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安全壳Gamma钢束钢绞线整体牵引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89264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核电站安全壳Gamma钢束钢绞线整体牵引的施工方法,通过将钢绞线编束后,与卷扬机钢丝绳连接,利用卷扬机为动力,将钢绞线整体牵引入对应的预应力管道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钢绞线浪费和施工效率低的问题,采用钢绞线整体牵引施工方法,有效提高了Gamma钢束钢绞线穿入效率,保证了技术质量;降低钢筋线损耗,减少材料的损耗,降低了施工成本;减少核岛预应力施工所占用施工关键路径的时间,提高了整体施工效率,为后续的预应力施工提供有效的保障。的保障。的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核电站安全壳Gamma钢束钢绞线整体牵引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核电站安全壳Gamma钢束钢绞线整体牵引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三代核电站采用双壳结构且内安全壳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钢束包括水平钢束、垂直钢束以及Gamma钢束,由于Gamma钢束管道一端锚固在安全壳预应力廊道,另一端锚固在穹顶环梁,钢束分布类似“γ”形状。
[0003]由于Gamma钢束管道长度长、穹顶部位弯曲半径大、钢绞线根数多等施工特点,若采用传统钢绞线逐根穿束工艺,钢绞线在穿入孔道后经过穹顶和设备闸门时,由于钢束方向变化大、管道内排列不规则等因素,致使穿束机在穿束时无法顺利将钢绞线穿入孔道,且由于环梁部位Gamma钢束洞口方向与安全壳筒体成斜角向下,锚具和夹片安装加固困难且安装安全风险较大,钢绞线穿束设备的不能满负荷的推动钢绞线进入Gamma钢束管道,现场需进行多次钢筋线回盘,并出现钢绞线变形等现象,致使现场穿束效率低,作业风险高、材料损耗大等问题。
[0004]因此,亟需一种整体牵引施工方法来代替传统穿束工艺,以此有效的避免因Gamma钢束管道穿束效率低和多次回盘,所导致的钢绞线浪费和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核电站安全壳Gamma钢束钢绞线整体牵引的施工方法,以解决钢绞线浪费和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核电站安全壳Gamma钢束钢绞线整体牵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先预设好安全壳内壳,所述安全壳内壳的混凝土结构中预设有数个预应力管道,所述安全壳内壳的下端预设有一圈预应力廊道,在所述预应力廊道中设置第二卷扬机,所述第二卷扬机位于所述预应力管道的出口;所述安全壳内壳的外侧设有扶壁柱,所述扶壁柱的外围设有安全壳外壳,通过所述扶壁柱及安全壳外壳在安全壳内壳的外侧壁架设一圈挂载平台,所述挂载平台上滑动设置有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的输出端对应所述预应力管道的入口;在所述挂载平台上方的安全壳内壳外壁设置悬挂系统,悬挂系统用于放置钢绞线;在所述安全壳内壳的外壁设置第一卷扬机;S2:将数根钢绞线运输至悬挂系统,再将数根钢绞线的前端进行编束并设置成导向头,以此为一组钢绞束;S3:将所述第一卷扬机的第一钢丝绳通过所述导向装置引入所述预应力管道,并与第二卷扬机的第二钢丝绳相连接;再将所述第二钢丝绳拉至预应力管道的入口处;S4:将所述第一钢丝绳与第二钢丝绳分开,将第二钢丝绳经由所述导向装置后,与
所述导向头固定连接;S5:启动第二卷扬机,在第二钢丝绳的牵引及导向装置的配合下,将位于悬挂系统的钢绞线束整体牵引至预应力管道内,并将运输至预应力管道中的钢绞线束进行固定;S6:之后,重复上述s2至s5,将数个预应力管道均布置完成。
[0007]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进一步地,所述S2包括:S21:所述悬挂系统包括布线管及滚轴装置,将数根钢绞线运输至布线管中进行存放,所述布线管为存放管道;并将数根钢绞线的前端进行编束并设置成导向头;S22:将第一卷扬机的第一钢丝绳通过导向轮及滑轮装置的牵引,与所述导向头固定连接,再启动第一卷扬机,牵引导向头,将所述数根钢绞线整体牵引出布线管,并置于所述滚轴装置上,所述滚轴装置设置在所述布线管的下方,并间隔设置滚筒,所述钢绞线置于滚筒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滚轴装置在竖直及水平方向上均设有滚筒。
[0009]进一步地,所述S21中:所述钢绞线通过穿束机运输至布线管中进行存放。
[0010]进一步地,所述S4包括:S41:在所述一组钢绞线束的末端固定设置加固器;S42:将所述第一钢丝绳与第二钢丝绳分开,并将第一钢丝绳与所述加固器固定连接,将第二钢丝绳经由所述导向装置后,与所述导向头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S5包括:S51:启动第二卷扬机,在第二钢丝绳的牵引及导向装置的配合下,将位于悬挂系统的钢绞线束整体牵引至预应力管道内;S52:同时启动所述第一卷扬机,所述第一卷扬机配合第二卷扬机释放第一钢丝绳,对钢绞线束整体进行牵扯;进一步地,所述加固器包括锚具、起吊单元、拉环及固定外壳,所述锚具设有数个供钢绞线置入的通孔,所述通道的出口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固定置入的钢绞线;所述锚具通过加固螺栓与固定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外壳上设有便于与钢丝绳连接的起吊单元及拉环。
