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动轴举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9511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传动轴举升装置,包括:移动机构包括移动板,移动板的底面四周边缘分别设置有移动组件;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板,第一升降板的底部固接有第一升降组件,第一升降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升降板,第二升降板的顶面设置有第二升降组件,第一升降组件与第二升降组件传动连接;传导机构包括两抬升组件,两抬升组件分别固接在移动板的两相对侧,第二升降板的顶面固接有传导壳体,夹持机构包括若干伸缩组件,若干伸缩组件底部等间距固接在第二升降板顶面,且若干伸缩组件位于传导壳体内,伸缩组件的顶部固接有夹持组件,夹持组件两相对侧面与条形孔两相对内壁滑动接触。侧面与条形孔两相对内壁滑动接触。侧面与条形孔两相对内壁滑动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动轴举升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装配
,特别是涉及一种传动轴举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是一种常见的发动机布置方式。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车型均需要装配传动轴,其用于将变速器的动力输出至后桥上。传动轴一端与变速器传动连接,另一端与后桥传动连接,车辆的轴距较长时决定了传动轴的尺寸也较长,传动轴装配时至少需要2人手动托举进行配合装配。对于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车型,传动轴装配目前主机厂一般为人工托举进行装配,需要两人配合进行装配作业:一人装配传动轴与变速器连接点,一人装配传动轴与后桥连接点。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缺陷:人工托举进行传动轴装配,员工的劳动强度高,长时间托举易造成员工手臂受损;两人配合,存在配合不到位传动轴脱落的安全风险。
[0003]因此,亟需一种传动轴举升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传动轴举升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传动轴举升装置,包括:
[0006]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底面四周边缘分别设置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板的顶面开设有凹槽;
[0007]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板,所述第一升降板的底部固接有第一升降组件,所述第一升降组件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升降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升降板,所述第二升降板的顶面设置有第二升降组件,所述第一升降组件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传动连接;
[0008]传导机构,所述传导机构包括两抬升组件,两所述抬升组件分别固接在所述移动板的两相对侧,所述抬升组件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升降板顶面平齐,所述第二升降板的顶面固接有传导壳体,所述传导壳体的顶面两侧为倾斜设置,所述传导壳体顶面开设有条形孔;
[0009]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若干伸缩组件,若干所述伸缩组件底部等间距固接在所述第二升降板顶面,且若干所述伸缩组件位于所述传导壳体内,所述伸缩组件的顶部固接有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两相对侧面与所述条形孔两相对内壁滑动接触。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电机,所述第一升降电机固接在所述移动板底面中心,所述第一升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所述移动板固接有第一螺纹筒,所述第一螺纹筒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柱,所述第一螺纹柱顶面与所述第一升降板底面固接,所述第一升降板底面位于所述第一螺纹柱的两侧分别固接有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的横截面设置为矩形结构,所述凹槽底面固接有矩形筒,所述矩形筒内壁与所述第一导向柱外壁滑动接触。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升降组件包括两个第二升降电机,两所述第二升降电机分别固接在所述第二升降板的顶面两侧,所述第一导向柱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二升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所述第二升降板和第一升降板固接有第二螺纹柱,所述第二螺纹柱与所述螺纹孔通过螺纹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抬升组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面固接有抬升气缸,所述抬升气缸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固定板固接有限位组件。
[0013]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托举板,所述托举板的顶面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固接有橡胶垫,所述托举板顶面与所述第二升降板顶面平齐。
[0014]优选的,所述伸缩组件包括伸缩电机,所述伸缩电机固接在所述第二升降板顶面,所述伸缩电机的输出端固接有伸缩柱,所述伸缩柱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伸缩筒,所述伸缩筒顶面固接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两侧分别固接有夹持壳体,两所述夹持壳体底面分别固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外壁滑动接触有伸缩套,所述伸缩套底部与所述第二升降板顶面固接。
