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立式辊磨的磨盘物料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9337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立式辊磨的磨盘物料控制装置,包括磨盘、数个磨辊,在每个磨辊入料口侧安装有将磨辊挤出的物料反推回磨辊下方的挡料机构以及安装在相邻磨辊之间的内置导流机构;所述挡料机构固定连接磨机壳体,内置导流机构固定安装在中心下料管的侧壁。采用挡料机构增加有效料层厚度和粉磨能力,为降低挡料圈高度、提高研磨效率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同时增加内置导流机构使离开导料板的物料作近似螺旋运动,直接被导流至外侧挡料板的内侧,未被碾压过的物料完全被锁死而全部进入磨辊下方碾压,料层厚度增加、稳定性增强;同时导料板还具有将磨辊碾压后的物料强制排出磨盘进入风环的功能,改善挡料圈以下物料中细粉富集对料层的破坏作用。集对料层的破坏作用。集对料层的破坏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立式辊磨的磨盘物料控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立式辊磨,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立式辊磨的磨盘物料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立式辊磨简称立磨,其粉磨原理是料层粉磨,即通过颗粒与颗粒之间相互 挤压来实现物料的粉磨,粉磨过程可控性好,粉磨效率高。立式辊磨粉磨单元 的现有结构原理图见图11。
[0003]现有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新喂料及选粉机回料在重力作用下由料仓1喂 入磨盘中部,磨盘转动带动物料转动,物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由磨盘中部向磨 盘边缘运动,当物料运动至磨辊下方时,磨辊在力F的作用及挡料圈的共同作 用下挤压物料(料层),物料被粉磨,粉磨后的物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越过挡料 圈,离开磨盘,在重力作用下落入风环,随后被风环内高速气流向上带入磨机 上部选粉机,合格成品被选粉机选走,不合格的大颗粒通过料仓同新喂料混合 后重回磨继续粉磨,直至粉磨成合格粒度要求的成品。
[0004]立式辊磨集粉磨、烘干、选粉于一体,结构紧凑、系统简单、烘干能力大, 对物料适应性强,因此广泛应用于水泥生料、熟料、工业固废、冶金渣等多种 物料的粉磨,但相比于同是“料层粉磨”的辊压机相比,最大的共性问题就是 料层的可控性差,唯一控制料层的手段就是磨盘挡料圈高度的调整。增加挡料 高度,提高料层可控性,但研磨效率降低;降低挡料高度,研磨效率增加,但 料层变薄,可控性降低、磨机振动增加;对料层粉磨原理的设备,料层可控性 直接影响磨机的稳定性和研磨效率,因此一般情况下粉磨相同物料,立式辊磨 的主机电耗较辊压机高0.5~1kWh/t左右。
[0005]根据立式辊磨磨盘物料运动离散元仿真的动态计算结果分析,磨盘上物料 可以划分为A、B、C三个区域:A区物料是能全部进入磨辊下方能被碾压的物 料,B区是直接经两磨辊之间的空隙被磨盘甩出的未经磨辊碾压物料(即旁路物 料),C区是磨辊碾压过的物料。由于A区、B区均是未被磨辊碾压过的物料, 从提高研磨效率和磨机稳定性的角度,理论上不需要B区存在,即只要是未被 碾压的物料,希望全部进入磨辊下方进行碾压,以产生更多的细粉,但实际上 磨机越大,相邻两磨辊之间的距离越大,B区越大,同一台磨机,磨盘转速越高, B区就越大。一般而言,随着设备规格的大型化,系统产量就越高,系统电耗就 越低,但立式辊磨从台时50~60t/h发展到500~600t/h规模,磨机效率并未出现 明显提升的主要原因就在于B区的旁路量的增大致使磨内无效循环量增加,抵 消了磨机大型化对磨机效率的贡献。
[0006]C区物料由于经磨辊碾压过,料层中夹杂大量细粉,从提高料层粉磨效率的 角度,理论需要C区物料中的细粉全部排出,但由于磨盘挡料圈的存在,处于 挡料圈高度以下料层中夹杂的细粉除通过磨辊转动和挤压排出部分细粉外,大 部分细粉残留在研磨区底部,根据工业生产统计数据,C区物料中≤80μm的细 粉含量达18~20%。大量的细粉残留于磨盘底部,增加料层的流动性,从而破坏 料层稳定性,一方面造成磨机振动,另一方面降低研磨效率、磨机电流下降, 导致磨机台时降低、电耗增加,同时因磨内循环负荷增大,出磨成
品的颗粒级 配变窄,影响成品的质量和性能。
[0007]综上,目前立式辊磨存在共性的问题如下:
[0008]1)料层的可控性差,磨盘挡料圈高度同磨机稳定性、研磨效率存在技术冲 突;
[0009]2)相邻磨辊之间存在不能被磨辊碾压的旁路物料,且磨机越大、磨辊越小、 磨盘转速越高,旁路量越大,增加磨内无效循环,降低磨机效率;
[0010]3)挡料圈高度以下的料层中夹杂大量未被及时排出的细粉,破坏料层稳定 性,降低研磨效率,增加系统电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1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低挡料圈高度,提高研磨效 率,提高产品质量的基于立式辊磨的磨盘物料控制装置。
