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偏振光光学适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9184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窥镜偏振光光学适配器,包括从物侧向像侧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镜组和第二镜组;第一镜组包括从物侧向像侧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镜组第一双胶合透镜和第一镜组第二双胶合透镜;第二镜组包括从物侧向像侧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二镜组负透镜、第二镜组双胶合透镜和第二镜组正透镜;第一镜组和第二镜组组合焦距为27~35mm、反远比为1~1.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光学适配器,第一镜组与第二镜组的结构配合焦距及反远比设计,既能简化结构,减少空气间隔,实现体积小型化;又可以保证适当的光学后焦,用于增设其他光学器件,例如与分光器进行匹配,保证光学系统有效分辨率和图像质量,更适用于偏振光内窥镜装置。更适用于偏振光内窥镜装置。更适用于偏振光内窥镜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窥镜偏振光光学适配器


[0001]本技术涉及内窥镜
,具体涉及一种偏振光内窥镜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医用内窥镜是一种可插入人体体腔和脏器内腔内进行直接观察、诊断、治疗的医用电子光学仪器,它采用尺寸极小的光学镜头将所要观察的腔内物体通过微小的物镜成像系统进行光学成像,然后将光学成像发送到图像处理主机上,最后在显示屏上输出图像处理后的观察图像,供医生观察和诊断。
[0003]请参考图1所示,目前内窥镜装置整体包括光源、内窥镜、摄像头和主机。其中,摄像头的光学系统一般包括光学适配镜头,分为固定焦距适配器(即:光学定焦适配器)和可变焦距适配器(即:光学变焦适配器),以及支撑该适配器的机械架构。通过目镜连接模块和内窥镜目镜相连后,内窥镜的图像信息传递到光学适配器,成像到后端的图像传感器,并放大显示在显示器上。
[0004]光的散射现象是光通过不均匀介质时一部分光偏离原方向传播的现象,偏离原方向的光称为散射光。散射光会影响成像清晰度,导致目标模糊,甚至导致目标无法探测。在使用内窥镜装置的临床手术中(如骨科手术、泌尿外科手术、妇科手术等),在生理盐水介质下,手术腔体内充满了生理盐水、血液、骨渣、软组织残渣、结石微粒等,这些物质构成一个非均匀介质,因此此类介质的反射光会产生散射,从而影响内窥镜装置成像清晰度,在这种情况下,现有技术中用于内窥镜装置的摄像头光学系统,无法解决前述问题,导致手术视野模糊,影响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能否有效地抑制非均匀介质中的散射光,提升术中视野清晰度,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更适用于偏振光内窥镜装置的光学适配器。
[0006]据此,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窥镜偏振光光学适配器,包括从物侧向像侧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镜组和第二镜组;所述第一镜组包括从物侧向像侧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镜组第一双胶合透镜和第一镜组第二双胶合透镜;所述第二镜组包括从物侧向像侧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二镜组负透镜、第二镜组双胶合透镜和第二镜组正透镜;所述第一镜组和第二镜组组合焦距为27~35mm、反远比为1~1.5。
[0007]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组与所述第二镜组的组合,主光线的入射角小于15
°

[0008]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组焦距为15~30nm,具有正的光焦度。
[0009]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镜组焦距为100~150nm,具有正的光焦度。
[0010]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组第一双胶合透镜由一个负透镜和一个正透镜从物侧向像侧轴向依次胶合而成;
[0011]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组第二双胶合透镜由一个正透镜和一个负透镜从物侧向像侧轴向依次胶合而成。
[0012]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镜组双胶合透镜由一个负透镜和一个正透镜从物侧向像侧轴向依次胶合而成。
[0013]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前保护片,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组物侧。
[0014]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后保护片,设置于所述第二镜组像侧。
[0015]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前保护片至所述后保护片的距离,总长30~40mm。
[0016]本技术的光学适配器,第一镜组与第二镜组的结构配合焦距及反远比设计,既能简化结构,减少空气间隔,实现体积小型化;又可以保证提供适当的光学后焦,便于增设其他光学器件,例如与分光器进行匹配,保证光学系统有效分辨率和图像质量,更适用于偏振光内窥镜装置。
[0017]进一步地,第一镜组与第二镜组的配合,使主光线的入射角与图像传感器相匹配,使得不同视场均可以获得较好的亮度响应;还能够与分光器的有效匹配,为进一步地分光采集图像提供基础。
[0018]应用本技术实施例于偏振光内窥镜装置中,通过与分光器的有效匹配,光信号被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成像在白光图像传感器上,一部分成像在偏振光图像传感器上,可以同时获取术中普通白光图像和偏振光图像,二者互为印证补充。在术中环境模糊的情况下,偏振光成像可以提供更加清晰的图像和更大的探测深度,实现透血、透骨渣等功能,这样可以有效地抑制非均匀介质中的散射光,保持术中手术视野持续清晰,大幅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偏振光内窥镜光学适配器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偏振光内窥镜光学适配器调制传递函数(MTF)曲线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应用于内窥镜装置摄像头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应用于偏振光内窥镜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0024]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
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0025]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0026]本技术中,物侧是指在具体应用场景中,透镜的位置更靠近被测物一侧,像侧是指透镜的位置更靠近成像面一侧,仅用于说明相对位置。各透镜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材质,如玻璃材质、水晶或有机玻璃等。符号“~”表示某个参数的取值范围,该取值范围包括两个端点值;比如:焦距100~150mm表示焦距取值为100~150nm范围内的任意值,包括100nm和150nm二个端点值。
[0027]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所示,应用于摄像头光学系统的光学定焦适配器,包括前保护片、第一镜组10、第二镜组20和后保护片。第一镜组10、第二镜组20相对位置固定,整体可以相对于图像传感器前后做微小的移动,达到对焦和调节景深的作用。前保护片设置于第一镜组10前端,即第一镜组10的物侧;后保护片设置于第二镜组20的后端,即第二镜组20的像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镜偏振光光学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从物侧向像侧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镜组(10)和第二镜组(20);所述第一镜组(10)包括从物侧向像侧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镜组第一双胶合透镜(101)和第一镜组第二双胶合透镜(102);所述第二镜组(20)包括从物侧向像侧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二镜组负透镜(201)、第二镜组双胶合透镜(202)和第二镜组正透镜(203);所述第一镜组(10)和第二镜组(20)组合焦距为27~35mm、反远比为1~1.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偏振光光学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组(10)与所述第二镜组(20)的组合,主光线的入射角小于15
°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偏振光光学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组(10)焦距为15~30nm,具有正的光焦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偏振光光学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镜组(20)焦距为100~150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毅军刘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