[0015]优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夹持气缸,两所述夹持气缸分别固接在两所述夹持壳体内腔侧壁上,所述夹持气缸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夹持壳体外壁固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侧面两端分别固接有定位板,两所述定位板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辊。
[0016]优选的,两所述夹持壳体顶部之间固接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底面与两所述转动辊外壁抵接。
[0017]优选的,所述传导壳体顶面两侧分别等间距固接有若干卡接条。
[0018]优选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减震筒,所述减震筒嵌设在所述移动板底面,所述减震筒内腔顶面固接有弹簧的一端,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接有减震柱,所述减震柱外壁与所述减震筒内壁滑动接触,所述减震柱底面固接有万向轮。
[0019]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设置的移动机构可以带动整个装置进行移动,使其可以车间内进行自由移动,增强整体灵活性,设置的升降机构内第一升降组件可以带动的第一升降板进行第一段的升降动作,设置的第二升降组件可以带动第二升降板进行第二段升降动作,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可以进行配合实现两次升降,增加了第二升降板的整体升降高度,更具有适用性,在进行传动轴的装载时,先将的传动轴放置在其中一个抬升组件上,设置的抬升组件进行驱动,将传动轴抬高至与传动壳体底部即第二升降板顶面平齐位置,避免了人力手动抬升的过程,节省的人力,将传动轴沿着传导壳体的倾斜面向上滚动,使其可以进入到夹持机构内。设置的夹持组件可以对不同型号传动轴进行夹持,同时设置的伸缩组件可以将夹持组件在完成传动轴的夹持后向上顶出便于进行传动轴的安装。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传动轴举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A1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
[0024]其中,1、移动板;2、凹槽;3、第一升降板;4、第二升降板;5、传导壳体;6、第一升降电机;7、第一螺纹筒;8、第一螺纹柱;9、第一导向柱;10、矩形筒;11、第二升降电机;12、第二螺纹柱;13、固定板;14、抬升气缸;15、托举板;16、橡胶垫;17、伸缩电机;18、伸缩柱;19、伸缩筒;20、夹持板;21、夹持壳体;22、伸缩杆;23、伸缩套;24、夹持气缸;25、限位板;26、定位板;27、转动辊;28、橡胶层;29、卡接条;30、减震筒;31、弹簧;32、减震柱;33、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7]参照图1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传动轴举升装置,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动轴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板(1),所述移动板(1)的底面四周边缘分别设置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板(1)的顶面开设有凹槽(2);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板(3),所述第一升降板(3)的底部固接有第一升降组件,所述第一升降组件设置在所述凹槽(2)内,所述第一升降板(3)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升降板(4),所述第二升降板(4)的顶面设置有第二升降组件,所述第一升降组件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传动连接;传导机构,所述传导机构包括两抬升组件,两所述抬升组件分别固接在所述移动板(1)的两相对侧,所述抬升组件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升降板(4)顶面平齐,所述第二升降板(4)的顶面固接有传导壳体(5),所述传导壳体(5)的顶面两侧为倾斜设置,所述传导壳体(5)顶面开设有条形孔;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若干伸缩组件,若干所述伸缩组件底部等间距固接在所述第二升降板(4)顶面,且若干所述伸缩组件位于所述传导壳体(5)内,所述伸缩组件的顶部固接有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两相对侧面与所述条形孔两相对内壁滑动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动轴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电机(6),所述第一升降电机(6)固接在所述移动板(1)底面中心,所述第一升降电机(6)的输出端贯穿所述移动板(1)固接有第一螺纹筒(7),所述第一螺纹筒(7)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柱(8),所述第一螺纹柱(8)顶面与所述第一升降板(3)底面固接,所述第一升降板(3)底面位于所述第一螺纹柱(8)的两侧分别固接有第一导向柱(9),所述第一导向柱(9)的横截面设置为矩形结构,所述凹槽(2)底面固接有矩形筒(10),所述矩形筒(10)内壁与所述第一导向柱(9)外壁滑动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传动轴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包括两个第二升降电机(11),两所述第二升降电机(11)分别固接在所述第二升降板(4)的顶面两侧,所述第一导向柱(9)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二升降电机(11)的输出端贯穿所述第二升降板(4)和第一升降板(3)固接有第二螺纹柱(12),所述第二螺纹柱(12)与所述螺纹孔通过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许多高洪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