空腔中的二次空气有效气流量而适应性地达到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调节燃烧器的二次空气补气量的效果,克服了因聚能罩降低了排烟口带来的烟气排放大的问题,使燃烧器处于一个稳定良好的燃烧状态。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调节圈相对罩体底部的竖向移动而使得调节圈能改变二次空气口的局部截面积,进而调节二次空气进入罩体中央孔的有效气流量,达到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调节二次空气补气量的效果,克服了因聚能罩降低了排烟口带来的烟气排放大的问题,使燃烧器处于一个稳定良好的燃烧状态,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灶用隔热罩的灶具,该灶具中的二次进风口能够在调节圈相对罩体的外圈壁于竖向上移动的状态下,而对应改变调节圈在对应二次进风口的位置,以使燃烧器处于一个较好的稳定燃烧状态。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灶用隔热罩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罩体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罩体局部的剖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调节圈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灶用隔热罩以其外圈壁围住燃烧器而搁置在燃气灶面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灶用隔热罩以其外圈壁围住燃烧器而搁置在燃气灶面板上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1]如图1~6所示,为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灶用隔热罩包括具有中央孔10的罩体1,该罩体1的外边缘竖直向下延伸有外圈壁11,外圈壁11沿周向间隔地开设有至少两个连通外界与中央孔10的二次空气口12,罩体1的底部上设置有能相对罩体1的外圈壁11在竖向上移动的调节圈2,进而至少改变该二次空气口12的局部截面积。通过调节圈2相对罩体1底部的竖向移动而使得调节圈2能改变二次空气口12的局部截面积,进而调节二次空气进入罩体1中央孔10的有效气流量,达到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调节二次空气补气量的效果,克服了因聚能罩降低了排烟口带来的烟气排放大的问题,使燃烧器6处于一个稳定良好的燃烧状态,
[0022]具体地,为了实现调节圈2能够改变二次空气口12的局部截面积,本实施例的调节圈2包括与外圈壁11面内侧保持相互紧邻状态的竖向圈21,竖向圈21沿周向间隔地开设有至少两个调节口211,各个调节口211与各自对应的二次空气口12错开设置。由于调节口211能与各自对应的二次空气口12错开设置,则在竖向圈21在竖向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各个调节口211能与各自对应的二次空气口12逐渐重合,以使二次空气口12打开至最大,反之,竖向圈21在竖向方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各个调节口211对应的周壁部分能遮挡住二次空气口12,以使二次空气口12的局部截面积越来越小。另外,为了能够实现罩体1与调节圈2共同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灶用隔热罩,包括具有中央孔(10)的罩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的外边缘竖直向下延伸有外圈壁(11),所述外圈壁(11)沿周向间隔地开设有至少两个连通外界与所述中央孔(10)的二次空气口(12),所述罩体(1)的底部上设置有能相对所述罩体(1)的外圈壁(11)在竖向上移动的调节圈(2),进而至少改变该二次空气口(12)的局部截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圈(2)包括与外圈壁(11)面内侧保持相互紧邻状态的竖向圈(21),所述竖向圈(21)沿周向间隔地开设有至少两个,各个所述调节口(211)与各自对应的二次空气口(12)错开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还包括有与所述外圈壁(11)垂直设置并围成所述中央孔(10)的水平壁(13),对应地,所述调节圈(2)则包括有位于所述水平壁(13)之下的水平圈(22),所述水平圈(22)朝向所述中央孔(10)所在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竖向圈(21)共同形成“L”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的水平圈(22)上设置有与驱动所述竖向圈(21)在竖向上移动的驱动机构连接的传动部(221)。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帅徐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