[0012]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末端设置成扩口,所述扩口中设有夹片,以此作为固定装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加固器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锚具及固定外壳的相接处。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卷扬机采用8T卷扬机,所述第二卷扬机采用35T卷扬机;所述一组钢绞线束包括54根钢绞线。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钢绞线整体牵引施工方法,有效提高了Gamma钢束钢绞线穿入效率,保证了技术质量;降低钢筋线损耗,减少材料的损耗,降低了施工成本;减少核岛预应力施工所占用施工关键路径的时间,提高了整体施工效率,为后续的预应力施工提供有效的保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使用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布线管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编束流程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加固器结构剖视图。
[0017]附图标记:1.安全壳外壳,2.安全壳内壳,3.预应力管道,4.挂载平台,5.平台支柱,6.导向装置,7.第一卷扬机,71.第一钢丝绳,8.第二卷扬机,81.第二钢丝绳,9.导向轮,10.悬挂系统,101.布线管,102.滚轴装置,103.卡槽,11.钢绞线,12.滑轮装置,13.滑动装置,14.支撑装置,15.加固器,151.锚具,152.加固螺栓,153.起吊单元,154.拉环,155.夹片,156.弹簧,16.扶壁柱,17.预应力廊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8]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9]需要注意的是,专利技术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前”、“后”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0]参考附图,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核电站安全壳Gamma钢束钢绞线整体牵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先预设好安全壳内壳2,所述安全壳内壳2的混凝土结构中设有数个预应力管道3,所述安全壳内壳2的下端预设有一圈预应力廊道17,在所述预应力廊道17中设置第二卷扬机8,所述第二卷扬机8位于所述预应力管道3的出口;所述安全壳内壳2的外侧设有扶壁柱16,所述扶壁柱16的外围设有安全壳外壳1,通过所述扶壁柱16、安全壳外壳1及平台支柱5,在安全壳内壳2的外侧壁架设一圈挂载平台4,所述挂载平台4上滑动设置有导向装置6,所述滑动设置可通过滑槽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电站安全壳Gamma钢束钢绞线整体牵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先预设好安全壳内壳(2),所述安全壳内壳(2)的混凝土结构中预设有数个预应力管道(3),所述安全壳内壳(2)的下端预设有一圈预应力廊道(17),在所述预应力廊道(17)中设置第二卷扬机(8),所述第二卷扬机(8)位于所述预应力管道(3)的出口;所述安全壳内壳(2)的外侧设有扶壁柱(16),所述扶壁柱(16)的外围设有安全壳外壳(1),通过所述扶壁柱(16)及安全壳外壳(1)在安全壳内壳(2)的外侧壁架设一圈挂载平台(4),所述挂载平台(4)上滑动设置有导向装置(6),所述导向装置(6)的输出端对应所述预应力管道(3)的入口;在所述挂载平台(4)上方的安全壳内壳(2)外壁设置悬挂系统(10),悬挂系统(10)用于放置钢绞线(11);在所述安全壳内壳(2)的外壁设置第一卷扬机(7);S2:将数根钢绞线(11)运输至悬挂系统(10),再将数根钢绞线(11)的前端进行编束并设置成导向头,以此为一组钢绞线束;S3:将所述第一卷扬机(7)的第一钢丝绳(71)通过所述导向装置(6)引入所述预应力管道(3),并与第二卷扬机(8)的第二钢丝绳(81)相连接;再将所述第二钢丝绳(81)拉至预应力管道(3)的入口处;S4:将所述第一钢丝绳(71)与第二钢丝绳(81)分开,将第二钢丝绳(81)经由所述导向装置(6)后,与所述导向头固定连接;S5:启动第二卷扬机(8),在第二钢丝绳(81)的牵引及导向装置(6)的配合下,将位于悬挂系统(10)的钢绞线束整体牵引至预应力管道(3)内,并将运输至预应力管道(3)中的钢绞线束进行固定;S6:之后,重复上述s2至s5,将数个预应力管道(3)均布置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电站安全壳Gamma钢束钢绞线整体牵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包括:S21:所述悬挂系统(10)包括布线管(101)及滚轴装置(102),将数根钢绞线(11)运输至布线管(101)中进行存放,所述布线管(101)为存放管道;并将数根钢绞线(11)的前端进行编束并设置成导向头;S22:将第一卷扬机(7)的第一钢丝绳(71)通过导向轮(9)及滑轮装置(12)的牵引,与所述导向头固定连接,再启动第一卷扬机(7),牵引导向头,将所述数根钢绞线(11)整体牵引出布线管(101),并置于所述滚轴装置(102)上,所述滚轴装置(102)设置在所述布线管(101)的下方,并间隔设置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国范廖春生方建华李博何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核华兴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