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可靠性的压力变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9604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压力送变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可靠性的压力变送器,包括壳体,壳体上连接有插座部件和接管部件,在接管部件内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芯体,压力传感器芯体和插座部件之间采用软硬结合板建立连接通路;接管部件包括传感器腔和流道腔,压力传感器芯体置于传感器腔内,在接管部件内还设置有针脚穿槽,用于压力传感器芯体的针脚穿过与软硬结合板连接,在垂直于压力传感器芯体的感应面上,针脚穿槽穿入口正投影的中心点与穿出口正投影的中心点相错开。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高可靠性的压力变送器,有效避免了密封胶等压力变送器各组成部分热膨胀产生的作用力通过压力传感器芯体的针脚竖直向下传递,从而提高了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实际使用中的数据采集精度。中的数据采集精度。中的数据采集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可靠性的压力变送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压力送变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可靠性的压力变送器。

技术介绍

[0002]压力变送器是一种将压力转换成气动信号或电动信号进行控制和远传的设备。它能将测压元件传感器感受到的气体、液体等物理压力参数转变成标准的电信号(如4~20mADC等),以供给指示报警仪、记录仪、调节器等二次仪表进行测量、指示和过程调节。
[0003]压力变送器通常的工作环境是在高温高压下,在此环境下其各组成部分容易产生“热胀冷缩”的效应。特别是压力变送器内灌注有密封胶的情况下,密封胶热膨胀时或多或少都会挤压压力变送器的压力传感器芯体部分,造成感应面的定位偏离预先设置的位置,从而出现压力变送器检测压力数据不准的情况。
[0004]所以现在亟需一种压力变送器,提高其在实际使用中检测压力数据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使用的压力送变器存在的,压力变送器通常的工作环境是在高温高压下,在此环境下其各组成部分容易产生“热胀冷缩”的效应。特别是压力变送器内灌注有密封胶的情况下,密封胶热膨胀时或多或少都会挤压压力变送器的压力传感器芯体部分,造成感应面的定位偏离预先设置的位置,从而出现压力变送器检测压力数据不准的情况的问题,提供一种高可靠性的压力变送器。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可靠性的压力变送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连接有插座部件和接管部件,所述插座部件用于传递电气信号和与上级系统接口连接,所述接管部件用于和压力系统连接并引流压力介质,在所述接管部件内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芯体采集所述接管部件所引流压力介质的压力信号,所述压力传感器芯体和所述插座部件之间采用软硬结合板建立连接通路,传递所述压力传感器芯体采集的压力信号。
[0007]优选地,所述软硬结合板隔开所述壳体的侧壁设置。
[0008]优选地,所述软硬结合板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信号处理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插座部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压力传感器芯体连接,所述信号处理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信号处理部通过软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连接面与所述插座部件的引脚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面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芯体的引脚垂直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面的面积大于所述插座部件引脚封装面的面积,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面的面积大于所述压力传感器芯体引脚封装面的面积。
[0011]优选地,所述信号处理部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
[0012]优选地,所述信号处理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后,所述软板
弯曲形成圆弧状。
[0013]优选地,所述壳体还灌注有灌封胶,使所述软硬结合板固定。
[0014]优选地,所述灌封胶覆盖所述压力传感器芯体,且灌注量大于所述壳体容量的2/3。
[0015]优选地,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增大所述灌封胶和所述壳体内壁的接触面积。
[0016]优选地,所述插座部件和所述接管部件通过激光焊接与所述壳体连接。
[0017]优选地,所述接管部件包括传感器腔和流道腔,所述压力传感器芯体置于所述传感器腔内,且所述压力传感器芯体的感应面对应所述流道腔设置,在所述接管部件内还设置有针脚穿槽,所述针脚穿槽连通所述传感器腔和所述壳体的内部,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芯体的针脚穿过与所述软硬结合板连接,在垂直于所述压力传感器芯体的感应面上,所述针脚穿槽穿入口正投影的中心点与穿出口正投影的中心点相错开。
[0018]优选地,所述针脚穿槽包括穿入段、穿出段和倾斜段,所述穿入段和所述穿出段竖直设置,所述倾斜段设置在所述穿入段和所述穿出段之间,所述倾斜段的中轴线与所述穿入段中轴线之间的连线,以及与所述穿出段中轴线之间的连线形成钝角。
[0019]优选地,所述倾斜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穿出段和所述穿入段的直径。
[0020]优选地,所述倾斜段内还设置有橡胶内衬,所述橡胶内衬用于缩小所倾斜段的直径,使所述倾斜段的内壁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芯体的针脚贴合。
[0021]优选地,在所述穿出段上还设置有延长段,所述延长段背离所述穿出段的穿出口一侧设置。
[0022]优选地,所述穿出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穿入段的长度。
[0023]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高可靠性的压力变送器,设置在垂直于所述压力传感器芯体的感应面上,所述针脚穿槽穿入口正投影的中心点与穿出口正投影的中心点相错开。如此,有效避免了密封胶等压力变送器各组成部分热膨胀产生的作用力通过所述压力传感器芯体的针脚竖直向下传递。减小了所述压力传感器芯体的针脚直接推顶所述压力传感器芯体的感应面的作用力,从而减小了所述压力传感器芯体感应面的偏移量,或者避免了所述压力传感器芯体感应面部产生偏移,从而提高了本专利技术在实际使用中的数据采集精度;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高可靠性的压力变送器,所述针脚穿槽包括穿入段、穿出段和倾斜段,所述穿入段和所述穿出段竖直设置,所述倾斜段设置在所述穿入段和所述穿出段之间,所述倾斜段的中轴线与所述穿入段中轴线之间的连线,以及与所述穿出段中轴线之间的连线形成钝角。当所述压力传感器芯体的针脚传递密封胶热膨胀产生的作用力时,由于所述倾斜段的阻挡,原本竖直向下传递的力会产生水平方向的分力,如此减小了压力传感器芯体的针脚直接推顶所述压力传感器芯体的感应面的作用力。进一步地,在这样的结构设置中所述压力传感器芯体的针脚会处于折弯的状态,在力的传递过程中针脚容易在所述穿出段和所述倾斜段交接的部位产生形变,如此可抵消一部分向下传递的作用力。再进一步地,当针脚在所述穿出段和所述倾斜段交接的部位出现形变时,针脚位于所述倾斜段内的部分会产生变形位移的趋势,当针脚在所述穿出段和所述倾斜段交接的部位的形变达到一定程度时,位于所述倾斜段内的所述压力传感器芯体的针脚的一部分抵住所述倾斜
段的内壁,进一步阻挡由于密封胶等压力变送器各组成部分热膨胀产生的向下传递的作用力。从而减小或者避免了所述压力传感器芯体感应面部产生偏移,进一步提高了本专利技术在实际使用中的数据采集精度。同时,这样设置之后更加方便所述压力传感器芯体的针脚穿入所述针脚穿槽中,提高了本专利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实用性;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高可靠性的压力变送器,在所述压力传感器芯体和所述插座部件之间采用软硬结合板建立连接通路,减少了导线连接工序,使装配更简单且电器连接更加可靠。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一种高可靠性的压力变送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下半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所述A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一种高可靠性的压力变送器的剖开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下半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中所述B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标记:1