[0012]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立式辊磨的磨盘物料控制装置,包括磨盘、 数个磨辊,其特征在于,在每个磨辊的入料口侧安装有将磨辊挤出的物料反推 回磨辊下方的挡料机构以及安装在相邻磨辊之间的内置导流机构;其中所述挡 料机构固定连接磨机壳体,内置导流机构固定安装在中心下料管的侧壁。上述 技术中所述挡料机构包括挡料板和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连接磨机壳体, 所述挡料板为向磨辊中心倾斜的V型挡料板,靠近磨辊侧为反射板,另一侧为 拦截板。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V型挡料板的向心侧设有耐磨层,所述耐磨 层的耐磨面HRC≥50。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挡料板的拦截板和反射板之间的夹角β为160
ꢀ±
10
°

[0015]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支架总成采用升降式支架总成。
[0016]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升降式支架总成包括位于磨盘上方的内支撑 结构,所述内支撑结构包括两个内支架拉杆,两个内支架拉杆连接有内支架横 板,位于风环铠甲圈外侧的内支架横板连接内支架侧筋板上,内支架侧筋板焊 接在磨机壳体内壁上;在磨盘的上方内支架拉杆的端部通过锁紧螺母固定连接 挡料板;在磨机壳体外侧设有外支架,所述内支架拉杆的另一端穿过磨机壳体 并延伸出外支架的外支架面板,在外支架的外侧通过拉杆螺母将外支架固定于 磨机壳体上;所述磨机壳体上设计有穿装内支架拉杆的拉杆安装孔,所述拉杆 安装孔沿磨盘高度方向为长孔,在拉杆安装孔的外侧内支架拉杆上套装有密封 圈;在外支架内固定有内螺纹构件,所述内螺纹构件内螺装有丝杠,所述丝杠 上端沿磨盘的高度方向向上延伸,在靠近丝杠的上端部所述磨机壳体的外侧固 定设有丝杠轴承装置,在所述丝杠上端部设有高度调节动力头。
[0017]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内支架拉杆上套装有拉杆护套。
[0018]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内置导流机构包括支架主梁,所述支架主梁的一 端固定连接中心下料管,另一端安装有导料板基座,所述导料板基座的外侧安 装有导料板,所述导料板平行于磨辊内端面,且弧段平行于磨辊内端面外圆轮 廓;所述导料板基座、支架主梁依据导料板位置确定设计和安装位置;所述导 料板基座与支架主梁之间连接有支架副梁;在靠近中心下料管侧所述支架主梁 与中心下料管之间焊接有支架侧拉筋和/或支架上拉筋。
[0019]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支架主梁与支架副梁的夹角为35
±5°
;支架 主梁与支架侧拉筋的夹角为20
±5°
;支架主梁与支架上拉筋的夹角为30
±5°

[0020]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导料板的双面设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的硬 度HRC≥50。
[0021]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专利技术相比无挡料板的工况,相邻磨辊之间旁路 的未被碾压物料量降低50%~60%,增加有效料层厚度和粉磨能力,为降低挡料 圈高度、提高研磨效率提供了重要的保障。配合磨辊压力调整,同等条件下, 相比传统立式辊磨技术,挡料板降低挡料圈高度15~20%,统计平均产量增加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立式辊磨的磨盘物料控制装置,包括磨盘、数个磨辊,其特征在于,在每个磨辊的入料口侧安装有将磨辊挤出的物料反推回磨辊下方的挡料机构以及安装在相邻磨辊之间的内置导流机构;其中所述挡料机构固定连接磨机壳体,内置导流机构固定安装在中心下料管的侧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立式辊磨的磨盘物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料机构包括挡料板和安装支架组件,所述安装支架组件固定连接磨机壳体,所述挡料板为向磨辊中心倾斜的V型挡料板,靠近磨辊侧为反射板,远离磨辊侧为拦截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立式辊磨的磨盘物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挡料板的向心侧设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的耐磨面硬度HRC≥5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立式辊磨的磨盘物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料板的拦截板和反射板之间的夹角β为160
±
10
°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立式辊磨的磨盘物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组件采用升降式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立式辊磨的磨盘物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组件包括位于磨盘上方的内支撑结构,所述内支撑结构包括两个内支架拉杆,两个内支架拉杆连接有内支架横板,位于风环铠甲圈外侧的内支架横板连接内支架侧筋板上,内支架侧筋板焊接在磨机壳体内壁上;在磨盘的上方内支架拉杆的端部通过锁紧螺母固定连接挡料板;在磨机壳体外侧设有外支架,所述内支架拉杆的另一端穿过磨机壳体并延伸出外支架的外支架面板,在外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小龙豆海建杜鑫秦中华刘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