壳体,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可靠性的压力变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连接有插座部件(2)和接管部件(3),所述插座部件(2)用于传递电气信号和与上级系统接口连接,所述接管部件(3)用于和压力系统连接并引流压力介质,在所述接管部件(3)内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芯体(4)采集所述接管部件(3)所引流压力介质的压力信号,所述压力传感器芯体(4)和所述插座部件(2)之间采用软硬结合板(5)建立连接通路,传递所述压力传感器芯体(4)采集的压力信号;所述接管部件(3)包括传感器腔(12)和流道腔(13),所述压力传感器芯体(4)置于所述传感器腔(12)内,且所述压力传感器芯体(4)的感应面对应所述流道腔(13)设置,在所述接管部件(3)内还设置有针脚穿槽(14),所述针脚穿槽(14)连通所述传感器腔(12)和所述壳体(1)的内部,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芯体(4)的针脚穿过与所述软硬结合板(5)连接,在垂直于所述压力传感器芯体(4)的感应面上,所述针脚穿槽(14)穿入口正投影的中心点与穿出口正投影的中心点相错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可靠性的压力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脚穿槽(14)包括穿入段(15)、穿出段(16)和倾斜段(17),所述穿入段(15)和所述穿出段(16)竖直设置,所述倾斜段(17)设置在所述穿入段(15)和所述穿出段(16)之间,所述倾斜段(17)的中轴线与所述穿入段(15)中轴线之间的连线,以及与所述穿出段(16)中轴线之间的连线形成钝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可靠性的压力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段(17)的直径小于所述穿出段(16)和所述穿入段(15)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进肖瑞斌李鹏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倍芯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